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网格+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建设
- 索引号
- 01525757-0-02_Z/2018-0126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公共文化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09-14
“网络+网格+政务服务”深入推进
政务服务建设
近年来,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立足智慧城市、数字城市需求,全力推进“智慧永昌”建设,着眼增强基层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坚持基础与载体“两手抓”、内容与形式“两手促”,采取“网络+网格+政务服务”的方式,深入推进基层政务服务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以便民为核心,优化服务流程
(一)规范目录,清理服务权限。对街道社区两级为民服务中心(站)涉及的进驻事项和服务权限进行系统清理和规范,统一制定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进驻事项和窗口授权目录。通过规范,明确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进驻及授权事项共90项,社区57项,并按时上报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审核并对外公示。
(二)搭梯指路,细化申请材料。按照“陌生人法则”,对申请材料中所有概念不清、边界不明、指向不定、范围模糊的内容进行逐项细化和明确。如明确“相关人员”的具体数量、文化水平、职称职级、健康状况、身份背景,明确提供材料中需要准备的证件资料、单据证明等,落实好一次性告知,解决好群众往返跑问题。
(三)注重效率,消除服务盲点。鉴于街道城市居民较多、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需要请假的实际,永昌街道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进驻政务服务平台带班值班制度的基础上,采取5+2的方式,将大厅干部分AB角轮流在下班期间和周末值班,彻底消除服务大厅找不到人、办事群众办不了事的服务盲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使政务服务便民、惠民最大化。今年以来,共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117次,现场解决群众问题1071个。
二、以公平为根本,完善服务体系
(一)健全制度。研究出台《永昌街道办事处为民服务中心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主动导办、首办首问、上门服务等服务机制,并及时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办事群众的监督。上半年,共接受预约服务326起,延时服务519起,为群众上门服务219起,代办各类事项677件。
(二)完善体系。辖区5个社区全部建成便民服务站(代办点),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进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室)开展服务。由社区两委成员及街道部门干部担任窗口服务人员,并组建以社区小组长为主的代办员,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无偿代办。
(三)统一标准。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永昌街道政务大厅服务指南》,实现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环节基本相同。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审批决定证件、许可数量、收费依据及标准、联系方式、注意事项“十公开”,开通行政效能投诉电话“0875--2210559”,强化审批行为监督。
三、以智能为指引,建设网络平台
(一)双屏公开,提升网络硬件。将街道服务大厅12个窗口的电脑更换为双屏,让群众全程参与办事流程,第一时间对工作人员输入的信息进行核对,提高办理的准确性,让群众办事过程更加公开、透明。
(二)依托大数据,促进网络提速。街道及时引入大数据管理理念,将党务政务、民政、社保等18项工作统一纳入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以“一厅、一目录、两平台”(政务大厅,行政权力目录,运行平台和监察平台)为主体、统一、互通的公开运行平台,将所有行政权力事项统一流程、环节和表单数据并上网规范、公开运行,全程实时监督。目前,共在网上办理服务事项361件。
(三)多头公示,扩大网络覆盖。充分整合运用街道门户网站、“印象永昌”微信公众号、96885平台将进驻事项和窗口授权目录在网络上进行公示,促使基层政务服务工作进入“微状态”,方便、高效、快捷的满足辖区群众需求。今年来,辖区居民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查询3719次,网上新闻浏览13901次。
四、以增效为目标,开展网格服务
(一)划分网格,促进政务服务精细化。将5个社区划为7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置1名网格员、2名志愿者,网格员由组长或党小组长担任,助理员由离退休干部或志愿者组成,网格员对网格开展日常巡查,并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网格内居民需要开展代办服务的,由网格员交至社区代办员,让辖区居民在家中就感受到政务服务的精细化。目前,网格员共为群众代办准生证、老年证等各类事项361起。
(二)开通热线,促进政务服务精准化。针对三留人员、五保户、困难老党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无法到社区、街道办理服务事项的实际,街道开通995服务热线。当弱势群体需要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时可直接拨打热线,由接线员分至各服务窗口进行办理,结束后交由网格员进行反馈,既节省办事时间,又降低办事成本,真正体现了政务服务的精准化。
(三)志愿活动,促进政务服务多元化。街道充分利用保山学院学生多、辖区企业多的优势,组建了17支471人的志愿者队伍,定期到网格内开展服务,将网格内居民的政务服务需求分预约、上门、代办、延时四类进行登记,并及时上报社区和街道,让志愿者队伍在开展志愿活动的同时促进政务服务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