西邑乡烟草产业发展现状、面临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30302-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03-02
西邑乡烟草产业发展现状、面临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以及受全国烟叶高位库存的影响,烟叶产业面临着内部“规模稳定、结构提升”和外部“竞争加剧、产区分化”的双重压力,“谁来种烟”“在哪种烟”“怎么种烟”等问题日益凸显。要实现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烟叶产业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思路,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改善烟基条件、提升烟叶队伍素质,进一步打牢烟叶生产基础,增强发展韧劲,促进烟叶生产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西邑乡烟草产业发展现状
2022年,上级下达西邑乡种植面积2.301万亩,合同收购量6.32万担,其中:出口备货0.23万担,种植品种为云烟105、云烟116,涉及到21个村(社区)、30个村民小组、1428户种植者。全乡于8月22日开秤收购, 10月20日圆满完成年度生产收购任务,实现收购总值10321.04万元,同比增加703.65万元;上等烟比例70.18%,同比降低3.9%;均价32.66元/公斤,同比增加1.64元/公斤;烟叶税2270.63万元,同比增加154.8万元;户均收入7.23万元,同比增加0.51万元;亩均收入4485.46元,同比增加207.26元;有效实现收购总值、均价、烟叶税、户均收入、亩均收入“四增长”。
二、振兴烟草产业工作面临困难问题
(一)“谁来种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受农村劳动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影响,烟叶生产劳动力短缺和人工成本增加的问题日趋严峻。“年龄大的不想种、年龄小的不愿种,种得好的改行了、种不好的退出了”已成为当前烟叶生产种植主体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稳定烟农队伍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在哪种烟”的压力越来越突出。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粮食生产的进一步重视以及水稻生产田间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烟叶种植比较效益日益下降,烟叶种植在烟稻争地的博弈中将更加处于劣势。土壤条件好、排灌设施齐全的集中连片耕地将加速向粮食生产转移,烟叶生产高标准基本烟田土地流转日趋困难,“在哪种烟”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三)“怎么种烟”的压力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由于目前烟叶生产部分农业未优化,不能满足实际作业需要,田间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烟叶生产成本高、风险大、用工多、强度大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降本增效、烟农增收仍是烟叶生产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受全国烟叶库存高位的长期影响,以工业需求为导向的烟叶调拨等级结构向适用好用转变的方向不会按下暂停键,而烟农田间烟叶生产等级结构提升即将触及天花板,如何实现烟叶等级结构的再突破、解决供给与需求不稳定、不平衡问题成为当前烟叶生产面临的重大课题。
三、提出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烟叶生产布局。一是积极对接地方政府,加强基本烟田规划,引导合作社+种烟村组进行基本烟田土地流转,配套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集中连片的“旱能灌、涝能排、渠相通、路相连、全轮作”的高标准烟田,优先发展土壤肥力适宜以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淘汰自然灾害、病害多发烟区,有效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坚持优化布局与烟叶生产水平相适应,优先发展精益化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到位、烟叶质量好、烟叶收购标准执行到位区域, 实行适度集中连片种植。三是坚持优化布局与优化种植主体结构相适应,优先发展种烟积极性高、服从生产技术指导、落实生产技术措施好、生产水平较高的本地适度规模基础烟农,采取政策倾斜等多种措施重点发展职业化烟农,稳定烟农队伍。
(二)进一步创新生产经营组织模式。一是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配合农机生产机构开展合作研发、机械改善等课题,提高烟草配套农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用工多、效率低、操作繁、成本高的生产环节全面推广机械化作业,解决规模化种植情况下劳动力用工不足、零星作业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实现烟田翻耕、施肥、植保、开沟、培土等机械化作业率及普及率达到100%,帮助烟农实现减工降本。二是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坚持“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专业合作”的原则,采取“种烟专业户+烟农合作社+烟草公司”模式,建立规范完善、服务高效的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突出合作社专业化服务核心职能的履行,实现合作社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分级等环节专业化服务全覆盖,做到服务流程统一、作业标准一致、作业操作到位、验收评价客观公正,确保专业化服务质量。三是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 加强烟叶标准化生产的宣贯、培训和落实,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供应”为核心要求,以流程优化设计、资源要素整合、人员协同配合为基本调节手段,通过标准化作业重点解决好烟叶生产上土、肥、水、药、采、烤等技术难题,提升烟叶内在品质。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贴近生产实际操作为原则,积极配合第三方公司加强烟叶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完善,完善涵盖基本烟田精准管理、土壤养分、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测控等内容的烟田档案数据库;完善涵盖种植烟农网格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实、烟叶生产投入配套、烟草物流商业化管理等内容的信息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烟叶精益生产、精益管理水平。五是提升科技化发展水平。突出抓好土壤改良、烟草病虫害防治、水肥调控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逐步健全技术推广体系,确保技术服务到户、技术要领掌握到人、科技成果转化到田,提高科技对烟叶产业的促进作用。
(三)进一步改善烟基设施基础条件。一是科学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完善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围绕基本烟田统筹规划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避免项目建设的重复浪费,发挥建设项目的最大效益。二是转换思路。要充分认识到行业烟叶发展面临的形势,将建设重心由全面建设逐步转移到重点建设上来,重点推进两场设施维修改造、烟草适用型农用机械补贴配置,尝试新型农机使用,实现项目区域基础设施、农机的全面综合配套。三是加强管护。建立健全烟基设施维修管护制度,明确设施维修管护主体及责任人员,落实维修管护资金来源,切实加强已建设施的维修管护工作,确保设施发挥长久效益。
(四)进一步提升烟叶队伍素质。一是加强站点建设,留住烟叶人才。对站点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彻底解决办公设施老化、陈旧以及住宿、办公条件差等问题,优化站点工作环境,提升烟叶工作人员的归属感与获得感,让基层站点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激发队伍活力,提升服务能力。 一方面,简化并完善烟叶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理顺烟叶生产业务流程和制度,增强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烟叶队伍的制度执行力;另一方面,健全烟叶基层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绩效与薪酬管理创新,在帮助员工成就自我的同时,切实提高指导、服务烟农的能力与素质,实现技术员和烟农两支队伍同频共振、共同成长。三是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针对制约衡阳烟叶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明确培训重点,拓宽培训手段,狠抓培训实效,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能战斗、讲奉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打牢烟叶发展基础,提升服务烟农的能力和水平,为行业原料保障上水平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