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镇:种桑打造绿水青山,养蚕助力金山银山

索引号
01525764-2/20230610-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乡村振兴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3-06-10

板桥镇:种桑打造绿水青山,养蚕助力金山银山


蚕桑产业为板桥镇推进山区半山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依托北庙水库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灌溉条件等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绿色富民产业,成为全镇乡村振兴、惠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0年4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龙头企业浙江凯喜雅集团与利根丝绸公司合作成立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集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入驻板桥工业园区后,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与村合作社以及农户签订蚕桑生产与蚕茧收购合同,承诺确保全额收购,不打“白条”,建立起企业与蚕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据了解,依托母公司供应链,保山凯喜雅出产的丝绸已成为国际多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原料供应商,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板桥镇紧抓“东桑西移”“浙商入滇”有利契机,坚持以规模化为定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土地流转为手段,聚焦提质化导向,高效运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投资791万元建设高标准桑园、蚕桑工艺品加工车间、智能化大蚕房等基础设施,持续巩固万亩蚕桑产业保产、保质、保量、保销。以左所和西河村为代表的高产蚕桑基地已成为北庙水库周边片区富有影响力的蚕桑基地,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带动水库周边750余户农户种桑养蚕。左所村有机蚕桑基地1200亩,年产有机鲜茧150吨以上,每年为蚕农增收800余万元。基地周边农户大多为水库建设时的库区移民,种桑养蚕为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与收入来源,每户养一张蚕,鲜茧产量可达45公斤,可获得收入2500余元,实现了移民的安居乐业。同时,北庙水库作为保山市饮用水源,建设有机蚕桑基地改变了农户原先种植作物导致灌溉水带着残留农药化肥流入水库窘状,保障了40万市民饮水安全。

镇党委仔细研判村情,在推动桑蚕产业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上谋新局。目前西河优质蚕桑基地2110亩,包括2000亩种植桑园(其中高产桑园250亩),2座小蚕共育中心,配套大蚕房1.2万平方米,蚕桑基地监测管理站1座。年养蚕2500张,产鲜茧112吨;产优质干茧45吨,产高品位生丝15吨,实现总产值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50万元。2022年全镇交茧产量26.9万公斤,实现产值1282.3万元,积极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板桥镇将加大“三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及出售假农药、假蚕药及非正规渠道的蚕种,严格执行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培育优质蚕茧,开创蚕桑产业新局面。同时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多元化和特色化,以3000亩蚕桑基地为基础,以悠久蚕桑文化为中心,以光丽研学旅游景区、西河蚕桑研学基地为重点,打造出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旅游打卡点”,助力田园旅游经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蚕桑产业为板桥镇推进山区半山区群众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依托北庙水库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灌溉条件等资源优势,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因地制宜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绿色富民产业,成为全镇乡村振兴、惠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0年4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龙头企业浙江凯喜雅集团与利根丝绸公司合作成立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集蚕桑生产、蚕茧收购、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入驻板桥工业园区后,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与村合作社以及农户签订蚕桑生产与蚕茧收购合同,承诺确保全额收购,不打“白条”,建立起企业与蚕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据了解,依托母公司供应链,保山凯喜雅出产的丝绸已成为国际多家知名企业和品牌原料供应商,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板桥镇紧抓“东桑西移”“浙商入滇”有利契机,坚持以规模化为定位、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土地流转为手段,聚焦提质化导向,高效运用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项目,投资791万元建设高标准桑园、蚕桑工艺品加工车间、智能化大蚕房等基础设施,持续巩固万亩蚕桑产业保产、保质、保量、保销。以左所和西河村为代表的高产蚕桑基地已成为北庙水库周边片区富有影响力的蚕桑基地,兼具经济、社会、生态多重效益,带动水库周边750余户农户种桑养蚕。左所村有机蚕桑基地1200亩,年产有机鲜茧150吨以上,每年为蚕农增收800余万元。基地周边农户大多为水库建设时的库区移民,种桑养蚕为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就业与收入来源,每户养一张蚕,鲜茧产量可达45公斤,可获得收入2500余元,实现了移民的安居乐业。同时,北庙水库作为保山市饮用水源,建设有机蚕桑基地改变了农户原先种植作物导致灌溉水带着残留农药化肥流入水库窘状,保障了40万市民饮水安全。

镇党委仔细研判村情,在推动桑蚕产业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上谋新局。目前西河优质蚕桑基地2110亩,包括2000亩种植桑园(其中高产桑园250亩),2座小蚕共育中心,配套大蚕房1.2万平方米,蚕桑基地监测管理站1座。年养蚕2500张,产鲜茧112吨;产优质干茧45吨,产高品位生丝15吨,实现总产值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50万元。2022年全镇交茧产量26.9万公斤,实现产值1282.3万元,积极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板桥镇将加大“三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及出售假农药、假蚕药及非正规渠道的蚕种,严格执行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培育优质蚕茧,开创蚕桑产业新局面。同时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多元化和特色化,以3000亩蚕桑基地为基础,以悠久蚕桑文化为中心,以光丽研学旅游景区、西河蚕桑研学基地为重点,打造出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康养为一体的“旅游打卡点”,助力田园旅游经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