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

索引号
01525759-7-/20190322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乡村振兴局
公开目录
资金项目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9-03-22

隆阳区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


使





隆阳区财政局  隆阳区扶贫办

二〇一



第一章  编制依据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目标任务

第三章  工作措施

第四章  整合资金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

第一节  基础设施

 产业发展

第三节  住房保障

 其他

第六章  绩效评价

第一节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第二节 整合资金效益分析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明确职责分工

第三节  建立协调机制

第四节  强化项目管理

第五节  资金管理

第六节  推行公开公示制度

第七节  严格监督评价



隆阳区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


 

隆阳区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之间,是集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滇西边境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区国土面积501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5个镇、10个乡,314个村委会(社区)。2017年末常住人口96.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1.02万人、占总人口的76.88%,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00元。隆阳区是全市贫困人口基数最大的县区,截至2018年底,有贫困村112个,有贫困人口2139993980人,其中:已脱贫18102户、79922人,未脱贫329714058人,贫困发生率为1.97%2019年隆阳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年底实现7.9万人,87个贫困村全面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其中31个贫困村0.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按程序脱贫退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群众满意度95%以上

为优化财政涉农资金供给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隆阳区委、区政府站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高度,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要求,突破部门和系统局限,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原则,改革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结合全区实际编制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掌握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自主权,保障全区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现各项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使资金能够按照县级脱贫攻坚规划,合理地配置到最急需资金投入的地方,集中财力办大事,破解资金零碎、分散、重复交叉等问题使有限的资金形成“拳头”,支持脱贫攻坚的重点和关键领域,解决脱贫攻坚任务与资金需求缺口的矛盾,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二)《中共中央 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三)《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国发﹝201754号)

(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

(五)《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 云南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方案>的通知》(云厅字﹝201620号)

(六)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办字﹝201710号)

(七)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扶贫资金管理的通知》(保办字﹝201790号)

(八)《保山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保山市扶贫资金整合暂行办法>的通知》(保贫开发﹝20167号)

(九)《保山市财政局 保山市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保财农〔201938号)

(十)《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 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涉农项目和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隆办发2016129

(十一)《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 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阳区脱贫攻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隆办发2016132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一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实施村振兴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举全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贫困乡村跨越式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核心,以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为路径,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的原则,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新机制,确保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围绕项目统筹整合目标,鼓励各行业各部门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彻底打破撒胡椒面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集中财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统筹协调,权责匹配。统筹整合工作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坚持以统筹财政涉农资金为主体,带动统筹其他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以及各种资源和各方面力量;建立区级统筹、部门负责的统筹整合机制,项目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由部门、乡镇(街道)组织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精准发力,注重实效。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要与脱贫成效紧密挂钩,精准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着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注重政策精准、项目精准、措施精准,以贫困村、贫困自然村、贫困户为重点,立足实际,突出优势特色,精准发力。

部门协同,齐抓共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部门沟通协商机制,明确各涉农部门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过程中的职能职责。纪委监察、财政、审计部门重点负责项目资金监管,扶贫、发改、水务、农业、林业、交通、民宗、民政、政研室、旅游、供销等涉农部门负责统筹整合项目的知组织指导和跟踪问效。

分步实施,脱贫优先。项目优先保证当年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其次满足次年退出的贫困村、贫困户,同时兼顾有贫困户的村。

第三节 目标任务

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贫困地区农户持续增收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有劳动能力、有耕地或其他资源,但缺资金、缺产业、缺技能的贫困人口,立足当地资源制定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以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强化产业培育,力促产业项目进村到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2个产业发展项目,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参与一个增收项目。

按照隆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脱贫进程计划,紧紧围绕贫困群众脱贫目标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宜居、宜业、具有浓郁乡土民族文化要素的新农村,实现新房、新村、新景、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围绕加快贫困乡村农村交通、办学条件、医疗卫生计生条件、文化体育活动条件、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改善和提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与村庄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通过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2019年底实现全区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0.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明显。

