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辛街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 索引号
- 01525766-9-/2019-06050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辛街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02-18
关于印发《辛街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乡直有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特制定《辛街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辛街乡人民政府
2019年2月18日
隆阳区辛街乡党政办公室 2019年2月18日印发
辛街乡人民政府2019年度地质灾害
防灾减灾方案
为切实做好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辛街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8年度辛街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2018年,我乡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主要分布于尖山、龙洞等10个行政村,威胁农户374户、1531人,地灾类型均为滑坡。整年度共发生地质灾害滑坡4起,均为非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1起,共撤离群众50余人,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是:汛期降水明显偏多,强降雨造成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基本特点
1.与往年同期相比险情略有上升;
2.险情相对严重均集中在山区、半山区;
3.发生灾害的区域均在非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水趋势预测
受隆阳区特殊地形及特殊气候类型的影响,4月中旬将迎来大面积降雨,6-10月为集中降雨期,降雨量占全年80%。汛期极可能出现连雨天气和局部大到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降水趋势预测,结合近年来我乡地质灾害发生情况,预计2019年度全乡地质灾害的数量、规模及危害总体上超常年。
(三)主要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大保高速公路沿线地貌多为大、中、小山深切割陡坡地貌,地质结构破碎、疏软,虽然大部分进行了边坡支护,但局部未支护地段仍可能产生坍塌。
2、320国道多数地段为强风化砂岩、花岗岩,结构极为松散,高边坡路段比比皆是,高陡边坡无支护,易产生滑坡。
3、云保路沿线多数地段地形陡峭,地质结构复杂,岩层破碎,存在多处滑坡崩塌隐患,汛期仍会有部份坍塌。
4、东南绕城高速、昌保高速、保施高速高陡边坡无支护极易发生滑坡。
5、辛街-下庄-水眼-尖山、辛街-阿今-龙洞-尖山、辛街-马鹿塘-邵家山-大官市-小田坝等乡村公路两侧高陡边坡防护工程简陋,汛期产生滑坡、坍塌的可能性大。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一)威胁对象
经过汛前排查,辛街乡2019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20个,威胁对象主要为小田坝村茨桐洼组、4组、5组、大官市村大寨子小山组、小寨子7-10组、邵家山村陈家3组、粪箕坑组、下庄村黄土坡组、寺门前小组、杜家社区山脚组、龙洞村山脚组、龙洞小组、官家小组、阿今村上寨4、5组、中寨5组、辛街社区三条沟组、尖山村1组、2组、3组、刘家水井组、汪宣村小秀林组、水眼村黑龙洞小组,共计11个村(社区),20多个自然村,涉及农户353户,1552人,资产6036多万元。
(二)威胁范围
1、重点防治区域
结合历年地质灾害监测情况,2019年度突发地质灾害高发区是:大官市村大寨子小山组、小田坝村茨桐洼组、4、5组、尖山村1、2、3组、刘家水井组、邵家山陈家3组、水眼村黑龙洞小组、下庄村寺门前小组。
2、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
我乡范围有2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见附件1)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认真推行“村组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行动”,推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社会化。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本着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群防工作,对经常或可能发生滑坡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点区和危险区,要严密监测并及时预报,建立预警系统,落实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包括监测、报警、人员疏散路线,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防患于未然。完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确定隐患点责任人,隐患点责任人为村组负责人。要对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已确认的灾害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及具体执行监测任务的监测员。监测员要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素质且具有通讯工具的人担当,对选定的监测人员,要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填写防灾工作明白卡,使其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根据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存在隐患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并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保证采取“三条措施”。
“四项制度”:
(1)层层负责制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层层负责,村(社区)、小组要针对责任区内的每个隐患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及监测员。
(2)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村组监测人员要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上、下联系人,保证通讯畅通,无通讯网络的监测点要设法配备无线通讯设备,保证每天的信息沟通、反馈。
(3)险情巡查制度:对已知隐患点,监测员汛期要轮流值班,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主要观测异常降雨、地面开裂、土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异常惊响等灾害前兆和诱发因素,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临灾前兆立即报警,转移群众至安全地带;对客观上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人口居住区附近地域,每个隐患点监测员在汛期必须定期进行巡查,发现新隐患要及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向乡政府和国土资源所报告。
(4)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紧急情况报告和发灾后的情况速报两方面。发现临灾前兆或异常,要在第一时间报警,迅速转移群众,并尽快并向乡政府和国土资源所报告。一旦灾害发生,责任人、村民要尽快逐级上报,对灾情(包括灾害规模、诱发因素、伤亡数字、财产损失等)要尽量准确。村组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乡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报告,乡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办公室电话2876840、2876016,组长:纳一平,张小波,副组长:赵越,邱艳芹。
