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隆阳区六届四次会议第06040082号提案的答复

索引号
01525695-7/20250707-00010
发文机构
隆阳区民政局
公开目录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5-07-07

郭健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力度的建议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至一季度,隆阳区共有农村留守老年人2303人,其中:60—69岁1286人、70—79岁852人、80—89岁154人、90—99岁11人。共有未成年人16.74万人,其中留守儿童8171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养老服务工作

一是健全政策保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先后出台了《隆阳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隆阳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政策保障。因地制宜探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供给探索“市场嵌入”模式,培育养老服务市场主体13个,在永昌、九隆、兰城、青华4个街道开展低保特困老年人居家上门服务试点工作“十助”服务,共计为165名老人提供服务24666次;实施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能力提升行动项目,为12个乡镇(街道)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600张,开展1100人的“10助+N”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二是聚焦重点加强关爱。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以村(社区)为网格单元,由乡镇(街道)具体组织实施,对辖区内留守老年人进行全面排查,掌握辖区留守老年人的家庭状况、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精神状态、安全情况、卫生状况等信息,做到精准界定、精准排查、精准识别。建立健全详实完备的信息台账,实施分类动态管理,并录入云南省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做到“一季度一更新”。深入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在全区21个乡镇(街道)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摸底调查并出台《隆阳区关于做好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老年人集中照护实施方案》,目前各养老机构收住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6人,发放补助资金5.4108万元。同时,立足实际做好经济困难老年人帮扶工作,1至4月共发放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9302人次46.51万元。联合17个部门联发了《隆阳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建立健全家庭尽责、基层主导、社会协同、全民行动、政府支持的工作体系,完善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三是福利政策惠及民生。认真落实中央、省、市高龄津贴政策和各项老年人福利政策,1至4月共发放高龄津(补)贴9.4710万人次478.865万元。完成2025年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收缴工作,参保人数20810人,完成率69.4%。1至4月办理老年人优待证275本。聚焦解决老年人一日三餐问题,大力推广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并认真落实特殊老年人用餐优惠政策,以“小食堂”凝聚“大民心”,目前,全区正在运营的6个老年幸福食堂为低保、特困老人及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用餐优惠补助10623人次。四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云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加强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宣传,提高子女或其他赡养人守法意识,发挥孝亲敬老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要及时研究总结与宣传推广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实践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正确对待、积极接纳、关心关爱留守老年人的友好环境。以防范生活安全风险为重点内容,以经济困难家庭的高龄、失能留守老年人为重点对象,督促各方履行关爱职责,增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安全监护、权益维护等基本服务,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问题发生。五是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以“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共走访慰问百岁老人42人、经济困难老年人1人,发放慰问金2.15万元。六是建强阵地发挥作用。老年大学发挥老年人活动前沿阵地优势,有序组织老年人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截至目前,全区成立老年协会271个。2024年,隆阳区板桥镇北汉庄村成功创建为老年友好型社区。

(二)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注重家庭教育,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准绳,在持续推进家庭、学校、社会履行职责基础上,大力推行“社区家长制”“家长学校”,通过“以案释法”开展好“父母课堂”宣教活动,推动各方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履行好监护主体责任,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二是夯实工作基础,压实区乡村三级工作责任。为做好全区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隆阳区健全区乡村三级工作机制,组建隆阳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专班。全面构建起党委领导,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各乡镇(街道)按照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原则,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将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安排、亲自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精准帮助,切实扛牢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对行政区域内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系统、深入摸底排查,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底数、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监护、就学等情况,建立“一户一档”“一人一策”“一乡一账”信息台账,信息数据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注重学校教育,加大学校保护力度。严格实行校园安全精细化管理,落实候课制度、非上课时间监管制度、学生宿舍“六T”管理制度、女宿管员制度等,在校园实施安全网格图、安全岗位职责管理模式,实现教职工间、学校家长间在时间、空间上的无缝衔接。不断提升“三防”建设,实现4个100%,全区校园安装监控探头11546个,实现全区校点监控全覆盖。联合政法、公安等部门对全区21个乡镇(街道)学校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出安全问题全部整改,及时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类安全隐患。截止2025年5月份全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62人,大力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代理家长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四是完善保障体系,强化救助资金保障。截至目前,符合救助条件并纳入保障范围的未成年人6682人。其中:城市低保累计发放138.95万元,农村低保发放968.45万元,特困供养发放51.4万元,给予临时救助人发放4.6万元。共累计发放孤儿等特困儿童生活补贴222人,30.133万元,其中孤儿60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36人,艾滋病感染儿童26人;共累计发放18岁以下未成年人残疾人两项补贴3917人36.274万元,其中:生活补贴2255人20.295万元,护理补贴2657人25.183万元。五是开展志愿服务,织密关爱服务网。积极链接云南大学、深圳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资源,引导青年团员、青年志愿者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利用寒暑期,采用“返家乡大学生+志愿队+志愿者活动”的方式,统筹100余名返乡大学生、招募511名“爱心妈妈”为未成年人提供爱国教育、课业辅导、安全自护教育等服务项目,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开展订单式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开展价值观培育612场次,安全教育878场次,知识普及965场次,学业辅导1804场次,兴趣培养881场次,心灵陪伴637场次,劳动实践462场次,特色活动150场次。六是优化就业创业,从源头缓解留守问题。立足本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整合本地人力资源公司、保山产业园区企业和本地餐饮、服务等行业和乡村振兴、乡村文旅、“以工代赈”等项目用工岗位。结合本地企业用工与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网络创业(直播)、叉车和云南特色小吃制作等培训班,促进返乡人员从事就业和创业;符合条件的创业群众可以申请办理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由政府财政贴息一半,个人仅承担1.95%的利息。积极打造“鲁图模式”、“大庄经验”等家门口创业增收模式,最大力度提升土地价值,释放一批收入可观、务工便捷、匹配度高的就业岗位,吸引本村在外务工群众回乡发展产业和就近就便就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老一小”留守问题。七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关爱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精品课”进校园活动、将青少年普法宣教工作列入“八五”普法规划等举措,增强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法治意识。同时,通过摆放宣传图板、播放警示教育片、讲授安全常识、通报典型案例和互动问答等形式将防欺凌、防性侵、禁毒、防溺水、防网络诈骗、交通安全等知识在校园内宣传,配齐校园专职保安员643名,保障在校学生安全。截至目前,共开展法制宣传300余场次、安全教育310余场次,覆盖人数达28000余人次。健全“一校一警”机制,强化“三反三防”法治教育,协助学校上好“第一课”,开展好“1530”安全专题教育课。成立了“护蕾花开 女警护航”普法小分队,采用警示教育片、安全常识讲授、案例通报等形式,组织开展防欺凌、防溺水、禁毒、交通安全等宣传活动1400余场次,覆盖10余万人次。

感谢你们对“一老一小”工作的关注与支持!



隆阳区民政局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