通过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激发内生动力,围绕突出问题,以脱贫摘帽增收为目标,以脱贫成效为导向,以脱贫攻坚规划为引领,以重点扶贫项目为整合平台,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扶贫开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脱贫攻坚投入新格局,提高财政涉农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三章 工作措施


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分管扶贫的副书记和区政府分管财政、扶贫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政研室、监察、财政、发改、扶贫、工科信、教育、民宗、民政、金融办、人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建、水务、农业、林业、文体、卫计、环保、统计、审计、旅游发展、移民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隆阳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财政局,负责日常工作。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指导督促、组织协调、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审定、建章立制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切块资金的争取力度,指导乡镇(街道)做好项目储备,对乡镇(街道)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并按要求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涉及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指导监督。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协调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的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并及时向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各相关涉农部门要专门指定分管领导及工作人员各1名,抓好各部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推进,按时上报试点工作材料,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区直各相关部门结合部门工作职责,切实履行各部门资金整合责任。


第四章  整合资金


按照省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相关要求,对各级投入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涉农专项资金做到应整尽整,全部纳入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范围。2019年隆阳区涉农资金项目计划总投资规模80953.548万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75732.14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5164.75万元,农户自筹56.65万元。

2019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规模75732.148万元,具体情况为:中央确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3466.3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804.00万元,水利发展专项资金7020.75万元,农业生产发展资金757.00万元,林业改革资金387.37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5250.00万元,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部分)7423.0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14044.24万元,产量大县奖励资金2625.0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398.00万元,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102.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30.00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资金1625.00万元。省级确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289.5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12.81万元,民族宗教专项资金100.00,水利专项资金636.00万元,农业发展专项资金125.80万元,林业补助资金164.1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2250万元,农村危房改造与抗震安居工程专项资金3235.9万元,旅游发展资金70万元,其他资金9594.98万元。市级确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391.2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2.00万元,水利专项资金268.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250.00万元,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281.20万元。区级确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585.00万元,其中:区级配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85.00万元。其他未列入上述范围但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资金,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方向的情况下,纳入全区统筹整合使用范围。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方案项目资金涉及财政扶贫民宗农业农村局区林业和草原局、区水务住建旅游等项目部门,项目覆盖全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街道,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安排坚持向贫困乡村倾斜,向贫困人口倾斜原则,重点扶持建档立卡贫困乡、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相关资金下达到区级后,区直各主管部门、各乡镇按照《隆阳区2019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确定的项目规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由各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审查评审后,报区人民政府审批,项目主管部门下达项目事业计划,由各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中央、省、市主管部门和中共隆阳区委、区人民政府将根据项目实施方案和事业计划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五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计划


本方案项目规划总投资80953.548万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75732.14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5164.75万元,农户自筹56.65万元。

目涉及财政、扶贫、民宗、农业、林业、水务、住建、交通浦发国开协调办等部门,覆盖全区20个乡镇(街道)、271个村(社区),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安排坚持向贫困地区倾斜,重点扶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

第一节  基础设施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小城镇与村庄建设,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集中力量解决贫困乡村脱贫发展问题。方案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总投资17046.648万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16971.99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8万元,农户自筹56.65万元。具体如下:

一、农村公路

实施农村公路项目二类,项目规划总投资3709.00万元,筹资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3709.00万元。

()通村公路

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危桥改造项目16个,实施地点为蒲缥、瓦马、西邑乡、丙麻、瓦渡、瓦房、瓦窑、杨柳、汉庄、潞江、芒宽、板桥等;计划投资为2269.00万元,筹资方式为:全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设期限为20196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交通运输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地方公路管理段和隆阳广厦投资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绩效目标为完成农村公路改扩建及修复工程,确保途经该路段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实施农村公路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44个,其中:安防工程9个,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工程35个。项目实施地点为蒲缥、瓦马、西邑、丙麻、瓦渡、瓦房、瓦窑、芒宽、杨柳、潞江、板桥、水寨、金鸡等;计划投资为1440.00万元,筹资方式为: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项目资金根据项目实施情况据实结算;建设期限为20196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交通运输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和区地方公路管理段;绩效目标为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确保途经该路段人民群众出行安全。

