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板桥镇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索引号
01525764-2/20241025-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板桥镇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预算公开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4-10-25

关于板桥镇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各位代表:

受镇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板桥镇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3年,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板桥镇人民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镇党委决策部署,切实履行职能,强化收入征管,优化收支结构,深化财政改革,防范债务风险,兜牢“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重点支出有效保障,服务发展成效明显,全镇预算执行总体平稳。

(一)2023年地方财政预算收支情况

1. 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74万元,比上年864万元增加510万元,增长59.02%。各税种完成情况为:(1)增值税完成892万元2)资源税完成2万元3)印花税完成35万元;(4)企业所得税完成7万元5)个人所得税完成3万元;(6)房产税完成162万元;(7)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83万元;(8)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61万元;(9)车船使用税完成3万元;(10)环境保护税完成6万元;(11)耕地占用税完成120万元。

2023年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504万元,比上年4343万元增加161万元,增长3.71%。具体明细为(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46万元,较上年1276万元增加370万元,增长29%2)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0万元,较上年438万元减338万元,减少77.1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0万元,较上年362万元增48万元,增长13.26%;(4)卫生健康支出132万元,较上年120万元增加12万元,增长10%;(5)节能环保支出31万元,较上年36万元减少5万元,减少13.89%;(6)城乡社区支出155万元,较上年133万元增加22万元,增长16.54%7)农林水支出1980万元,较上年1978万元增2万元,增长1%;(8)交通运输支出6万元,较上年增6万元;(9)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9万元,较上年增9万元10)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5万元,较上年增35万元

全镇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7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988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56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852万元,收入合计921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0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3858万元(其中: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补助、孤儿补助上解331万元;代发退休人员工资上解173万元;其他上解:置换债券资金利息49万元,乡镇补助313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52万元,支出合计9214元;收支相抵,结余为0,收支平衡。

2. 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镇政府性基金预算上级补助收入2458万元(主要是保山市滇西粮食储备中心库建设项目土地征地补偿资金、通光路报批费借款资金占用经费、物流园征地补偿资金、农贸市场征地补偿资金等);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458万元(主要是保山市滇西粮食储备中心库建设项目土地征地补偿资金、通光路报批费借款资金占用经费、物流园征地补偿资金、农贸市场征地补偿资金等);收支相抵,结余为0,收支平衡。

(二)2023年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1. 精准落实政策,千方百计推进财源建设。2023年,镇人民政府以“保机构运转、保民生支出”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政策性减收挑战,克服减税降费等多重因素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不断加强和改善财政运行质量,全力补短补缺补弱,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实现稳中有进、难中有好。一是加强税源监控。持续关注宏观经济走势,加强财政运行分析,跟踪重点税源,积极做好税源调查和分析预测。二是加强税收征管。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努力培植财源,竭力挖潜增收,借助税收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严格依法征收、做到规范征收、应收尽收。

2. 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科学化。一年来,全镇财政管理工作不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加强。一是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二是全面实施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筑牢财政资金安全防线,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实现了数据信息监控的实时动态化,有效地预防了财政资金的违规使用。三是认真做好预算绩效评价,规范财政预算执行,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四是加强财政账户管理,重视存量资金管理,严格落实专项资金报账制度,严守财经纪律底线,强化会计监督五是加快推进公务卡使用推广工作,规范公务卡报账程序六是稳步推进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职工公务之家注册率达100%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债务管理,全年做到化债有序、管债有力。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完成会计基础评价工作,强化内控工作力度。全面推广个人所得税APP的应用,专项扣除附加填报以及汇算清缴工作有序开展。认真抓好资产管理工作,清查上报资产情况,完成好资产清理盘活工作。定期向镇人大主席团报告资产管理情况,接受主席团评议。十一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强化系统管理。规范管理财政供养人员信息系统、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政府债务管理信息等系统,并按时按质完成各系统不同阶段有关数据的录入、更新、审核、汇总、上报。十二是财政电子票据系统运行良好,严格按照要求开具票据十三是采购实现电子化,网上超市审批、采购有序开展。十四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确保年度预算收支平衡。

3. 优化支出结构,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一是更大力度支持办好民生实事,保证了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行和民生资金的投入,及时足额兑付村组干部工资、临时工工资、丧葬费、抚恤金、半供养人员等各类人员经费补贴。二是保障各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积极推进教育、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建设。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三是支持安全生产、社会综合治理、人居环境提升等重点工作,把重点工作经费开支摆进预算,确保支出有保障。四是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管理平台平稳运行,认真落实“一卡通”发放管理相关管理制度。

4. 强化监管手段,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强化财政监督职能,规范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强化事前和事中监督,坚决查处财政违法行为,积极开展上下联动监管,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社会的监督,深化预算改革力度,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加强预算审核,严格预算执行和调整程序,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未列入预算的不得列支。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确保资金安全高效。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按照相关要求已经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认真开展中央八项规定自检自查、“小金库”专项治理、认真开展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报告工作。

过去一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增收乏力。税源基础薄弱、财源结构不合理,受国家政策性减税降费、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较大。二是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可用财力的增长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刚性支出日益增加的需求,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有待提高、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财政保障水平还有差距、事权和财权不匹配;支出结构不优、资金风险防控意识有待加强;内控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上仍有薄弱环节等。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4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贯穿各项财政工作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咬定目标、凝心聚力,深入研判当前财政形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为谱写板桥建设的现代化新篇章提供坚强财政支撑。