“三条措施”:
(1)简易观测措施:灾害隐患点要建立简易观测设施,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地裂缝两侧钉桩做裂距和落距变化观测;泥石流沟做降雨、沟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观测。按要求做好记录,妥善保存记录资料,以便检查和分析研究,判断危险程度。
(2)灾前预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监测负责人要立即上报,并发出警报。对群测群防点要配备警报器材、确定警报信号,让群众熟悉预警信号能及时作出反应。
(3)紧急避让措施:对每个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点,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让措施和撤离路线、场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安全撤离。要填写发放避险明白卡给每户受威胁的群众,使之明白了解听到报警信号后的撤离路线、避灾场所,必要时可进行演习。
(二)做好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确认。各村(社区)应对辖区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完全掌握监控,在此基础上对其它大于25°的危险性边坡及有松散物源且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靠近人口居住区、重要设施的地方)做排查,并在汛期中布置专人进行经常性的巡查,确定有无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乡政府及国土资源所及时汇报。
各村(社区)要充分发动群众,在汛期中对自身居住环境加强巡查,特别是位于或靠近山坡、沟谷的村小组要保持警惕经常巡查。要特别重视学校等人员高度集中地的巡查、监控工作,布置专人负责。一些规模和危害程度较低,未能列入区级群测群防网的地质灾害隐患,应列入乡村级群测群防网络。
巡查工作是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化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各村、组要将确定的巡查区域及巡查负责人在年度防灾减灾方案中明确。重点防范期内,乡镇每天将辖区内的地质灾害信息向国土资源局汇报,并按要求填表做记录,资料归档妥善保存。
(三)严格搞好工程建设地质灾害的监管和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对辖区内隐患点加强监管。对已经形成的人为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令责任单位和个人限期治理,消除隐患。要及早对尚未治理或治理未完善的灾害隐患完成治理,对拒不治理和治理不及时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损失的单位,将依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进行处罚,达到刑事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对汛期前来不及完成治理的隐患要实施严密监测并采取设置警示牌、隔离带或封闭措施,禁止人畜接近危险地带。各村(社区)、安监站要进一步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采矿权人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方案和整治措施,尤其是要保证尾矿、废渣堆放点的安全和采场边坡的安全性,尽量避免或减少因暴雨引发矿渣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加大投入,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各村(社区)、小组对管理责任区内各隐患点安排专项资金积极治理并投入监测设施、报警器材及对监测人员的补贴。切实对每个灾害隐患点建立观测设施、配备报警器材,、监测人员、确保监测预警和巡查工作落到实处,经检查未建立观测设施未配备报警器材的、监测和巡查无记录的村组,将取消补助经费,并通报批评。
(五)继续抓好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工作。保山电视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各村(社区)要关注预报。预报等级分为5级:1级为可能性很小;2级为可能性较小;3级为可能性较大;4级为可能性大;5级为可能性很大。同时将提示重点危险隐患点,各相关村组要加强对重点危险隐患点监测工作的检查、督导。此外,遇有灾害性天气,还将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监测人员手中。
(六)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执法力度。各村(社区)要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基层群众参与群测群防工作的积极性和防灾意识。要给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让群众真正明白地质灾害防治避险明白卡上的内容,一旦发生灾害能从安全道路撤离,做到有效预报和成功避让。各村(社区)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防灾、避灾常识,破除封建迷信,使广大群众了解正确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并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灾法治意识。同时要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项目,坚持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对于村镇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的工程建设项目及其它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选址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配套的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使用。各村(社区)要制定村规民约,对私自挖砂取土采石行为加以禁止,加强监管,发现及时举报,防止因私挖滥采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七)积极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各(社区)要积极组织辖区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群众、施工单位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预警、紧急避险应急演练,使广大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预定的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不断提高群众的临灾应对能力,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灾常识。
五、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纳一平 党委书记
张小波 乡长
副组长:赵 越 副乡长
徐雪山 副乡长、派出所所长
朱春亮 武装部部长
成 员:邱艳芹 国土资源所所长
杨明梅 财政所所长
胡学斌 农科站站长
赵唯黎 水管站站长
张 菁 中心卫生院院长
王茂恒 民政助理
王 彬 安监站站长
张洪泽 统计站站长
段应铭 文化站站长
李朝军 公路管理所所长
李国海 综治维稳办公室主任
(二)各村(社区)责任人
阿 今 杨国昌 阿今村总支书记
杜 家 杨存熊 杜家社区总支书记
小田坝 陆国良 小田坝村总支书记
大官市 严朝龙 大官市村总支书记
邵家山 陈自吴 邵家山村总支书记
龙 洞 蒋国显 龙洞村总支书记
尖 山 蒋明武 尖山村总支书记
下 庄 张洪国 下庄村总支书记
汪 宣 赵明元 汪宣村总支书记
辛 街 李菊英 辛街社区主任
水眼村 孙文冲 水眼村总支书记
附件:1、地质灾害隐患点核查、排查及群测群防情况登记表
2、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
3、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