二、水利设施

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类,项目规划总投资12519.998万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12519.998万元。

(一)2019年农村安全饮水项目

实施2019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93个,项目实施地点为丙麻、蒲缥、汉庄、潞江、芒宽、水寨、西邑、瓦马、瓦渡、杨柳、永盛、瓦窑、板桥、瓦房、辛街15个乡镇项目规划总投资7759.998万元筹资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7759.998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5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水务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水务局。绩效目标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二)2019年抗旱应急工程

实施2019年抗旱应急工程项目1个,打抗旱深井19口。项目实施地点为项目乡镇项目规划总投资760.00万元,筹资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760.00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6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水务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水务局。绩效目标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

实施贫困村安全饮水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211个村委会项目规划总投资4000.00万元,筹资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4000.00万元;建设期限为201710月至20194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水务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隆阳广厦公司和保山市永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绩效目标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三、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14项目实施地点为瓦马、瓦房、瓦窑、芒宽、潞江、汉庄、杨柳、金鸡等8个乡镇项目规划总投资817.65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743.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18万元,农户自筹56.65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民宗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产业发展

全面落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相关部署,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推广,加大政策扶持,提升贫困地区农户持续增收能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支撑。方案产业发展项目规划总投资28033.33万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22886.58万元社会资金投入5146.75万元。具体如下:

一、种植业

实施种植业项目四类,项目规划总投资3168.7万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168.7万元。

(一)水果

实施水果种植项目2个,种植香橼3000亩,种植甜柿3500亩,提升样板800亩(各200亩),新增甜柿种植专业大户(30亩及以上)14户,甜柿样板道路建设21公里等。项目实施地点为汉庄镇金竹田村、庄房村,板桥镇、辛街乡、蒲缥镇、丙麻乡;计划投资为1403.7万元,统筹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1403.7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完成香橼、甜柿栽种,三年投产后,亩年效益7500元。

(二)蚕桑

实施蚕桑项目2个,补差桑园种植200亩,在20个贫困村建设21座小蚕共育中心,项目实施地点为板桥镇、丙麻乡、西邑乡、瓦渡乡、蒲缥镇、芒宽乡、瓦房乡、瓦窑镇、辛街乡;计划投资为647.6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设期限为20191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农业农村局;绩效目标为完成蚕桑种植200亩,年养蚕60张,每张1800元,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

(三)蔬菜

实施蔬菜种植项目7个,种植豌豆10591亩,种植楤木1140亩,种植白芸豆368亩。项目实施地点为瓦窑镇毛竹棚村,瓦房乡白龙井社区、徐掌村,蒲缥镇平沟、黄泥、水井、两眼井、茨菇塘、菖蒲塘、秉塞、核桃、红岩、桤木林、大田村、马街、双桥、石亩河、罗板、塘子沟、山门口、马家寨、王头寨、杨三寨、双河、冷水箐等22个村;计划投资为251.1万元,全部为统筹方式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设期限为20199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亩产600公斤,每公斤4元,亩产值2400元以上。

(四)其他

实施2018年中央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耕地休耕项目1个,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按照与农户签订的休耕协议的面积,通过“一折通”的方式发放给农户,每亩补助500元。

实施隆阳区2019年贫困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实用技术培训2210人(300/人),主要培训蚕桑、重楼、生猪、肉牛、肉羊、竹鼠、乳鸽等种养殖技术。项目实施地点为:瓦窑镇、杨柳乡、瓦房乡、瓦马乡;项目规划总投资66.3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1月至20194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农业农村局;绩效目标为完成2210人桑、重楼、生猪、肉牛、肉羊、竹鼠、乳鸽等种养殖技术培训,高效养殖,促进稳固增收。

