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 索引号
- 01525698-1-03_F/2016-1231018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统计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2-31
2014年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新要求,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为反映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修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科学地监测和评价当前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从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五大方面的三十九项指标,对隆阳区2010-2014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综合监测和评价。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情况
(一)按全国统一目标值测算
根据监测显示:2014年,隆阳区小康指数为72.80%,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9.85个百分点,年均提升2.46个百分点。
从监测体系的五大方面看:2014年人民生活指数最高,为81.26%,比2010年提高13.56个百分点, 年均提升3.39个百分点; 其次是资源环境指数为78.17%,比2010年提高7.69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9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指数71.73%,比2010年提高3.96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99个百分点;民主法制指数72.04%,比2010年提高0.93个百分点,年均提升0.23个百分点;经济发展指数最低,为58.78%,比2010年提高15.10个百分点,年均提升3.78个百分点。
39项考评指标中除4项没有纳入监测外,有11项指标评价值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比2010年增加6项,5项指标评价值在90%-100%间,3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间,1项指标评价值在70%-80%间, 3项指标评价值在60%-70%间,12项指标评价值低于60%。
表一:隆阳区2010-2014年全面小康社会五大方面评价指数(全国统一目标)
|
|||||
|
2010年分值
|
2011年分值
|
2012年分值
|
2013年分值
|
2014年分值
|
经济发展
|
43.68
|
46.30
|
52.32
|
55.91
|
58.78
|
民主法制
|
71.12
|
73.10
|
71.89
|
72.63
|
72.04
|
文化建设
|
67.77
|
66.64
|
69.03
|
71.47
|
71.73
|
人民生活
|
67.70
|
72.14
|
74.83
|
78.35
|
81.26
|
资源环境
|
70.48
|
69.57
|
70.71
|
77.56
|
78.17
|
小康指数
|
63.01
|
64.76
|
67.41
|
71.19
|
72.80
|
表二: 2014年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监测指标评价值区间
|
100%
|
90%—100%
|
80%—90%
|
70%—80%
|
60%—70%
|
<60%
|
经济发展
|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
|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劳动生产率
|
|
|
农业劳动生产率
|
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互联网普及率、城镇人口比重
|
民主法制
|
基层民主参选率
|
社会安全指数
|
|
|
|
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
|
文化建设
|
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三馆一站”覆盖率、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
|
|
|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
|
人民生活
|
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平均受教育年限
|
公共交通服务指数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
|
资源环境
|
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
单位GDP能耗
|
|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
|
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
|
1.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近年来,隆阳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2014年经济发展指数为58.78%,比上年提高4.54个百分点。从9项监测指标来看,2014年人均GDP为18354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2063元,评价值为31.6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2.34%;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9.84%,比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0.09%,比上年回落0.04个百分点,评价值为3.67%;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13件,比上年回落0.03件,评价值为3.58%;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1.3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03万元/人,评价值为94.47%;互联网普及率为27.13%,比上年提高1.29个百分点,评价值为54.26%;城镇人口比重为34.77%,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评价值为57.95%;农业劳动生产率为1.40万元/人,比上年提高0.12万元/人,评价值为70.12%。
2.民主法制建设稳妥前行。2014年民主法治指数为72.04%,比上年降低0.59个百分点。从3项监测指标来看,2014年基层民主参选率为98%,与上年持平,评价值为100%;社会安全指数为92.09%,比上年降低1.49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2.09%;每万人拥有律师数为0.29人,比上年下降0.002人,评价值为12.7%。
3.文化建设日新月异。2014年文化建设指数为71.73%,比上年提高0.26个百分点。从5项监测指标来看,2014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12%,比上年提高0.26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40.24%;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为20.08元,比上年降低7.26元,评价值为13.38%;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为89.16%,评价值为100%;“三馆一站”覆盖率为551.39%,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13.49%,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
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向好。2014年人民生活指数为81.26%,比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从14项监测指标来看,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为12856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加2194元,评价值为51.42%;失业率为4%,与上年持平,评价值为100%;恩格尔系数为34.34%,比上年降低6.46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6,比上年下降0.14,评价值为100%;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为51.56%,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评价值为85.94%;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67.98%,比上年下降0.98个百分点,评价值为67.98%;平均预期寿命约为76.3岁,评价值为100%;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04年,评价值为76.57%;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医师数为0.8人,比上年下降0.03人,评价值为41.03%;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81.4%,比上年下降0.9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 85.68%;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2.25%,评价值为96.33%。
