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公共服务设施“建管护”存漏洞、安全隐患突出

索引号
01525767-7/20230731-0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7-31

西邑乡公共服务设施“建管护”存漏洞、安全隐患突出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建好管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当前,公共服务设施“建管护”还存在薄弱环节亟需改进。

一、存在问题

(一)管护资金落实不到位。由于市、区、乡镇财力紧张,养护资金有的未能列入财政预算,或列支不足,无钱办事致使管护工作难以跟进。如西邑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护费用较高,上级拨付资金有限,乡镇无力承担,无专人看护管理使得部分村氧化池生态系统破坏,导致污水处理效能降低;西邑乡配备了多辆垃圾转运车、污水车,但上级管护资金拨付困难,运营费用由村组卫生管理费用支出,但司机雇佣和车辆保养费用欠缺。

(二)部门监管不到位。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重建轻管,监管责任缺失,在按照部门职责分工明确管护目标、质量要求、管护方法等方面,力度不够。如有的小型水利、村内道路等基础设施产权不明晰,部门管护责任落实不力,“有建设、有人用、没人管、没人护”的矛盾突出。

(三)村级组织和农民管护意识不到位。村集体和农民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直接受益者,但对所属公共基础设施却缺乏管护意识,并未承担应有的管护和监督责任。如一些村民在使用公厕时用水不关、用灯不关、便后不冲,随意破坏冲水箱、小便池。一些群众简单地认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是政府的事,既不愿出资,也不愿出力。

(四)文化活动场所活力不足、效率不高,轻管理现象仍然存在。部分文化活动室,每年仅使用一次用来举办群众联欢活动,其它时间均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老旧、损坏严重,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维修,影响其作用发挥。

二、提出对策

(一)多方筹措管护资金。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向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方面重点倾斜。申请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补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村级每年在村集体收入中安排一定管护资金。动员引导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筹措管护资金,多渠道、多途径保障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经费来源。

(二)切实落实管护责任。按照“谁审批、谁监管”和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管护标准、监督指导。编制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建立公示制度,将日常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建立“村有、村用、村管”的管护责任体系。积极创新管护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服务。

(三)完善监管长效机制。把建立运行管护机制作为前置要求,在规划设计时就考虑建成后的管护运行,探索保证自我运行、可持续运转的方式方法。合理划定政府、村级组织和农户的监督管护责任,建立乡、村和第三方管护互为补充的长效运行机制。按照“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察”的“五有”标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建一个、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让群众会用、乐用、常用。

(四)争取经费支持,加强文化活动场所管理人员培训。通过向上级申请经费补助和社会力量捐助等方式,对损毁的健身体育器材进行维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要求。提升文化管理员的队伍素质,调动文化管理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文化活动场所的利用率。(供稿:张李和、王学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