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助力隆阳脱贫攻坚
- 索引号
- 72730940-4-/2020-0421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
- 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4-21
充分发挥行业优势 助力隆阳脱贫攻坚
近年来,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原区移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聚焦大中型水库建档立卡贫困移民,聚焦深度贫困村组,抓实定点扶贫,为全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做出行业内最大努力。
一、抓落实,构建强力组织保障机制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置身于脱贫攻坚大局之中,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常抓不懈,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隆阳区搬迁安置办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隆阳区搬迁安置办公室“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施方案》。党组定期研究贫困移民脱贫攻坚及定点帮扶工作,始终抓好脱贫政策学习、工作研究和管理,全办上下形成“分级负责、全员参与、任务明确、责任到底”的工作格局。
二、强担当,不让一个移民群众掉队
全区共有涉及水库移民人口的行政村176个、自然村578个,小湾水电站隆阳库区规划搬迁3235人,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248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移民1295人。
坚持移民搬迁安置与库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确保移民安置及安居、搬迁即脱贫。小湾水电站隆阳库区累计已投资45013.4万元,建成移民安置区4个,完成小湾移民安置508户、2160人,就近恢复生产安置人口1199人。在小平田、敢顶安置点投资877.29万元,建设火龙果基地1000亩,在铁厂坡、孔雀山安置点投资348.27万元,建设柠檬基地1000亩,移民种植技术已趋于成熟,项目效益明显,群众收入得到稳定保障,安置区人均纯收入已达10000元左右。目前,四个安置区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较高,没有群众因搬迁而导致贫困的情况发生。
为让库区、安置区移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在移民直补资金兑付和移民学生管理上,努力实现应学尽学、应补尽补,坚决防止因贫辍学、因学致贫、因学返贫。坚持把推进移民产业扶持项目发展作为后期扶持工作的重点,已累计投资217多万元,在全区移民贫困村组重点扶持种植业、养殖业,有效带动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贫困移民创业发展能力、就业创业技能、生产生活技能和实用生产技术培训力度。2014年以来,累计投资500余万元,培训群众3000余人次,有力解决群众自身发展力不足的问题。
三、补短板,夯实基础设施激发新动能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改善贫困移民发展基础。在项目实施中,始终坚持扶贫项目优先实施,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扶贫工作优先对接,扶贫措施优先落实,突出抓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移民区的发展条件。2016年以来,累计投资8350.76万元实施了70个后期扶持项目,其中:在全区12个贫困村累计投资3423.73万元,实施了22个后期扶持项目,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841人,2020年投资600多万元,着力打造丙麻小寨移民新村,整合各部门资金1490.59万元,积极申报杨柳海尾村和茶花村2个移民新村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20年5月底,大中型水库建档立卡移民共计1295人全部退出贫困户序列,移民人口100%实现脱贫。
二是实施避险解困,大力改善贫困移民生产生活。紧紧围绕全区脱贫攻坚总目标,对居住在地质灾害点或自然资源匮乏、生产生活长期发展不起来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实施了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帮扶工作,投资1.35亿元,帮扶移民840户3045人。通过在安置方式选择上广泛征求搬迁群众意愿,听取有关部门及专家意见,在落实原有房屋补偿费和移民安置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同步规划后续扶持产业,确保项目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四、促攻坚,种好脱贫挂钩责任田
2014年起,按照区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区搬迁安置办区搬迁安置办先后挂包帮扶西邑乡集中村和瓦窑镇繁荣村、克恭村。区搬迁安置办始终高度重视,将挂钩村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推进整村脱贫攻坚工作。一是班子重视。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一次办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挂钩村脱贫攻坚工作,全面落实工作任务、人员、经费保障。二是健全机制,制定了“三挂四包”攻坚责任清单,围绕贫困村“村七条”退出标准,贫困户“户五条”退出标准,建立健全了部门包村,领导包组,干部包户的责任机制,完善干部职工的扶贫帮扶计划和方案,做到因村因户施策,确保措施到户精准。三是精准派人,选派了2名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干部担任工作队员,其中1名实职领导担任繁荣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一名得力干部挂帮河图大官庙社区,助力乡村振兴。四是补齐短板。针对挂钩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2017年,向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争取援建资金10万元,向区委政研室协调整合资金20万元,在西邑乡集中村实施了道路硬化项目,建成村内长755米、宽4.2米的硬化道路1条。2018年以来,累积协调资金148.22余万元用于繁荣村、克恭村开展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提升相关工作。其中:投资61.26万元在瓦窑镇繁荣村实施了犁坝沙小组文化活动场所建设项目;投资48.96万元在克恭村实施村内亮化工程;投资28万元打造了克恭村党建文化长廊;投资10万元在克恭村建了3个垃圾焚烧池及村内道路绿化。确保了挂钩村按期脱贫摘帽。五是提升素质。狠抓挂钩村人口素质提升工作,积极参与村民党员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宣传扶贫和惠农政策,同时依托后期产业扶持,对挂钩村村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挂钩村村民素质明显提升。六是党建助推。积极开展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由办机关党支部牵头组织与扶贫挂钩村(瓦窑镇繁荣村、克恭村)党支部建立结对关系,落实帮党建、保稳定、促发展、共提高,挂钩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现在,瓦窑镇繁荣村贫困发生率0.79%,挂钩帮扶对象60户243人全部满足“两不愁三保障”,贫困人口退出五项指标都达到退出指标,已全部正常退出脱贫序列。瓦窑镇克恭村贫困发生率1.04%,村到乡镇或县城全部通硬化路,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全部通380伏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网络宽带100%覆盖到村委会、学校和卫生室;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正常投入使用,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均全部建成并有效发挥作用,贫困村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各项退出指标。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搬迁安置办将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主动作为,推动搬迁安置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