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一季度小春生产形势调研分析
- 索引号
- 01525698-1-03_F/2018-041903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8-03-26
隆阳区一季度小春生产形势调研分析
为准确把握隆阳区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做好当前小春生产预警预判,3月14日-16日,隆阳区统计局分别对蒲缥镇、辛街乡,潞江镇、芒宽乡及农业局开展了一季度小春生产形势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受农产品市场价格低迷、冬春干旱无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全区小春生产低位运行。
一、小春生产运行情况
(一)农作物种植情况
近年来,在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提质扩容等因素影响下,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所减少。据初步统计,全区农作物秋冬播播种面积为572282亩,比上年减少26311亩,下降4.4%。其特点如下:一是粮食作物面积下降,呈现出“两减一增”态势。全区秋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5774亩,比上年减少28107亩,下降8.68%,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1.7%。从品种种植看:全区除薯类和冬大豆面积略比上年增加外,其余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均呈现下滑态势。具体情况为:小麦播种面积为42219亩,比上年减少7463亩,下降15.02%;蚕豆面积79589亩,比上年减少4066亩,下降4.86%;豌豆面积45546亩,比上年减少5304亩,下降10.43%;大麦面积93070亩,比上年减少12179亩,下降11.57%;薯类和冬大豆面积分别为24021亩和1253亩,分别比上年增长5.52%和8.48%。二是油料、香料烟、中药材面积全面下滑。全区秋冬油菜籽播种面积56072亩,比上年减少5819亩,下降9.4%,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9.8%;香料烟种植面积17221亩,比上年减少6390亩,下降27.06%,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中药材种植面积34509亩,比上年减少3601亩,下降9.45%,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6%。 三是蔬菜种植面积稍有扩大。全区冬早蔬菜种植面积151132亩,比上年增加12712亩,增长9.18%,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6.4%。四是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大幅增长。全区其他作物播种面积达17574亩,比上年增加4894亩,增长38.6%,占全区秋冬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3.1%。其中青饲料面积10390亩,增加2793亩,增长36.76%。
(二)农作物苗情生长情况
由于今年秋冬季节干旱少雨气候影响,加上农村水利设施条件有限,秋冬播农作物长势要略逊于去年。我们调研的辛街乡、蒲缥镇、潞江镇和芒宽乡均不同程度存在这一因素影响。据农业部门反映,今年干冬季节降雨量相比同期减少10毫米左右,由于长期无有效降雨,部分塘坝干涸,土壤水分少,出苗率低,长势欠佳,且发生一定病虫害影响,如蒲缥镇的“两青”发生斑潜蝇害,对生产有一定影响,产量较去年同期减少。芒宽6610亩香料烟前期已采摘的烟叶调剂质量良好,后期的因天气干旱影响长势可能导致减产。辛街和蒲缥预计粮食作物因干旱减产30%左右。
(三)农产品价格情况
受种植结构变化带来的市场供求变化及其他因素影响,我区一季度农产品价格涨跌相依,冬早蔬菜年前年后波动较大,同比多为下跌。据农业部门监测的市场批发价格,包白菜过年前一周(2月上旬)批发价0.8元/公斤,目前(3月中旬,下同)上涨到1元/公斤,但相比去年同期(2017年3月中旬,下同)下跌了0.2元/公斤;四季豆过年前一周4元/公斤,目前下跌到2.8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4元/公斤;豌豆过年前一周7元/公斤,目前下跌到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元/公斤;青蚕豆过年前一周5元/公斤,目前下跌了2元/公斤,与去年同期持平;大辣椒过年前一周4元/公斤,目前下跌到1.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跌了0.9元/公斤;蕃茄从去年年前的4元/公斤跌至目前的1.2元/公斤,下跌70%。据芒宽阿和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反映,商贩从农户的收购价由去年的2.4-4元/公斤跌至目前的0.3-0.4元/公斤,已跌破农户种植和采摘成本,变成烂在地上不愿管。冬早蔬菜的价格下滑,将给农民增收带来一定影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粮食作物面积下降
因小春粮食作物相比打工经济和经济作物收益率低,再加之随着规模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大面积的粮食面积流转种植特色经济作物,我区确保粮食产量、面积“两不减”和“十五连增”压力较大。
(二)我区冬早蔬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以蕃茄为例,今年隆阳区潞江镇和芒宽乡的番茄个大、色鲜、品相好,但却出现滞销甚至烂市现象。分析其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去年番茄价格较好,农户加大种植面积,潞江镇由去年的3000-4000亩增加到1万多亩,加上外省多个万亩基地的番茄同时上市,番茄供过于求,运到市场上卖不出去,商户直接竞相压价,导致番茄价格持续下跌;二是我区番茄基本都是外销,运输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弱;三是我区番茄虽具有品相优势,但冷链物流和蔬菜提质加工产业未形成,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和品牌优势;四是农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少,盲目跟风,难以把握多变的市场行情,抗风险能力弱。若不改变这些现状,也许明年又将出现另一个“蕃茄”伤农现象。
(三)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急待加强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力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农业生产管理投入不足,虽认识到农业技术和生产管理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但在耕作上由于劳动力不足而疏于管理,不能有效提高亩效益。如辛街大村就存在因劳力不足而小春季良田荒芜或虽播种但却不加以管理,致苗情长势不好现象。
三、对一季度农业经济的分析研判
按照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及农业经济的分季核算原则,支撑全区一季度农业经济增长的产业主要涉及冬早蔬菜和畜牧两大类。从隆阳区历年的核算占比情况看,在一季度产值核算中,冬早蔬菜产值占该季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左右,畜牧业产值占比达65%左右,其中仅生猪产值占比就高达50%左右。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是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虽比上年有所增加,但由于受冬春干旱影响,产量增长势头有所减弱,加之外调滞销,菜农种植效益明显下滑;二是畜牧业市场行情不景气,特别是猪价大幅下跌,导致支撑经济增长乏力;三是纳入一季度核算的其它农副产品增长势头不强,加之占比份额小,缺乏有效支撑。综合以上因素分析,今年一季度全区农业经济将处于低位平稳运行态势,农业增加值增幅初步预测大约在4—5%之间运行。
四、几点建议
(一)紧盯目标,加强预警监测。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农业经济目标和上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抓好小春及冬农开发产业的中耕管理和抢收、大春备耕及满栽满插、良种推广、绿色高创、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春防等工作,确保农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二)加强农产品销售管理,拓宽销售渠道。有关部门要加强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并不断向农户发布,落实和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减少中间环节产生的成本,促进农产品的合理有序流通。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户品牌意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大。相关部门要利用网络、电视等传媒工具大力宣传种养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和价格信息引导机制,公布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倡导“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创建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本地产品质量,提高经营户品牌意识,从而提升本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防止农产品“价贱伤农”。
(四)加快土地流转,扩大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程度。农业龙头企业由于规模大,资金雄厚,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劳动生产率和抗风险能力更高,在农业一体化过程中,作为产业链的组织者,示范带动作用更为明显。我区应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平台,将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从而推动我区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提高市场风险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