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可能就沾上了!知道职业性接触毒物有哪些吗?
- 索引号
- 01525699-X-/2021-051006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卫生健康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卫生知识普及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1-05-10
1、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在化学工业制品泛滥的时代,人们职业生产活动中,有可能接触到以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形式存在的毒物。
它们可经呼吸道、皮肤或口进入人体而对劳动者健康产生危害。
由于毒物存在形式多样,能通过呼吸道、皮肤和口等「多方位」「立体式」路径侵入人体,加上工厂企业防范措施不到位等,所以往往防不胜防。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资料,以毒物的急性毒性、扩散性、蓄积性、致癌性、生殖毒性、致敏性、刺激与腐蚀性、实际危害后果与预后等9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划分了轻度危害(IV级)、中毒危害(III级)、高度危害(II级)和极度危害(I级)4个等级。
人们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接触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工农业生产中常见的毒物有:有害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硫化氢等)
机溶剂(如苯、三氯乙烯、甲醇、四氯化碳等)
重金属及类金属(如铅、镉、砷等)
农药(如有机磷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等)高分子化合物(如酚醛树脂等)
这些生产性毒物主要以固态、液态、气态和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等形态存在。
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毒物,会导致急性职业中毒。长期接触超标但浓度水平较低的毒物,会引起慢性职业中毒。
慢性职业中毒危害面广,潜伏期长,应提高重视。
2、哪些行业、操作环节可能接触到毒物
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
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以化学中毒最常见。化学毒物暴露与工艺方法、物料选用以及现场操作的隔离方式、工程控制等密切相关。
化学毒物可能出现在生产的重点环节有:
(1)原料开采与提炼: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逸散出蒸气,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气或烟,如炼铅。
(2)材料搬运与储藏:液态材料因包装渗透而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贮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加料:在加料过程中,固态原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有蒸气溢出或有液体飞溅。
(4)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进行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釜,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或蒸汽,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
(5)工业三废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汞、铍化物等。
(6)检修:管道、设备维修、检修,容器清洗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溢出、喷溅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
(7)其它:如进入地窖、阴沟、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会有硫化氢逸出等。
3、职业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特点、接触剂量等不同,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毒物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进入其它脏器中,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出现多脏器损害;同一毒物也可累及不同的器官,出现多种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呼吸道最易接触毒物,特别是刺激性毒物,一旦吸入,轻者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出现咳呛、头晕、胸闷等症状。
(2)神经系统。慢性中毒早期会导致神经衰弱,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等;铅、正己烷等中毒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萎缩等,严重者可出现瘫痪;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等可引起组织缺氧,导致中毒性脑病。
(3)血液系统。苯、铅等能引起贫血,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如苯胺、硝基苯)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为皮肤、黏膜青紫。
(4)消化系统。可导致汞毒性口腔炎,汞、铅等毒物,经口进入可引起出血性肠胃炎,铅中毒可有腹绞痛等症状。
(5)循环系统。苯、有机磷农药以及某些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可导致心肌损害,表现为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心率快等,急性中毒可出现休克。
(6)泌尿、生殖系统。铅、汞、四氯化碳、砷化氢等可导致急、慢性肾病;芳香胶、杀虫脒可导致化学性膀胱炎;铅、汞、镉等重金属可损害睾丸的生精过程,导致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活动能力减弱;接触高浓度铅、汞、二硫化碳、苯系化合物等的女工自然流产率增高。
(7)皮肤、眼和其他损害。酸、碱、有机溶剂等可致接触性皮炎;沥青、煤焦油可致光敏性皮炎;煤焦油、石油可致皮肤黑变病;刺激性化学物可引起眼角膜、结膜炎,腐蚀性化合物可使眼角膜、结膜坏死、腐烂,三硝基甲苯可致白内障,甲醇可致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衰弱,甚至失明;氟可引起骨髓改变、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等。
4、如何预防职业中毒
是的,职业中毒是可以预防的。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用人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种类进行识别,通过现场检测评估劳动者暴露水平,采取综合控制和管理措施:
(1)工程控制措施。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劳动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加强通风排毒等。
(2)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职业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建立岗位操作规程,保障现场监测、工程控制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运行和使用等。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严格操作规程。
(4)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及时调离职业禁忌工作岗位。
(5)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可以进一步降低危害水平,合理使用,可以将危害水平或强度降低到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水平以下,是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5、化学毒物健康危害查询系统上线
年初,化学毒物健康危害数据查询系统上线运行。
由国家卫健委职业健康司委托开发,是国内首个基于《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辅助职业健康风险管理实施的综合查询工具。
系统分为网页版和小程序。
可查近500种化学毒物的详细有害性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物化性质、健康危害、GHS危害分类、致癌分类、职业接触限值、防护与急救信息等。
同时,支持化学毒物的毒性分类查询、毒性类别和暴露途径的组合查询、中英文字段和CAS号模糊查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