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保山第一个人民政权镇长花靖本

索引号
01525762-6-/2021-0811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08-11

保山第一个人民政权镇长花靖本

保山金鸡“四·一五”武装起义促进了澜沧江以西第一个党领导的乡镇人民政权的诞生。花靖本,既是“四·一五”武装起义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澜沧江以西建立的第一个乡镇人民政权的镇长。 花靖本(1926~1995),云南省保山县凤仪镇(今隆阳区金鸡乡)人。1945年8月,花靖本毕业于保山省立中学初中部,身为小学教师的父亲送他到昆明考入私立金江中学高中部就读。花靖本在昆明读书期间,正值昆明“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民主运动的高涨时期,在进步教师的教育帮助下,花靖本积极投入如火如茶的民主运动,在思想上行动上都受到触动和影响,激励着他进一步去认识和理解、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47年,花靖本高中毕业,他的同乡,当时的保山地下党负责人、远征中学校长孟循时,邀请他和孟得时(孟循时的弟弟)等风仪镇在昆明读书的同学回保山工作。

花靖本回到保山后,在孟循时的领导下,和史建国、陈德位一起组织成立了保山“凤仪青年联谊会”。联谊会发动远征中学大部分进步师生,展开了同保山县县参议员杨玉书(恶霸地主)和凤仪镇镇长杨如樁(杨玉书长子)的斗争。1949年4月,孟循时带领远征中学部分师生及部分地下工作人员,到凤仪镇自卫中队驻地收缴了他们的武器,驱散了凤仪镇国民党旧政权人员,宣布接管政权,建立了澜沧江以西第一个乡镇级红色政权——凤仪镇人民政府, 年仅22岁的花靖本被任命为镇长。

不久,以钟世俊为首的反革命武装“共革盟”,从昌宁县攻入保山,逼迫凤仪镇人民政权交出武器,并扬言三天内不交出来,就要枪毙花靖本。在此紧要关头,孟循时、李铭勋等研究,为了保护武器、保存革命实力,决定实行武装转移,北上靠拢滇西北解放区,与滇西北人民自卫军胜利会师于剑川。之后根据工作需要,花靖本被调到“西山特区”搞宣传工作。

1949年8月,经孟循时介绍,花靖本在剑川金华小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滇西北解放区人民自卫军”改称“滇桂黔纵队云南第七支队”,黄平担任司令员。8月中旬,花靖本从“西山特区”调回支队政治部。之后,在孟循时的指示下,花靖本和陈德位、史建国化装成挑盐小贩,沿途躲过国民党保安团的岗哨、检查站,回到保山。面对群众基础薄弱的情况,花靖本等人积极开展地下组织工作,力争打下群众基础,迎接七支队的到来。张笛、李自升、段怀荣、明家全、高再升、陈恩、李光兴、陈大志、万仁仆等人也先后分批赶回保山。根据保山实际情况,先后成立了“东区支部(史建国负责)”和“板桥区支部(张笛负责)”。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两个支部吸收了一批民青团员和中共党员,经花靖本介绍人党的同志有:陶如松、何维祖、孟居易、朴德钦、万绍三、姬仕文、段刚等。同时,他们开办了农民夜校,组织了农抗会;开办了妇女识字班,组织了妇女会;并在各镇小学校组织了少先队,为保山解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做好了组织准备。

1949年12月底,中共滇桂黔边区党委指示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保山地方委员会,同时建立保山地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中共保山地委成立后,下辖各县相继正式建立人民政权。花靖本被任命为保山第二区区委书记兼区长,短时间内,花靖本就带领下属各乡镇组织成立了“保山第二区农会”。1950年2月,展开了征粮工作。6月,为响应党中央解放西藏的号召,保山专区成立了“ 援藏指挥部”,负责运送大米到西藏支援进藏部队。保山县组织成立了5个运粮大队,花靖本任第一大队大队长,首批出发,负责完成运送五万斤粮食的任务,区上的工作由工作组长杜年富同志代理。10月,第一大队胜利完成任务安全返回保山。在保山地委、县委召开的援藏总结庆功大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

1951年1月底,花靖本被抽调到地区干部整风班学习,担任二区学员小组长。后来,经过反复考虑,花靖本向组织上提出继续学习的请求,经组织批准后,1953年8月,花靖本考入云南大学医学院(现昆明医学院)。1958 年8月大学毕业后,花靖本被分配到云南省原昭通地区绥江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会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绥江县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务。

在三十年的医务工作中,花靖本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自觉要求自己,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先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的表彰奖励。花靖本于1987 年8月离休,1995 年4月28日病逝。

 摘编于中共保山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保山党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