(二)2024年全镇财政收支预算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根据《中共隆阳区委办公室 隆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一轮乡镇(街道)财政体制实施意见》的通知》(隆办发〔202220号)文件精神,测算板桥镇2024年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具体安排如下: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63万元。分税种完成情况为:(1)增值税完成945万元;(2)企业所得税完成8万元3个人所得税完成4万元;4资源税完成2万元;(5)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65万元;(6)房产税完成173万元;(7)印花税完成39万元;(8)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89万元;9车船税完成3万元;(10)耕地占用税128万元;(11)环境保护税7万元。

2.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190万元。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划分明细为:(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2万元;(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7万元;(3)卫生健康支出130万元;(4)节能环保支出30万元;(5)城乡社区支出183万元;(6)农林水支出1709万元;(7)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9万元。

按照政府支出经济分类性质划分明细为:一是人员经费支出2926.59万元1)党委人员工资46.21万元;(2)人大人员工资12.09万元;(3)政府人员工资419.70万元;(4)规划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人员工资124.55万元5)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工资329.03万元6)社会事业服务中心人员工资136.86万元;(7)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工资28.37万元;(8)应急管理服务中心人员工资17.04万元;(9)综合执法队人员工资45.88万元;10)财政所人员工资22.87万元;(11)社会保障缴费307.48万元;12城区乡镇(街道)提升人居环境工作人员经费90万元;13)退休护理费0.60万元;(14)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遗属生活补助11.22万元;(15)村畜牧兽医人员补助0.70万元;(16)原村公所(办事处)干部补助2.63万元;(17)村(社区)民小组干部补助1237.32万元;(18职业年金纪实资金20万元;(19)临时工人员工资34.92万元;(20人员交通补贴39.12万元。二是机构运转经费支出1263.41万元。(1)党委公用运转经费2.66万元;(2)人大公用运转经费0.67万元;(3)政府公用运转经费25.94万元;(4)规划和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公用运转经费6.38万元;(5)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公用运转经费14.9万元;(6)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公用运转经费6.92万元;(7)生态环境综合服务中心公用运转经费1.6万元;(8)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公用运转经费1.06万元;(9)综合执法队公用运转经费2.66万元;10)财政所公用运转经费1.6万元;11工会经费22.89万元;12退休干部公用经费1.02万元;13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0.6万元;14)会议费(用于党代会、人代会等)20万元;(15)公务接待费9万元;(16)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6.65万元17)公务车购置资金23.8万元;18)集镇保洁服务费187万元;(19)河道保洁服务费17万元;(20)集镇绿化管理服务费38.90万元21)村民小组工作经费26.40万元;(22)村(社区)党建经费支出93万元;(23)党员教育培训经费8万元;(24)宣传工作经费5万元;(25)防震减灾工作经费2万元;(26)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经费5万元;(27)创文创卫工作经费10万元;(28)武装、国防教育工作经费5万元;(29)安全生产工作经费5万元;(30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5万元;31)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经费20万元;(32)消防工作经费5万元33)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经费2万元;(34)民族宗教工作经费2万元;(35)残疾人工作经费2万元;(36)环境保护工作经费2万元;(37)保密工作经费1万元38)河长制工作经费10万元;(39)林长制工作经费10万元;(40)普法工作经费12万元41)经济发达镇专项经费50万元42)政权运转和社会事业发展经费150万元43)统计工作经费2万元;44)文物普查工作经费2万元;(45)退役军人工作经费3万元;46)重点业务工作经费234.76万元;47)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00万元

3.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3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947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万元,收入合计84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220万元(其中残疾人两项补贴、高龄补助、孤儿补助上解33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万元,支出合计8410万元;收支平衡。

三、2024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加强统筹,努力挖掘财政增收潜力一是落实任务保收。对照预期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责任,落实收入举措,正确处理好减税降费政策与依法组织收入的关系。二是严格征管促收。严格落实财税工作责任,加强收入预测和有效征管,加强重点领域、行业税源的动态分析,确保税费“颗粒归仓”。三是主动作为增收。分析研判经济发展形势和宏观调控趋势,抢抓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机遇,扎实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全力向上争取资金。四是培植财源创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增收基础。

(二)突出重点,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打破回避心态、惯性思维,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提早谋划,主动买单。在保障政府履行职能、机构有效运转的基础上,压减“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切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系统性推进,统筹任务所需、财力所能,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强化底线思维,防范财政风险。兜牢兜实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全力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严格落实既定化债举措,完善政府债务监控预警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加大盘活资产资源力度,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化债。

(三)深化改革,大力提升服务发展水平。一是统筹财政资源配置要有新举措。着力把握“系统谋划、协同推进”,提升贯彻落实工作质效。要全面加强预算管理,统筹分散的各类资金,要推进预算紧密衔接,功能互补,形成有机整体。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加大闲置土地和国有资产处置力度,拓宽财政增收渠道。二是按照“花钱必问效、有效多安排、低效多压减、无效必追责”的要求,实现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完善政策、调整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削减或取消低效无效资金,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三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民生领域短板弱项,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融入财政管理日常工作中,克服减收增支影响,优先足额保障民生领域支出,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把民生愿景转变成幸福实景,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四)多措并举,合力提升科学治理效能一是抓好财政队伍管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清廉财政建设有力推进,财政干部担当作为、知重负重、破难前行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敢于攻坚克难,展现新风貌二是完善财会监督工作体系,抓财政监管工作不放松,以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理顺流程、控制节点、加强监督为重点,提高内部管理和监督控制的有效性。不断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提高内控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业务管理与风险管控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切实维护好财经秩序,严守财政工作底线红线。三是依法接受人大、审计监督,配合好人大主席团审议财政工作,继续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四是打造阳光财政。拓展公开内容,拓宽公开渠道,做到群众关注什么,财政就公开什么,确保群众对财政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最大限度保证财权的正确行使,提高财政透明度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