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居民慢性病防控简况
- 索引号
- 01525699-X-/2021-0621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卫生知识普及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1-06-2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病程长、进展缓慢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其具有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病程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转变及压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增加的趋势,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慢性疾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2018年营养监测调查显示,隆阳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5.98%,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5.61%,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也随之增加。
1/3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有效措施预防,1/3的慢病疾病可早发现早控制,1/3的慢性病患者通过及时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我们通过分析隆阳区居民的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慢性病发病的因素,发现年龄、饮酒、吸烟、运动及慢性病家族史均为慢性病发病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居民的慢性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饮酒不仅是居民个人行为,同时也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吸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目前已被公认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同慢性病发病密切相关,饮食不合理,运动量不足,慢性病风险随之增加。随着年龄增加,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下降,器官老化,同时慢性病发病同危险因素相关,年龄增加,在危险因素中暴露的时间也随着增加。
针对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病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应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控工作原则,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卫生服务政策,建立相关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居民了解疾病防治相关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有效控制疾病发展,避免疾病恶化。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慢性病的影响因素开展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和致残率,提高人们健康意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