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工贸园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计划
- 索引号
- 05466330-1-/2022-1013002
- 发文机构
- 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安全生产
- 文 号
- 浏览量
- 63
- 日期
- 2022-10-13
保工贸发〔2022〕61号
保山市人民政府工贸园区管理委员会2022年6月20日发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云府办明电〔2022〕10号)和《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保山市房屋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保政办发﹝2022﹞20号)的要求,为打好“百日攻坚”行动,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坚持“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按照“排查要细、处置要快、整治要严、责任要实”的要求,组织开展全市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危及公共安全的经营性自建房快查快改、立查立改,取得明显进展。到2022年7月底前,完成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二、主要任务
(一)自检自查。坚持产权人是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严格落实产权人和使用人安全责任。永盛街道办事处、园区平台公司要按照《保山市房屋建筑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严格落实“业主自查、镇街排查、县级复核、市级督促、省级统筹”工作机制,发挥城管、村(社区)“两委”,物业的前哨和探头作用,督促经营性自建房产权人或使用人在2022年5月底前完成自检自查工作,并初步形成问题隐患清单。
(二)全面排查。聚焦园区厂房、公租房、社区人员密集、违规改扩建等容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经营性自建房。突出城乡结合部、安置区、学校医院周边、园区公租房等重点区域;突出农家乐、宾馆、饭店、酒店、网吧、民宿、餐馆、集贸市场、公共文化场所、娱乐场所;突出大型集会、庆典、比赛、展览、展销等人员聚集活动场所;突出企业自建房屋、仓储物流等经营性场所。重点排查结构安全性(设计、施工、使用等情况)、经营安全性(相关经营许可、场所安全要求等落实情况)、房屋建设合法合规性(土地、规划、建设等手续办理情况)。永盛街道要在202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摸底任务,建立经营性自建房排查台账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实施动态监管,对排查中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立即采取停业、停用、封存、撤离人员等管控措施,确保管控到位。园区挂钩企业干部要在7月中旬以前对园区厂房、公租房全面排查中发现的问题会同专家技术组、产权方对房屋的安全性再次复核。
(三)分类整治。要坚持依法整治,统筹好安全和民生,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整治,对挂牌警示的经营性自建房,督促产权人(使用人)及时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并按照鉴定机构处理建议及时处置。坚持先急后缓,先大后小,分类处置。对存在结构倒塌风险、危及公共安全的,要立即停用并疏散房屋内和周边群众,封闭处置、现场排险,该拆除的依法拆除;对存在设计施工缺陷的,通过除险加固、限制用途等方式处理;对一般性隐患要立查立改,落实整改责任和措施。对因建房切坡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采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避让搬迁等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发现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不具备经营和使用条件的,要立即采取停止使用等管控措施,隐患彻底消除前不得恢复使用。各地要建立整治台账清单,加强闭环管理,整治完成一户,销号一户,在2022年7月底前对辖区内经营性自建房的重大风险隐患管控到位,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风险,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工作要求
(一)责任落实到位。要严格落实永盛街道属地责任、园区部门监管责任;督促社区“两委”、物业落实监督责任;全面落实排产权人法定责任,确保经营性自建房专项整治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二)工作措施到位。各委、办、局,永盛街道,园区平台公司要按照《云南省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技术手册》,严格执行“一户一表、一户一策、一户一报告”和“三张警示牌”工作措施,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团队和第三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切实做到排查底数要清、问题隐患要清、整改情况要清、销号摘牌要清,及时消除各类重大安全隐患,确保危房不住人。
(三)督促指导到位。各委、办、局,永盛街道,园区平台公司,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的调度和督导,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要采取“点穴式”等方式加强督导。永盛街道街道要采取“网格化管理”等方式加强对村、社区等辖区的督促指导,切实做到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消除隐患在一线。
(四)宣传引导到位。各委、办、局,永盛街道,园区平台公司要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报刊、宣传栏、自媒体、公示公告等方式,广泛宣传园区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房屋安全的重要性,做到辖区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开展房屋安全科普教育,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房屋安全意识。及时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解释引导,使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隐患排查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