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安全形势严峻需警惕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2-102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安全生产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0-24
农村安全形势严峻需警惕
农村安全是我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各级各部门在农村安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加大农村安全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农村安全管理网络等。但学生溺水事故、无资质车辆载客车毁人亡、自建房安全隐患、用电用水用气造成消防安全事故等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农民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自防自救能力较差。因此,基层更不能忽视农村安全,要加强农村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教育深度,拓宽文化广度,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正确的安全生产舆论塑造农村,增强安全文化影响力、吸引力和渗透力,努力营造起人人需要安全、人人维护安全、人人保证安全的社会氛围。
一是构建农村安全“大宣教”格局。安全生产要婆婆嘴、兔子腿,农村安全不仅要加强硬件设施投资,更应该把人民生命财产摆在首位,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广泛发动,构建“属地政府牵头、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服务保障、乡村主体实施、媒体积极响应、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安全文化大宣传格局。要把农村安全作为纳入乡村振兴整体规划,列入平安创建活动总体布局,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推进。要在综合分析农村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安全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安全薄弱环节和时段进行督促检查。加强安全知识培训与教育力度,引导乡镇企业、农民对安全文化的关注与热情参与,通过农民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宣传册、挂图、横幅、标语等形式,深入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将安全用水用电用气、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校园校车安全及学生防溺水等知识编印成册,开展送安全知识活动。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抖音等新闻媒体加强信息传播、舆论监督、教育引导、解释沟通,通过安全生产知识进农户、上田头地边、入街头巷尾,把安全知识融入相声、小品、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中,使群众在歌声、笑声中接受安全知识教育。实现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知识传播者、人人都是安全生产维护者、人人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推动农村全员安全教育。
二是开展农村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安全生产,警钟长鸣,要加大农村安全生产检查排查。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突出检查属地乡镇政府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文件精神,落实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各项制度措施情况;是否制定有农业安全生产制度,是否建立了农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重点针对农机、渔业船舶、沼气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对农村在建工地、危旧房、农户自用房建设和燃气设施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对农用车、摩托车、私家车、三轮车及改装车非法载客等违法行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对农村小作坊企业、枯井河塘、道路交通、冬季取暖、自办宴席、废旧厂房及无人居住房屋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台账,深入推进农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严格工作痕迹管理,加强隐患整改力度,明确整改责任人、资金、时限、方案,确保按期保质完成隐患整改。
三是有针对性开展农村安全知识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安全文化素质,是强化社会安全意识、防范事故,确保农村安全的根本途径。要在农民工集中输出的村镇,建立合格资质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的原则,开展农民工安全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技能,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与就业准入制度;要突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农民工的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对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就安排上岗作业的,要依法严肃查处,从源头上为农民工的安全保驾护航。要在学校门口、重要路段设立交通安全员、劝导员,在农村危险地段及沟、塘、渠、堰等危险水域设立警示标识标牌,在村部、农民活动中等人口密集地方设立安全生产宣传壁画、橱窗,在农村电台、电视台设立安全生产之声栏目,传播安全生产知识,曝光违法违规行为。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安全建设,动员大学生、文化战线职工、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退休老同志专家们参与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