5.资源环境明显优化。2014年资源环境指数为78.1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从6项监测指标来看,2014年单位GDP能耗为0.74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降低0.02吨标准煤/万元,评价值为80.73%;单位GDP水耗为188吨/万元(2010年不变价),比上年提高9.682吨/万元,评价值为58.51%;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面积为108.24公顷/亿元(2010年不变价),评价值为55.43%;环境质量指数为100%,比上年提高2.025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为69.83%,比上年提高2.8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69.8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评价值为100%。
(二)按西部目标值测算
按西部目标值方案测算:2014年,隆阳区小康指数为77.88%,比全国统一目标高5.08个百分点,同比上年提高2.0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0.97个百分点,年均提升2.74个百分点。
从监测体系的五大方面看:
1.经济发展指数为69.75%,比全国统一目标高5.08个百分点,是五大方面提高最多的,同比上年提高3.98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9.11个百分点,年均提升4.78个百分点。
2.民主法治指数和文化建设指数都与全国统一目标一致,分别为72.04%、71.73%。
3.人民生活指数为88.38%,比全国统一目标高7.12个百分点,同比上年提高3.47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4.62个百分点,年均提升3.66个百分点。
4.资源环境指数为80.27%,比全国统一目标高2.1个百分点,同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7.35个百分点,年均提升1.84个百分点。
39项考评指标中除4项没有纳入监测外,有12项指标评价值达到或超过小康标准,比2010年增加7项,5项指标评价值在90%-100%间,4项指标评价值在80%-90%间,2项指标评价值在70%-80%间, 6项指标评价值在60%-70%间,6项指标评价值低于60%。
表三:隆阳区2010-2014年全面小康社会五大方面评价指数(西部方案)
|
|||||
|
2010年分值
|
2011年分值
|
2012年分值
|
2013年分值
|
2014年分值
|
经济发展
|
50.64
|
54.18
|
61.24
|
65.77
|
69.75
|
民主法制
|
71.12
|
73.10
|
71.89
|
72.63
|
72.04
|
文化建设
|
67.77
|
66.64
|
69.03
|
71.47
|
71.73
|
人民生活
|
73.76
|
77.87
|
81.22
|
84.90
|
88.38
|
资源环境
|
72.91
|
72.16
|
73.44
|
79.68
|
80.27
|
小康指数
|
66.91
|
68.81
|
71.93
|
75.85
|
77.88
|
二、全面小康进程中的薄弱环节
隆阳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虽取得一定的成就,多数指标呈上升的趋势,但全国统一目标小康指数仅为72.8%,西部目标小康指数仅为77.88%,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仍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仍存在较多难点,短板指标突出,攻坚克难的任务还较大。
(一)人均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从全国统一目标监测结果看,经济发展指数是五大类中最低,仅为58.78%,低于小康指数14.02个百分点,与全面小康的目标值还有近一半的距离。2014年人均GDP为18354元(2010年不变价),远低于目标39646元,评价值仅为31.64 %。R&D经费支出0.17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09%,远远落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值2.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13件,远低于目标3.37件,城镇化率仅34.77,低于目标25.23个百分点,因此,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加大科技投入,提高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
(二)民主法制人才建设有待健全。2014年民主法制指数72.04%。其中每万人拥有律师数0.29人,离目标值还差2.01人,评价值仅为12.7%,说明法律事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暴露出全社会法制观念不强。
(三)文化产业占比偏低。在文化建设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01%,差目标2.99个百分点,评价值仅为40.24%;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是20.08元,远远落后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值150元,评价值仅为13.38%。
(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存在“短板”。14项考评指标中,两项评价指标低于60%。2014年全区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26025元、8247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12856元,差目标12144元,评价值仅为51.42%,要达到全面小康标准,压力和难度很大。每千人口拥有职业医师数0.8人,低于目标1.15人,评价值仅为41.03%。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中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是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重要里程碑。隆阳应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多极支撑、多元发展、多措并举的新格局,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稳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快经济发展 加大创新科技投入
经济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坚持加快经济发展为核心不动摇。一是做大经济总量,优化发展质量,提高人均均量,抓住中央、省、市经济发展方向调整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大项目、大资金,壮大经济总量。二是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要以坚持创新为驱动,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多元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格局。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研发,积极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模式,提高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提高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二)提高法制观念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全民法制观念,强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公务员队伍廉洁从政意识,建立健全社会安全保障机制和措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二是加强律师人才队伍建设。满足群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
(三)提升文化产业比重 促进文化市场消费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面推进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是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的同时,要积极促进文化消费,培养和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探索建立面向终端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补贴机制,努力提高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中的比重。二是大力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发掘农村文化市场的巨大潜力,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文化消费的相关政策,带动和促进农村文化市场消费。
(四)切实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力度
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步伐。一是加大对自主创业扶持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以创业促进就业,不断加大对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优化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二是落实各项职业培训、税费减免等政策,提高从业者技能和提高居民收入。三是进一步完善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