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街道香童戏、下村麸醋获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索引号
01525757-0-12_A/2017-031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公共文化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3-10

永昌街道香童戏、下村麸醋获第四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

 

日前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永昌街道的香童戏作为保护项目名列其中,下村麸醋制作技艺也作为扩展项目榜上有名。

香童戏在保山俗称“跳神”,有的地方又叫“五通”,是专门为五郎神献贡祭祀的一种活动。古代保山土著民族崇尚的巫鬼教常举行“酬神驱鬼”的仪式,并戴上面具,舞之蹈之,这就是古代的“傩歌睢舞”活动,亦即“雉戏”,这就是保山香童戏产生的基础。保山香童戏唱的是神腔,有的又称神调,声腔丰富,喜怒哀乐各种腔调都有。有滇剧的旋律,也有灯调、琴调、当地民间曲调等等,充满着保山乡土方言。

下村胜香斋聂记醋庄是由隆阳区永昌街道办事处下村社区的聂家先祖于清朝末年自四川引进,从串村叫卖开始起家的。到了第三代传人时,正式建立“胜香斋醋庄”。目前,由第六代传人聂老先生的儿子聂承龙经营,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麸醋以大米为原料,煮成稀饭放入醋曲发酵二十一天后,拌入麦麸中再次发酵,最后制成醋,整个工艺流程中,从煮稀饭发酵到成品长达二十一天时间九道工序,酸味醇厚,味液香而柔和,回味甘甜,不涩,是居家烹饪中必备的上好调味品和保健品。

本次的非遗保护评审中,报送项目达310个,而永昌街道的香童戏、下村麸醋制作技艺以其独特的传统地方特色在众多的项目中脱颖而出,是永昌街道非遗文化中的佼佼者,这预示永昌的文化传承更进一步。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地方传统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力度,也尽力传承好那些即将消失的文化,使它为更多的人认识、接受,为永昌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