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盘活“沉睡资源”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217-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2-17

西邑乡:推进乡村振兴中如何盘活“沉睡资源”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落笔点”很重要。在乡村的广袤田野中,散落着不少“沉睡的资源”,但要“点石成金”却并不容易。

一、存在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却忽视了当地资源禀赋与游客实际需求,“大马拉小车”,空置率很高,容易酿成资源浪费;有些地方尚未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阻碍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有些地方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等等。乡村有着优质的生态、广阔的土地、悠远的乡愁,如何让这些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火起来”,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提出对策

“沉睡的资源”变成“源头活水”,要告别“单打独斗”,学会“协同作战”。一方面,要把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厂房、土地、山林等,通过规划、提升和改造,把“沉睡的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以西邑为例,可以通过利用本地的蚕桑文化,开发涵盖食、住、游、学、购、娱等多种体验式项目,就大大增强了乡村旅游产品供给能力,不仅唤醒了“沉睡的资源”,还放大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应科学培育乡村业态、精选优质投资项目,以实现资源共享、效益最大化,带动村民增收。比如西邑乡鲁图村,探索出“一个党支部+两个合作社”实现租金、务工、分红三份收入的“123”群众增收模式,让土地“流”出了活力,“转”出了效益。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撑杆跳”,真正做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激活“沉睡的资源”,不仅有看得见的“乡村资源”,还有看不见的“社会资源”。就当下而言,积极引入市场力量,能有效解决“钱哪来、地咋改、谁来干”等现实痛点。采用以企业为建设运营主体,“政企结合、市场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经营机制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把市场需求与乡村资源进行有效对接,不仅盘活了乡村闲置土地,更延长了农业产业价值链,能够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未来,如果能够放大这种“乡村产业综合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让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必将开启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人故事。

)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需要一个统一的阳光交易平台。农村闲置废旧资源改造再利用,对农民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选择。但企业和资源如何互相“找到彼此”,还需要一个公开公平、城乡统一的交易平台。闲置资源直接进入平台公开交易,企业选中目标再实地考察,避免了到处找房找地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阳光交易平台还能提供一个稳定、公平的交易环境,保护双方权益不受伤害。

)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要守住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尤其是在涉及到土地资源时,一定要坚守耕地红线,防止任何以盘活土地资源为借口侵占耕地的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把闲置资源改造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让这些项目成为美丽乡村的一抹亮色。此外,还要看到,由于知识结构、信息获得渠道等方面的原因,农民一向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只有在尊重农户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犯的前提下进行,才能获得农民的支持,项目也才能走得长远。

)盘活农村“沉睡的资源”,可充分发挥村委会、乡村振兴工作队等基层组织和人才的作用。村委会了解农村资源分布和村民家庭情况,是村民和外界联系的重要渠道,在引进企业项目、办理各项手续等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扶贫干部、本地企业家、返乡大学生等也是盘活闲置资源的重要力量。他们有资源、有创意、有激情,鼓励他们在农村广阔的天地干事创业,既能因地制宜促进个人和企业发展,也能充分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把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家园。(供稿:郭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