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乡“危改人”张玉华扶贫故事侧记

索引号
01525762-6-/2021-0101005
发文机构
隆阳区金鸡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农村危房改造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01-01

金鸡乡“危改人”张玉华扶贫故事侧记

踏破“铁鞋”终不悔,只为“安得广厦千万间”

——金鸡乡“危改人”张玉华扶贫故事侧记

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最有力的举措,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硬任务,铁指标。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多少扶贫干部为保障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操碎了心、伤尽了神,只为每一家贫困户一道迈入全面小康,他们被称为扶贫战线上的“危改人”。张玉华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张玉华(右一)在入户查看群众住房情况

长期以来,张玉华在隆阳区金鸡乡村建办从一般工作人员干到主任岗位,肩负着全乡村镇规划及农村村建管理工作。2017年10月金鸡乡“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工作启动后,他义不容辞肩负起全乡危房改造工作的部门职责重担。那一年,金鸡乡要完成80户危房改造任务,其中修缮加固70户,拆除重建10户,要求在12月底完工。面对短暂的工期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张玉华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60多天的时间里,张玉华带着社区干部、设计方、施工队以“5+2,白+黑”的工作模式,夜以继日的入户做施工方案、做群众工作。所谓的四类重点对象就是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是社会中真正的弱势群体,其中大部分人思想陈旧、思维僵化难以接受新事物。无主见、无劳动能力,思路混乱,反复无常是这类人群的真实写照。往往刚商量好的施工方案过一夜又不同意了,甚至出现暴力阻工现象。例如:甫家一户建档立卡户,一开始做通了思想工作,等施工队将数十吨砂石、水泥、钢材等建筑材料倒在现场开始施工时,却说他家的房子不改造了,让施工队把材料运走,并在酒后砸坏电焊机等工具。面对这类情况,张玉华和大家都只能做思想工作,通过找户主的亲属、朋友、邻居共同想办法,最终在商量50多次后才顺利进行加固改造。改造后张玉华又进行多次进行回访,董学礼终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开始大肆赞扬党的好政策。

群众危房改造前后变化

2018年的危房改造改造任务虽然在3月份启动了,但要求完成的时间也大幅提前,要求全乡改造任务在6月底完成。而为了摸清改造需求底数,张玉华乡和同事从一月便开始着手准备了,前后经过10多次入户核实、比对,走访农户12000多次,熬了无数个通宵,从1000余户四类重点对象中锁定301户急需改造住房的农户。改造启动后,他和同事又进入逐户设计施工方案、逐户组织施工、逐户监督工程质量的繁重建设任务中。这一年,张玉华走村入户推动危房改造工作,每家危改户入户20次以上,日均3万步以上,踏遍了全乡的山山水水,磨破了嘴皮,走坏了四双鞋。

危房拆除重建施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高密度的“入户政策宣传下”,四类人群的思想像春日的冰霜慢慢融化,从2017年的言词拒绝危房加固改造到逐步接纳,党和政府关心四类人群居有定所、安全稳固的惠民政策实施得更顺利了。

2019年是隆阳区全区脱贫出列,脱贫攻坚决战年。金鸡乡危房改造任务异常繁重,全乡要完成加固、改造、拆除重建、补短板多种住房安全问题保障任务509户。任务安排后,张玉华和村建办全体人员再次上足发条,铆足干劲儿,开启了新一轮的入户、摸排、数据比对清洗。针对全乡7869间房屋进行拍照,开展区乡村组四级定级,对需要做改造、提升、补短板的房屋制订实施方案。

这一年,张玉华和同事共入户30000多户次,每天都是晚上10点才能下班,平均每周都有1次通宵加班。这一年,张玉华和同事拿出了“拼命三郎”的精神,在入户途中曾发生3起交通事故,幸运的是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在他和同事不计时间成本,高强度工作的持续推动下,全乡在 9月底基本完成全年危房改造任务,12月底完成住房问题补短板工作。

金鸡“危改人”持续几年夜以继日地贯彻落实党和政府住房保障惠民政策,攻克了脱贫攻坚道路上最硬的一块“硬骨头”,改善了农村的面貌,让贫困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育德社区,特困户姬仁兰家的房屋改造结束后,70多岁的姬仁兰泪眼婆娑的看着患精神病多年的儿子,看看盖好的新房,紧紧攥着张玉华的手,用哽咽的声音对他说“你比我的儿子亲啊!”

姬仁兰危房改造后居住情况

2020年,张玉华在东方村一贫困户家进行改造回访时,当女主人认清他是2018年带领施工队来帮她家进行危改拆除重建的乡干部时,女主人再也关不住感情的闸门,哽咽着跪在他的面前不愿起来。张玉华说“当时的那种情景我也忍不住流泪了,群众用如此原始而真诚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截至目前,金鸡乡原来有住房安全问题的881户、5000余人住上了安全稳固住房,其余6000多间房屋得到科学鉴定。全乡人民群众的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看着一间间加固后的安全住房,一幢幢拆除重建的小楼,张玉华为自己是一名“危改人”而骄傲,为党和政府的危改惠民政策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