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邑乡农家书屋发展现状、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30508-00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05-08
西邑乡农家书屋发展现状、存在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家书屋承载着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传递农民致富信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功能,但现在大部分都大门紧闭,“一年未借一本书”更是成为常态。
一、西邑乡农家书屋发展现状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重视下,西邑乡已建成22个农家书屋,其中乡级农家书屋1个,村级农家书屋21个,永信社区因是2019年才成立,故没有建设农家书屋,也未配送图书,日常活动利用乡级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均制定了管理制度、借阅制度等,配备专人管理。每个书屋按省级配送图书、报刊、音像制品配发标准,及时配发到每个农家书屋,并投入使用。农家书屋的建设为丰富基层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亟需解决。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难以适应当前发展需求。一方面,因村级办公条件有限,无法提供单独的办公楼或办公室做农家书屋,绝大部分村级农家书屋整合建设在村委会、为民服务大厅或文化活动室,有些村甚至装几个书架便作为农家书屋,基础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比如,西邑乡赵寨村的农家书屋设置在文化活动室,离村委会较远,且无值守人员,无法保证书屋的开放时间,无法满足农家书屋随时接待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大部分地区农家书屋软硬件设施陈旧,虽然上级每年会配发一次图书,但配发图书种类、册数较少,加上很多地方的农家书屋限于资金、资源等的不足,储藏的书籍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影像和音像制品内容及播放设备。比如,西邑乡熊洞村目前大概有1800册书籍,图书类型主要为文化类、政治类、经济类、科技类,以及部分期刊,关于农业科技方面的甚少。且缺乏影像和音像制品内容及播放设备,书架也较少。
(二)管理人员不专业,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农家书屋缺少专门值守讲解、组织活动的人员,很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由当地村“两委”成员兼任,均为义务管理者,因近几年来政府工作越来越多,导致很多管理员无暇或无能力钻研专业知识,管理上也仅仅做些传统的借还服务,甚至造假借阅台账。管理人员并不太清楚图书数量、类型、指导内容,该如何分类等。村干部没有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缺少对图书的推荐宣传,不利于图书功能的发挥和阅读活动的开展,导致农家书屋场地没有用起来,群众没有参与进来,农家书屋大门常常一锁了事。
(三)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一方面,农家书屋中的书籍类型、知识相对单一,对农民的吸引不够,加上书屋位置偏远,宣传不够,书、报刊、影像、光盘等破旧,且缺少播放设备比如电脑、投影仪等而无法让更多的农民观看,形成一种实际的浪费。没有根据农民实际需求落地,难以满足农民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人口减少,阅读需求减少。农村普遍存在年轻人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甚至出现“空心村”现象,留守的老人妇女忙于农活及家务,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学龄儿童忙于学业,业余阅读时间较少,造成部分村群众对农家书屋需求不足。
(四)农家书屋的图书内容不能满足农民阅读需求。一方面农家书屋的图书内容供给没有与农民实际需求精准对接,有些内容农民看不懂,也解决不了生产实际问题,满足不了生活娱乐所需,激发不了农民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农家书屋的图书更新慢。近年来农民的生产生活越来越科技化智能化,农家书屋图书讲授的方式方法老旧,不适应现实需求。
三、对策建议
农家书屋承载着繁荣乡村文化,满足农村群众精神需要的重要功能,各级只有推动“建、管、用”有机统一,把农家书屋设施盘活,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一)科学布局农家书屋地址。在农家书屋建设地点选择上要因地制宜,建议设置在村委会,管理员多为村“两委”成员,既可方便管理员日常管理,也能方便日常来办事的群众借阅,且村委会多数在本村相对集中的位置,提高借阅的可能性和便利性,提高借阅的频率。
(二)加强农家书屋管理。配备专员管理好农家书屋,专员上岗前培训,定期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更新知识,利于图书管理。通过财政补贴或是其他方式适当补助解决村图书管理员的报酬问题,提高管理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水平,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建立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按照图书馆馆藏要求对装备图书进行统一编目,完善并严格执行借阅制度,加强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
(三)开展读书活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读书活动。引导农民到书屋来,让农家书屋的人气渐渐提高,让农民在书屋里收获愉悦,获得知识。利用中国传统的节假日,开展特色的主题活动,宣传中国浓厚节假日氛围的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到农家书屋看看,长期进行宣传和影响,能够让农民对知识的渴求由被动变为主动,享受学习的过程。
(四)科学配置图书,定期更新书籍。针对书籍类型,关键是要和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联系起来,像在西邑乡烤烟、蚕桑、畜牧养殖作为支柱产业,要优先考虑这方面的书籍。在配置各种书籍类型前,先对书屋面向的农民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总体受教育程度、思想状态、生活方式、生产实践、通行娱乐形式等,充分掌握农民的实际需求和阅读接受水平。另外落实国家规范书籍的同时,可以使用调查问卷、微信投票方式了解村民渴望看到什么种类的书籍、报刊等,或是分别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做到按需购置。同时,更要将图书定期更新的问题解决好。(供稿:郭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