实施隆阳区2019年粮改饲补贴项目1个,种植青贮玉米1.79万亩。项目实施地点为西邑乡、瓦渡乡、河图街道、芒宽乡、板桥镇、丙麻乡、潞江镇、水寨乡、金鸡乡、蒲缥镇、杨柳乡、瓦马乡、瓦窑镇;计划投资为3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乡镇人民政府。

二、养殖业

实施养殖业项目三类,项目规划总投资106.98万元。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106.98万元。具体为:

(一)土鸡养殖

实施土鸡养殖项目1个,养殖土鸡4600羽;项目实施地点为蒲缥镇大田村、菖蒲塘村、冷水箐村、黄泥村等13个村;项目规划总投资8.28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8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8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养殖土鸡4600羽,户均年产值2500元。

(二)肉牛养殖

实施肉牛养殖项目1个,引进能繁母牛123头,新建青贮窖3300立方米。项目实施地点为瓦房乡党西村;项目规划总投资82.2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82.2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瓦房乡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项目涉及农户涉及贫困户66户,户年均收益5000元。

(三)竹鼠养殖

实施竹鼠养殖项目1个,引进种鼠600对,每对投资600元,需投资36万元,申请补助12万元(按200/对予以补助);新建圈舍300平方米,每平方米投资400元,需投资12万元,申请补助4.5万元(按150/每平方米予以补助)。项目实施地点为瓦窑镇中和村;计划投资为16.5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6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瓦窑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完成600对竹鼠的养殖,带动40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增收,年收益6600元。

三、壮大集体经济

实施2019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项目27个,扶持阿依寨、安乐、大蒿、龙舞、木瓜村,打坪村,马湾村,党东、水沟洼、瓦河村,瓦马乡谷米、下拉堡村、黄毛社区、甫家社区、安邦村、小寨村、新南村、水眼村、杜家社区、茶花村、鲁图村、乌马村、横山村、大门坎村、杞木林村、黄泥村、赧亢村27个贫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规划总投资990.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实施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农业农村局;绩效目标为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四、就业扶贫车间

实施就业扶贫车间项目36个,项目实施地点为瓦马乡河东村大长田安置点、安邦村山头河,西邑乡永信集镇、大庄村、真峰村草皮塘、西邑社区,瓦窑镇横山村四棵树组、老营社区原粮食收购站、毛竹棚社区、下麦庄村原下麦庄小学,瓦房乡油坊村、桂花村、徐掌村,蒲缥镇中心安置点、核桃安置点,芒宽乡大门坎村、新光村、芒宽集镇,水寨集镇、太元村、水沟村、水寨社区,杨柳乡联合村大栗树、河湾村、干田,丙麻乡太和社区,潞江芒合村、丙闷村、瓦渡社区中寨、浪坝村村委会旁、土官村,汉庄镇庄房,金鸡乡育德村;项目规划总投资12104.0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7243.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4861.00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6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实现实现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拓宽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空间,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化,扩大了就业人员范围,有效缓解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压力,也使贫困人口持续增加收入,达到脱贫目的。

五、沪滇扶贫协作

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目标,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规划总投资3244.9万元,其中: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44.9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0万元。具体为:

隆阳区2019年沪滇扶贫协作蚕桑项目1个,新植桑园5917亩(瓦房乡2417亩、瓦马乡2100亩、西邑乡1400亩),新建小蚕共育中心25个,新建大蚕房54000平方米。项目建设地点为:板桥镇、西邑乡、丙麻乡、蒲缥镇、瓦窑镇、芒宽乡、瓦房乡、瓦马乡9个乡镇;项目规划总投资2000.00万元,全部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通过蚕桑产业项目的实施,促进贫困户稳固增收。

实施西邑乡2018年贫困村巩固提升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西邑乡,建设内容为在云保线至昌宁县卡斯毛寨道路建设6.2公里,建设500m³水池2座,建设20m³水池8座,安装DN150镀锌管2.8公里,DN65管道安装4公里;项目规划总投资200.8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扶贫办,项目实施主体为西邑乡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通过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及家庭环境卫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

