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优一先】邹里社区:易地扶贫走三步 先搬再稳终致富

索引号
01525766-9-/2021-0716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辛街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07-16

【两优一先】邹里社区:易地扶贫走三步 先搬再稳终致富

 

邹里社区隶属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国土面积10平方千米,辖8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18268人。邹里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84名。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社区不断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三个组织化”程度,形成了“党建凝聚群众搬出来,提升服务群众稳下来,造血帮扶群众富起来”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验,实现了搬迁群众的脱贫梦。

党支部让群众人心聚起来。为破解搬迁难题,在邹里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支部带动,党员户带头搬迁,共搬迁529户2369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户259户1144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六类区域”实现应搬尽搬。在安置房建设中,党员代表参加搬迁群众组建的建房理事会,参与安置房施工议价、建材采购和施工监督;在户型设计上,充分征求群众意见,设计多种户型供群众选择,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在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中,通过支部动员,党员带头,全面完成旧房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为加强安置点后续管理,8名党员通过选举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和楼栋长,形成了从项目建设到管理服务的有序过渡。

强化服务管理让群众稳下来。健全服务体系。围绕帮扶跟着建档立卡户走,建档立卡户跟着一般户走,一般户跟着党员走的“三跟”模式,在安置点设置2个党支部,通过送党恩、送政策、送思路的“三送”服务,重点解决好思想认识、邻里和谐相帮、人居环境提升“三个问题”,形成“党员干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党群抱团合力干”的良好氛围。创新社区治理。建立“三覆盖双报告”制度。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联系群众全覆盖工作,每名党员联系7至8户搬迁群众。党员定期向所联系群众通报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定期向党组织报告所联系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所思所想所盼、意见建议等。建立网格化管理,精准服务搬迁群众;建立智慧社区,建设智慧党建“充电站”,建成智慧云平台,实现社区大数据管理;建成“逐级管控上级优先”“可定时可独立播放”的“智慧喇叭”播控平台,将党的声音传播到千家万户;实施雪亮工程,安装摄像头90个,增强搬迁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激发内生动力。建成乡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法治乡村警示教育基地,全面开展“五进五讲”教育活动,坚持志智双扶,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党的感恩之心,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自觉意愿和行动。落实兜底保障。对安置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因灾因病因残的困难弱势群众,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接续。共享文明生活。成立隆阳区老年大学辛街分校,建成红色影院。举办农民丰收节、九九重阳节、广场舞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利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产业就业帮扶让群众富起来。土地流转稳增收。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居民公共服务管理专业合作社,协调农户把承包土地流转结合合作社,合作社再把流转土地安排给有种植需求的搬迁户和其他农户,解决搬迁群众无地可种的问题。社区共流转土地2478亩,其中,流转给安置点搬迁户62户400亩。保障权益稳增收。管好迁出区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三块地”,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确保搬迁群众继续享受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补贴,稳定搬迁群众财政转移支付收入。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增收。社区党总支以公共服务管理合作社为依托,主动融入和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及周边企业、学校的物业管理,采取盘活资源、有偿服务等方式,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邹里社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合作社带动稳增收。社区党总支牵头成立甜柿、蔬菜、机械合作社,组织群众发展经济林果、蔬菜等产业,开展农业机耕服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社区814户群众加入合作社,其中安置点259户贫困户全部入社。截至目前,带动群众种植烤烟975亩、甜柿1003亩、蔬菜500亩,实现总产值1102万元,户均增收4088元。劳务输出促就业稳增收。搭建就业平台,在安置点设置就业工作站,主动对接省内外和保山工贸园区企业用工需求。

严格落实就业奖补政策,全面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就近转移,充分利用安置点区位优势,结合城市、集镇服务型岗位的特点,分类分批组织搬迁群众参加护工、保育员、厨师、电焊工等职业培训,提升能力素质。目前,共组织各类培训35期,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545人,就近就业率达69%。开发公益岗位,合理开发保洁员、护路员、河道治理员、综合执法队员、水电管理员等公益性岗位,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搬迁群众实现兜底就业保障。做好保障服务,针对劳务输出重点省份,分别建立“企业用工交流群”,做到外出务工人员和老家有困难第一时间反馈处理,外出务工后顾之忧妥善解决,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