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索引号
01525698-1-03_F/2016-1231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统计局
公开目录
政策文件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6-12-31

2015年我区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15年,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9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较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增长速度居5个县市并列第2位,与上年持平,总体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一、我区消费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一)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继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后,2015年实现10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在商品零售持续增长的同时,全区商品流通购销同步增长,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全年共实现销售额(营业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二)增速位于合理区间,排名位次基本稳定。全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比2014年放缓0.5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于全市的平均水平。

(三)小微企业经营向好,限上企业增速有所放缓。去年以来,在国家倡导节俭适度消费、严控公款奢侈浪费的大背景下,我区消费者纷纷转向规模较小、价格合理、特色鲜明的小微商贸餐饮企业消费,在区内大型商业企业经营业绩下滑、高档宾馆、酒店经营业绩不佳的同时,全区数量众多的中小微型商贸餐饮企业经营业绩出现持续向好的势头。全年限额以下小微商贸餐饮企业实现零售额757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9%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4个百分点,高于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3.5个百分点,增速较上年加快3.9个百分点。限额以下小微商贸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全区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9.2%,占比较上年增加17.3个百分点,对促进全区消费稳定持续增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平缓。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9976.5元,增速从一季度的11%上升至全年的12.6%,全年增速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均增速9.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比也较上年有所下滑,全年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81%,占比较上年降低17.3个百分点。

  (四)农村、城镇消费基本持平。2015年,我区农村部分地区遭受旱灾出现减产,但农村居民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区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5%以上。特别是随着各类商贸企业和电商平台逐步加大农村市场的开拓力度,更加激发了农村居民消费热情,购买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和通过互联网购物的金额明显增多。全年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8874.1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全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0675.7万元,较上年增长12.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低0.1个百分点。

  (五)餐饮业、商品零售略显平淡。从消费形态看,全年全区餐饮收入实现89194.7万元,比上年增长12.6%。餐饮收入累计增速:一季度增长18.7%,上半年增长17.6%,前三季度增长14.4%,全年增长12.6%,下滑趋势明显。商品零售逐步平淡,全年商品零售实现930355.1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商品零售累计增速:一季度增长9.4%,、上半年增长11.%,前三季度增长11.5%,全年增长12.4%,回头势头也比较明显。

  (六)大宗商品消费有缓有升,生活用品稳中略降。受国内外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生产生活性能源消耗减少、石油价格持续走低,而汽车消费走高等影响,全区石油类商品零售明显放缓,汽车类商品零售走高。而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类商品则增长稳中略降。

  1.能源类商品消费放缓。去年以来,国内省内经济下行压力普遍较大,企业对能源的消耗普遍减少,加之成品油价格出现“十一”连跌,导致全区能源类商品消费明显下滑。全年限额以上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2476万元,仅比上年增长1.4%,增幅较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

  2.汽车类商品消费升温。汽车类商品单价高,销售数量多,对全区消费增长的拉动作用大,汽车消费的升温,对全区消费的稳定增长有较大影响。全年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销售汽车9095辆,比上年增长30.8%,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81278万元,比上年增长34.5%

  二、我区消费市场运行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5年全区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增长质量还不过硬、增长的动力还不强劲,一些结构性和深层次的问题应引起关注。

  (一)传统消费热点风光不再,新增消费领域尚未形成

  汽车、成品油、家用电器和药品是支撑我区消费高速增长的热点骨干商品,但随着全区机动车保有量的逐步趋向饱和,国际油价持续低位运行,智能家电升级换代基本完成和破除以药养医改革的逐步深入,全区机动车、成品油、家用电器和药品销售普遍呈现出增长放缓的趋势。2015年,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较上年下降17.5%,体育用品类下降33.5%,化妆品类下降4.6%,粮油类下降5.4%。在传统消费热点商品增长普遍放缓的同时,我区新增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养老消费、旅游消费、新能源汽车消费、文化教育消费还基本处在初始培育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和影响,对全区消费增长贡献率较小。

  (二)限额以上企业增长放缓,骨干企业拉动作用减弱

  限额以上企业是支撑全区消费快速增长的基础和龙头,但今年以来,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需求不旺以及网购分流等影响,业绩直线下滑,出现断崖式下跌直至负增长。

占限额以上企业主体的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负增长的比例也在不断扩大。

(三)餐饮住宿业增长平稳,批发零售业下滑明显

  2015年,我区消费领域核算GDP四大行业增长不均衡,餐饮业经过近两年的调整转型,遏制住下滑趋势,全年实现营业额168216.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增幅较上年仅回落0.01个百分点,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58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增幅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批发业全年实现销售额1225491.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增幅较上年回落5.0个百分点;零售业受网购冲击,实现销售额1120729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增幅较上年回落0.68个百分点。

  (五)网络销售平台相对较少,购买力外流情况较严重

  近年来,我区商业企业加大了网络销售力度,部分企业建设了网络销售平台或者依托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开设了网上专卖店、体验店,初步走出了“触网”的步伐,但与互联网商业发达的洲市对比,我区互联网商业发展的规模和力度还不够,本区居民购买力通过网购外流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根据现行统计制度,无论哪个县份的居民在第三方网购平台上消费的金额都要计入第三方网购平台注册地所在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以说我区居民在类似于淘宝网、京东商城这样的第三方网购平台上消费的金额越多,我们的购买力流出的也越多,对拉动我区消费指标并没有实质性意义。

  三、促进我区消费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对骨干商贸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整体拉动作用。相关部门应帮助大型骨干商贸企业全面分析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各阶层的消费要求、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转变,在政策和税收上给予骨干商贸企业一定的倾斜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这些商贸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努力提升经营档次,优化商品品种和服务,力争通过龙头骨干企业的强力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引领本区商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快简政放权步伐,进一步激活中小微型企业经营活力。中小微型商贸企业启动资金少、准入门槛低、用工人员多,在扩大居民就业、拉动消费中发挥着其他行业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区经济结构逐步调整转型,劳动密集型、能耗密集型行业产能逐步压缩、用工减少,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和转岗职工就业压力将逐步加大,发展中小微型商贸企业已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在合法依规的前提下积极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逐步降低准入门槛,适当减轻小微企业负担,鼓励中小微商贸企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激活中小微商贸企业经营活力。

  (三)加强对新兴商业模式培育扶持,进一步丰富全区商业经营业态模式。大力支持多领域经营的连锁企业发展,发展多种新兴业态,丰富市场企业类型,如集购物、体验、餐饮、公园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发展实体商业的同时,引导并鼓励商业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对建设网络营销平台的龙头商业企业,应按年网络实际零售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专项补贴;鼓励区内有实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打造具有隆阳本土特色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吸引区内外商贸企业进驻开展网上交易,减少我区居民的购买力外流。

签发:艾国军     拟稿:谢娟 、穆云娇   联系电话:0875—2167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