实施西邑乡2018年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西邑乡,建设内容为蚕桑生产供电设施,安装80千伏变压器1台及架设输电线路;项目规划总投资19.8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扶贫办,项目实施主体为西邑乡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通过优质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促进贫困户增收。

实施瓦房乡徐掌村功能提升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瓦房乡,建设内容为村内道路建,3-3.5米宽C30村内砼路1500980立方米;支砌挡墙410m³;安装涵管20m项目规划总投资24.3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扶贫办,项目实施主体为瓦房乡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通过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及家庭环境卫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

实施瓦房、瓦马乡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5个,项目实施地点为瓦房乡巴嘎村、白龙井村、保和村,瓦马乡白岩村、岩脚村;建设内容为主要实施村内道路、太阳能路灯、垃圾焚烧炉、垃圾钩背车等;项目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全部为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6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扶贫办,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通过贫困村功能提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及家庭环境卫生,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安居乐业的生活条件。

六、扶贫小额信贷

实施产业扶贫贴息贷款项目2018年贷款100万元、2019年贷款1100万元。2018年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2019年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100万元。项目实施地点为全区;项目规划总投资3000.0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000.00万元;实施期限为20191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扶贫办,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完成小额到户贷款发放,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筹措困难,确保贫困户按期脱贫。

七、田园综合体

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1个,主要建设内容为:建设高标准农田2.1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7公里,建设蓄水池25个,引水管道16公里,建设智能温室大棚130亩,高端水产养殖车间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全区,项目规划总投资3500.00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500.00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财政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财政局。

八、其他产业扶贫项目

实施生物质燃料加工厂建设项目3个,项目实施地点为:板桥镇北汉庄村,西邑乡乌马村,汉庄镇贾官社区;项目规划总投资465.75万元,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0万元,自筹资金285.75万元;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绩效目标为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1户,吸纳贫困户40人长期务工,50人季节性务工;享受财政补助资金量化为贫困户出资额的盈余分配。

实施隆阳区“绿色食品牌”申报补助项目1个,计划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25个,按无公害农产品1万元/个,绿色食品2万元/个的标准予以补助。项目实施地点为:西邑乡、蒲缥镇、芒宽乡、汉庄镇、金鸡乡、瓦窑镇、板桥镇、辛街乡、瓦马乡、丙麻乡、杨柳乡、潞江镇、永昌街道;项目规划总投资6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项目实施乡镇人民政府。

实施隆阳区高原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金鸡乡(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内),项目规划总投资75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1月至202010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农业农村局。

实施隆阳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19个乡镇(街道),项目规划总投资5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86月至202010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农业农村局。

实施国营新城青年农场芒果干加工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新城农场,项目规划总投资40.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7月至202012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新城农场;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生产时间2个月,解决60个贫困职工就业。

实施潞江农场生产队节水灌溉工程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潞江农场,项目规划总投资47.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7月至202010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潞江农场;绩效目标为:1.项目实施后确保充足的灌溉水源有望达到亩增收750元。2.建立与当地农业发展和土地经营模式相适应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体系。3.构建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的灌溉用水管理制度,建立项目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管理和农业节水的长效机制。4.推广农业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运行管护方式,落实管护主体,制定工程运行管护人员和经费“两落实”的方案。。

实施隆阳区国有林场2019年白岩凹林区湾链子河管护房建设项目1个,项目实施地点为:国有林场白岩凹林区,项目规划总投资56.00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5月至201911月;项目主管部门为区农业农村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国有林场。


第三节  住房保障

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目标,实施民生改善项目,实施实施改造16001,其中:修缮加固10008户,拆除重建5993户,项目总投资35625.62万元,其中: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35625.62万元。具体为:

