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2017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索引号
01525698-1-03_F/2018-0413011
发文机构
隆阳区统计局
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8-03-02

隆阳区2017年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7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积极调整畜禽产能结构,主要畜禽产品产量较上年有升有降,总体态势平稳,全年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呈现前高后低态势。

一、全年畜禽生产情况

  总体来看,2017年全区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供给基本充足。

   (一)畜禽存、出栏增减不一。据统计,全区年末生猪存栏111.35万头,较上年增长0.4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8万头,同比下降0.12%;肥猪出栏160.91万头,同比增长15.53%。 大牲畜存栏26.22万头(匹),同比增长1.1%,其中牛存栏23.03万头,同比增长2.06%;肉牛出栏9.04万头,同比增长25.22%。羊存栏23.51万只,同比增长1.31%;肉羊出栏18.22万只,同比增长10.12%;家禽存栏247.68万只,同比增长3.34%;家禽出栏490.64万只,同比下降1.28%。

  (二)畜禽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7年,全区实现畜禽肉类总产量15.74万吨,较上年增长16.52%。其中:猪肉产量13.07万吨,同比增长17.8%;牛肉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24.2%;羊肉产量0.4万吨,同比增长11.2%;禽肉产量1.14万吨,同比增长0.6%。禽蛋产量稳中有增,全年产蛋9359吨,同比增长2.3%。

二、市场行情及价格走势

  总体来看,全年主要畜禽产品价格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大宗饲料价格趋于稳定。

  (一)生猪价格逐步回落。全区生猪价格从二季度开始持续走低。据市场调查监测,仔猪价格全年平均34.08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下降16.2%,其中:1—3月均价42元/公斤,同比上涨23.5%;4—6月均价34.3元/公斤,同比下降18.3%;7—9月均价31.3元/公斤,同比下降30.9%;10—12月均价28.7元/公斤,同比下降30.5%;待宰活猪价格全年均价14.42元/公斤,同比下降20.8%,其中:1—3月均价16.77元/公斤,同比下降7.5%;4—6月均价13.46元/公斤,同比下降29.5%;7—9月均价13.57元/公斤,同比下降27.5%;10—12月均价13.87元/公斤,同比下降17.4%。从全年生猪价格走势来看,其价格已从2016年的高位逐步回落,进入本轮“猪周期”的下行轨道。虽然市场价格较2016年有所走低,但总体仍处于盈利区间,全年猪粮比价为7.73:1,高于6:1的盈亏平衡点。

  (二)牛羊肉价格高位小幅波动。2017年,全区市场活牛交易及牛肉价格走势与上年相比,略有小幅上涨,但波动不是很大,牛肉价格整体保持在66元/公斤以上。据市场调查,全年活牛均价为24.12元/公斤,同比上涨1.8%;去骨牛肉均价为66.5元/公斤,同比上涨5.6%。羊肉价格企稳回升。全区活羊价格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呈现下滑态势,并于同年10月降至20元/公斤的低点后开始逐步回升,受消费拉动影响,2017年初呈现恢复性上涨态势,全年活羊价格上涨至26.67元/公斤,较上年同期上涨13.1%;带骨羊肉价格全年稳定在60元/公斤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家禽及禽蛋价格先跌后涨。2017年初,受市场行情影响,全区家禽及禽蛋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价位运行。直至二季度末,市场价格才逐步回升。鸡蛋价格则在8、9月份涨至全年最高点,均价达13元/公斤,但全年均价仍比上年同期下降3.4%。全年活鸡价格均价13.92元/公斤,比上年略有小幅上涨,涨幅为5.69%。  

(四)饲料价格总体趋于平稳。2017年,全区各类畜禽饲料价格有涨有跌,但总体仍趋于平稳略降态势。全年玉米均价1.91元/公斤,同比下跌3.5%;豆粕均价3.34元/公斤,同比下跌4.57%;小麦麸均价2.06元/公斤,同比上涨16.4%;育肥猪配合料均价2.94元/公斤,同比下降1%;肉鸡配合饲料均价3.01元/公斤,同比下降1.95%;蛋鸡配合饲料均价2.81元/公斤,同比下降2.77%。

三、畜牧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区畜牧业生产正处在一个转型发展期,在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快速推进的同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全区畜牧产业化的健康稳步发展。

  (一)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全区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情况看,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占比小,畜牧业生产仍以中小散户为主体,总体上还处在由传统的家庭式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阶段,其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仍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离现代畜牧业生产存在较大差距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生产不协调。近年来, 随着规模养殖比重的不断提高,部分规模养殖场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同程度存在着粪污处理设施不配套、排污治污设施不完善、种养循环面积不够等矛盾和问题。随着新环保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全区禁养限养区范围的划定,部分需要搬迁的养殖户虽仍有意愿从事养殖行业,但受限于养殖用地难以协调而未能实施重建,客观上减缓了产能恢复的步伐,对全区畜禽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难以把控。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由于受政策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忽高忽低的市场价格波动,使广大中小散户对市场行情无法预测和把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市场供求的冲击,养殖环节利润的波动,抑制了民间投资热情,大批小散户因养殖利润的亏损而退出加快,不利于促进生产和整个养殖行业的平稳发展。

四、对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优质的绿色畜产品需求剧增,要求畜禽生产向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转变。因此,要立足资源禀赋,调结构、提品质、补短板,努力满足社会对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实现供需匹配、产销协调;要通过项目扶持、典型宣传等,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更新升级养殖设施和管理技能,推动畜禽生产方式向标准化、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转变,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

  (二)加快推进种养结合,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促进种养结合是解决当前畜禽养殖污染的最有效途径,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要科学评估畜禽排泄物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量,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紧密结合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实现畜禽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三)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市场调节来发挥资源优势,逐步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监测、分析、预警等机制,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正确引导养殖户调整生产,规避市场风险,使畜牧养殖走向均衡生产、有效供给的良性循环轨道,进一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全区畜牧业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