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马彝族白族乡人民政府关于对政协隆阳区第五届第三次会议第53112号 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
- 01525774-9-/2019-0828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瓦马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08-28
第五届第三次会议第53112号
提案的答复
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员会:
你(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瓦马乡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工作的建议,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打造人居环境提升示范点
瓦马乡着力打造河东村、秧草村和安邦村3个人居环境示范点,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逐步完善保洁收费制度,配置了10名保洁员,统筹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做好村庄“三清一改一提升”建设内容,带动全乡人居提升工作向好发展。
二、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瓦马乡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比较缺乏,资金力量薄弱,为加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瓦马乡通过组织群众捐款,加大村级、乡级投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新采购了一批垃圾桶,加强垃圾收集,同时在安邦村、拉攀村新建垃圾焚烧炉2个。截至目前,已在搭板桥村建成日处理规模为10吨每日的集中式垃圾热解气化炉一座,覆盖周围8个村,7547人。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瓦马乡通过争取人居环境提升和异地搬迁项目,目前已在河东大寨建成生态氧化塘1个,日处理量为50m³;正在建设汶上社区生态氧化塘1个,日处理量为200m³ ;在瓦马集镇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2座,其中1座位于瓦马中心校下侧,按日处理量200m³的规模设计,1座由争取易地搬迁项目建设,位于瓦马社区异地搬迁点下侧,按日处理量90m³的规模设计;在河东村孙足易地扶贫搬迁点和下拉堡村皂角树易地扶贫搬迁点各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1个,日处理量为50m³。
三、抓好垃圾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
公厕全覆盖,瓦马乡21个行政村均已建成公厕,现有村级管理公厕23座,镇区公厕3座。按计划完善已有公厕标识6座,改造已有公厕3座,截至目前,新建乡政府、岩脚村、山心村卫生室、下里濯村潘家寨和岩脚村活动室5个公厕。结合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工作,进行户厕改造1046户。
四、不断完善落实制度
瓦马乡21个行政村垃圾处置收费制度和村庄保洁管理制度全部上墙,全部配齐村庄保洁员共107人,并落实垃圾收费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将保洁制度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纳入村规民约中。
垃圾收集处理主要按照村、组、户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实行户集、组收、村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
(一)户集。各村督促各户自行配置垃圾桶(袋),群众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清扫,按时间规定将垃圾按时送到垃圾收储池或指定地点。
(二)组收。由各村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配置清运车,确定保洁人数。以小组为单位,保洁人员负责做好村内外集乡、道路、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要做到定时清理。
(三)村处理。按照各村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方式,根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建设垃圾收储池和垃圾焚烧炉,按时将垃圾清运至垃圾焚烧炉进行处理。
五、提高群众清洁卫生文明意识
进一步落实村民自治相关规定,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要求,制定村规民约,划定保洁责任区到户,制定责任区保洁制度及“门前三包”制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利用传统节日等关键时间节点,重点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整治活动,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党员主题活动,组织动员农民群众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重点做好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农村塘沟河渠、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稳步提升村容村貌,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在环境卫生整治的参与度。
六、合理布局优化生态人居
瓦马乡按计划规范完成21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的“两图一书”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21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四界、预留用地、产业发展区等进行规范勾画,示意村委会、文娱场所、卫生室等公共服务场所,落实古树名木、历史文化要素等内容,提高村庄绿化水平,提高村庄绿化水平,加强村内村外、家里家外、道路两侧的绿化水平,形加强村庄形成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村镇规划布局,整体布局达到优化生态人居。
瓦马彝族白族乡人民政府
2019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