20194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实施共实施9328户,其中:修缮加固5703,拆除重建3625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图、板桥、丙麻、汉庄、潞江、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金鸡、西邑、辛街、杨柳、芒宽、永盛17个乡镇街道;项目总投资25142.5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3月至20196月;项目实施主体为区住建局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住建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5703户农村常住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20184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实施2018年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2812,修缮加固1734户,拆除重建1078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图、板桥、丙麻、汉庄、潞江、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金鸡、西邑、辛街、杨柳、芒宽、永盛等17个乡镇街道;项目总投资5339.56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710月至20196月;项目实施主体为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住建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2812户农村常住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20174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实施2017年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1820,其中:修缮加固1267,拆除重建553户。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图、板桥、丙麻、汉庄、潞江、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金鸡、西邑、辛街、杨柳、芒宽、永盛等17个乡镇街道;项目总投资811.44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710月至20196月;项目实施主体为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住建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1820户农村常住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已脱贫仍居住危房的卡户危房改造

实施已脱贫仍居住危房的卡户危房改造825户,其中:其中:修缮加固783户(C732户,D51户),拆除重建42户。项目实施地点为:板桥、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辛街、杨柳等9个乡镇;项目总投资825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6月;项目实施主体为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住建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825户农村常住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非四类对象危房改造

实施非四类对象危房改造1216户,其中:修缮加固521,拆除重建695户。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图、板桥、丙麻、汉庄、潞江、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金鸡、西邑、辛街、杨柳、芒宽、永盛等17个乡镇街道;项目总投资3507.12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94月至20196月;项目实施主体为各项目乡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为区住建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项目实施,解决1820户农村常住人口住房安全问题。

 其他

实施2019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项目1个,按照就读普通职业学校建档立卡户学生1500//学期;“东西部行动计划”学生2500//学期的补助标准,扶持贫困户子女上学1122人,项目覆盖的学生入学时限从20179月份起算起。项目实施地点为河图、板桥、丙麻、汉庄、潞江、蒲缥、水寨、瓦渡、瓦房、瓦马、瓦窑、金鸡、西邑、辛街、杨柳、芒宽、永盛等17个乡镇街道中心学校项目规划总投资247.95万元,全部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建设期限为2017年至2020年;项目主管部门为区教体局,项目实施主体为区教体局。绩效目标为通过雨露计划的实施,减轻了贫困家庭因教育产生的经济压力,确保隆阳区户籍建档立卡户就读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不因贫辍学。

第六章  绩效评价

第一节 建立绩效评价制度

建立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综合绩效评价制度,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由扶贫办组织开展,年终各整合资金使用单位开展绩效自评报扶贫办,扶贫办根据各单位自评情况开展涉农资金整合综合绩效评价,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相关部门。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评价以资金项目公示公告情况、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账务处理情况为主。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绩效评价通过看现场、查资料、访群众的方式开展。通过实地查看整合项目公示公告、规模、实施、竣工验收及投入使用等情况。查看有关单位会计凭证、账本、报表及有关文件资料。通过项目所在地乡镇、项目村和直有关单位了解,同干部、党员和一般群众座谈,查看整合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后产生的经济、社会、生态和扶贫效益,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得到了多少实惠,贫困村村容村貌发生了什么变化。

资金项目公示公告情况。主要评价是否按规定的要求,对整合项目的建设内容、实施地点、资金来源、资金规模、项目实施主体及责任人、监督电话、开竣工日期、施工单位等相关情况,在项目村进行公告、公示。

项目实施情况。主要评价整合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后续管理等方面是否符合规定要求,项目实施前和项目竣工验收后的成效对比。

资金使用情况。主要评价整合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审批手续是否完善,拨付是否及时,是否存在截留、挤占和挪用等违纪行为。

账务处理情况。主要评价项目实施单位有关会计资料,检查整合资金收支使用的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年终各资金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绩效评价结果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名义通报。对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工作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的乡镇和部门,在分配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时给予奖励和倾斜。

第二节 整合资金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一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快速。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根据贫困县脱贫摘帽补短板的需求,项目资金投入、使用更加精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快速。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二是促进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通过产业扶贫、小额信贷等项目实施,有力推动全香橼、豌豆、蚕桑、楤木甜柿、土鸡、肉牛、竹鼠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换档提速的进程,农业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来源渠道,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3500,贫困群众实现“吃穿不愁”。

