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街道办事处关于制定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措施的通知
- 索引号
- 1153001MB11731300/20231102-0003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永盛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3-11-02
永盛街道办事处关于制定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措施的通知
街道各办、中心,各社区:
为扎实推进《永盛街道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根据根据《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工作的通知》(云乡振发〔2023〕7号)、《保山市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工作的通知》(保巩固振兴组办〔2023〕2号)、《隆阳区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工作的通知》(隆巩固振兴组办〔2023〕3号)要求,结合永盛街道实际,现就做好2023年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产业发展促增收重点措施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2023年脱贫人口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年人均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的目标,聚焦“产业增量提质增收一批、乡村旅游复苏增收一批、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增收一批、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带动增收一批、培育致富带头人带动增收一批、金融新增帮扶增收一批”等重点工作,全力拓宽脱贫群众增收渠道,持续稳定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性返贫现象。
二、重点工作
(一)产业增量提质促增收。一是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利用常态化监测成果,对识别的“三类监测对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风险类别、发展需求,制定帮扶措施。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有意愿的脱贫人口,引导合理选择生产经营增收项目,按照“一户一方案”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确保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帮出实效。二是谋实产业发展项目。以当地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庭院经济”为契机,结合到户帮扶措施,谋划好脱贫人口2023年产业发展项目,上报区级项目库审核实施,推动产业发展助增收。三是发展庭院经济。聚焦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特加工、生产生活服务等特色产业,按照项目到户、扶持到人的要求,鼓励引导农村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增加脱贫人口收入。四要提高产业发展效益。依托街道农林综合服务中心做好本地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对产业发展进行把脉问诊和现场诊疗,开展有针对性科技帮扶,促使产业发展实现提质增效。〔责任部门:乡村振兴办、农林综合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
(二)有序发展乡村旅游促增收。一是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禀赋,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脱贫人口利用自然资源、特色产业和文化、民俗,以度假休闲为主要内容,融合餐饮、住宿、垂钓、采摘、游乐、体验、土特产等旅游相关经营活动,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休闲农庄、农家乐、小型采摘园等,培育农事体验、户外拓展、康养旅居等新业态产品,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二是提高群众服务水平。对从事乡村旅游的脱贫人口开展酒店管理、餐饮服务、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导游、餐饮、住宿等服务人员,提高工资性收入。三是拓宽群众参与方式。支持和鼓励旅游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租赁脱贫人口闲置房屋改造为乡宿、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乡村旅游经营实体,增加脱贫人口资产性收入。〔责任部门:科教文卫服务中心、经济发展办〕
(三)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增收。一是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筑牢利益联结链条,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二是严格按照区级要求做好项目资产台账及系统数据的查缺补漏工作并及时在系统内做好修改完善,台账做到规范化管理。三是结合龙头企业绑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市场主体优先吸纳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及附近农户进入生产基地或工厂务工并形成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在一份土地上实现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出售农家肥、产业提成、利润反哺等收入。力争2023年脱贫群众财产性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责任部门:乡村振兴办、经济发展办、农林综合服务中心〕
(四)集体经济组织提升带增收。一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益。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收入结构,持续提升经营性收入占比,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开发壮大乡村产业,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盘活闲置集体资产和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实现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支持村集体利用自有资金和资产,通过入股或参股的方式开展村村合作、村企合作、村社合作获取投资收益。2023年,充分运用“十种模式”,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确保街道12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持续巩固在10万元以上,其中盛家社区实现集体经济100万元,王海社区、大堡子社区、小堡子社区实现50万元,持续巩固其余8个社区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的目标。〔责任部门:经济发展办、组织办〕
(五)金融新增帮扶促增收。一是新增规模稳定增长。做好小额信贷宣传、发放、贴息等工作,确保小额信贷贴息资金发放到位,对符合条件的脱贫人口做到应贷尽贷。二是做好贷款风险防范。进一步加强与承贷金融机构对接,强化工作统筹、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监测、分析,做好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及时准确掌握贷款资金流向和到期、逾期等风险情况,依法合规、积极稳妥做好贷款风险防控、清收处置等工作,严格控制贷款逾期率,避免群众因贷款逾期而导致信用度降低情况发生。〔责任部门:乡村振兴办〕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增收形势的分析研判和驾驭能力,推动农民持续增收。街道各部门切实履行好各自主体责任,与区级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密切协同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二)强化考核评估。将12个社区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工作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年度考核内容,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工作落实。
(三)做好总结宣传。要做好脱贫人口产业发展促增收总结宣传工作,挖掘培育发展产业促增收中的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发脱贫人口发展产业促增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辖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