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18年1-6月畜牧业生产简析
- 索引号
- 01525698-1-03_F/2018-0813015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8-07-04
隆阳区2018年1-6月畜牧业生产简析
2018年以来,全区上下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新任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以及畜牧业生产整体效率,加强市场监管和保障供给。1-6月,全区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和上年同期相比,总体态势平稳,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价格除生猪外均呈现小幅上涨势头。
一、1-6月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
(一)生猪价格持续下滑,存栏减少,出栏略增
据统计,全区1-6生猪存栏1030649头,与上年同期相比略减0.59%,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3751头,同比略减0.9%;生猪出栏761475头,同比增长1.51%;猪肉产量61821吨,同比增长1.03%。自去年二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滑,生猪供应量的增加是导致猪价下滑的根本原因,据市场定点监测调查,全区仔猪价格从上年同期的38.17元/公斤跌落到24.48元/公斤,降幅35.9%;待宰活猪价格从上年同期的15.12元/公斤跌落到11.61元/公斤,降幅达23.2%,猪粮比价已从上年同期的8.67:1下降到今年5.26:1,已经超出了“盈亏平衡点”6:1的底线,生猪养殖处于低谷期。
(二)牛、羊存出栏平稳,价格稳定
全区1-6月大牲畜存栏248874头,同比增长2.63%。牛出栏35208头,同比增长6.42%;牛肉产量4356吨,同比增长6.71%。羊存栏208695只,同比减少3.19%;羊出栏73454只,同比增长3.52%;羊肉产量1650吨,同比增长4.1%。据市场监测调查,今年1-6月牛、羊肉价格基本稳定,活牛月均价格24.34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23.74元/公斤增长2.5%;去骨牛肉月均价格65.04元/公斤,比上年同期的66.67元/公斤下降2.4%;带骨羊肉均价69.1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60元/公斤相比,增长15.2%。
(三)禽类生产趋稳,市场价格稳中有增
全区1-6月家禽存栏2316645只,同比减少2.99%,家禽出栏2441692只,同比增长1.31%;禽肉产量5788吨,同比增长2.17%;禽蛋产量3992吨,同比增长0.87%。据市场定点监测调查,今年1-6月全区禽类价格呈稳中有增的趋势,活鸡均价为15.76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的11.83元/公斤相比增长33.2%,鸡蛋平均价格为10.6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的8.45元/公斤相比增长26%。
(四)畜牧经济平稳发展
据初步统计,2018年上半年实现畜牧业产值156142万元,可比增长4.7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4.9%;实现畜牧业现价增加值76919万元,可比增长4.52%,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47.1%。
二、畜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畜牧业生产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期,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全区畜牧产业化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全区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看,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占比小,畜牧业生产仍以中小散户为主体,总体上还处在由传统的家庭式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离现代畜牧业生产存在较大差距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产不协调。近年来, 随着规模养殖比重的不断提高,部分规模养殖场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同程度存在着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排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种养循环面积不够等矛盾和问题。随着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全区禁养限养区范围的划定,部分需要搬迁的养殖户虽仍有意愿从事养殖行业,但受限于养殖用地难以协调而未能实施重建,客观上减缓了产能恢复的步伐,对全区畜禽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难以把控。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受政策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忽高忽低的市场价格波动,使广大中小散户对市场行情无法预测和把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市场供求的冲击,养殖环节利润的波动,抑制了民间投资热情,大批小散户因养殖利润的亏损而退出加快,不利于促进生产和整个养殖行业的平稳发展。
三、对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优质的绿色畜产品需求剧增,要求畜禽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转变。因此,要立足资源禀赋,调结构、提品质、补短板,努力满足社会对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供需匹配、产销协调;要通过项目扶持、典型宣传等,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更新升级养殖设施和管理技能,推动畜禽生产方式向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
(二)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促进种养结合是解决当前畜禽养殖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科学评估畜禽排泄物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紧密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实现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调节来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监测、分析、预警等机制,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正确引导养殖户调整生产,规避市场风险,使畜牧养殖走向均衡生产、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轨道,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全区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