三是村集体经济得到加强。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资源整合,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现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

二、社会效益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有效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通过项目实施,极大改善农村交通、水利、人居设施、人畜饮水、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难、饮水难、安居难”等问题。2019年实施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治理危桥改造及生命防护工程项目60,实施安全饮水工程95件覆盖人口18338人,修缮加固及拆除重建危房16001贫困群众安全稳固住房、安全人畜饮水得到保障。

二是产业扶持,群众增收有保障。实施香橼、豌豆、蚕桑、楤木甜柿、土鸡、肉牛、竹鼠养殖等项目,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8033.33万元。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实现实现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增收。拓宽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空间,让就业方式更加多元化,扩大了就业人员范围,有效缓解了深度贫困地区的就业压力,也使贫困人口持续增加收入,达到脱贫目的,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增收难的问题

是群众素质不断提高。广泛宣传国家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按照“有文化、懂技能、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标准,认真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实施实用技术培训2210人主要培训蚕桑、重楼、生猪、肉牛、肉羊、竹鼠、乳鸽等种养殖技术,增强贫困群众依靠科技致富能力。

三、扶贫效益

2019年底,解决21399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实现稳定脱贫,64个贫困村脱贫全部出列,全贫困发生率控制在2%以内。

一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收入持续增长,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实现隆阳区20190.9万名以上贫困人口脱贫、31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乡退出、整区脱贫摘帽,巩固7.99万已脱贫的人口、出列的79个贫困村和4个退出贫困乡的脱贫成果,确保全区综合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每户贫困户至少加入了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安全稳固住房,安全饮水有保障,户均享受一项及以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帮扶,脱贫退出贫困人口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7项指标全部达标。

二是6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9年,全64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达到出列标准:一是贫困发生率均控制在3%以内。二是道路全面硬化,且危险路段均有防护措施。三是村民小组全部通动力电。四是广播电视全覆盖。五是网络宽带达标。六是饮水安全保障。贫困村农户均通自来水或饮水水源均有保障,人力取水半径不超过1公里。七是医疗卫生实现标准化。64个贫困村均建有标准化卫生室,每所卫生室均按标准配备有乡村医生,且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具有执业资格证。八是公共活动场所按标准建设。九是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小学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100%及以上。十是64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5万元以上。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不断提高工作的统筹性、时效性、持续性。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区委分管扶贫的副书记和区政府分管财政、扶贫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隆阳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推进协调领导小组(详见附件),负责全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下设办公室在区财政局,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的副区长任召集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的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并及时向省、市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二节  明确职责分工

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财政涉农资金的统筹整合、指导督促、组织协调、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审定、建章立制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加大切块资金的争取力度,指导乡镇(街道)做好项目储备,对乡镇(街道)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把关,并按要求及时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对涉及的项目和资金进行指导监督。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按照《隆阳区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中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每年向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报下一年度项目需求计划、组织好项目实施。

第三节  建立协调机制

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加强对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的指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注意积累可借鉴的经验,发掘可复制的典型,并及时向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报告。

第四节  强化项目管理

要求项目乡镇(街道)、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项目建设规范程序进行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制、廉政承诺制、廉政评议制等制度;由各项目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与监督,定期组织相关业务培训,切实承当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的实施和管理责任,统筹整合使用自有资金和整合资金,加强项目库建设;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批准下达后,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资金规模等不得随意调整和变更,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和变更的需报请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第五节  资金管理

区财政局根据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的用途特点和各涉农部门职责分工,分别会同各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进行管理。各涉农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应加强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检查到项目。各涉农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进度,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六节  推行公开公示制度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将政策文件、管理制度、项目分配、工作进度等信息向社会公开,在区政府门户网站和主要媒体公开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实施扶贫项目行政村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节  严格监督评价

将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纳为隆阳区脱贫攻坚督查巡查重点内容,针对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整改。加强对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绩效评价,并将其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由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对项目成效好、实施进度快的乡镇(街道),优先安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对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附件:隆阳区2019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安排脱贫攻坚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