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
- 索引号
- 01525707-9-/2018-010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决算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8-01-04
隆阳区农业局
2017年工作总结暨2018年工作计划
一、2017年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17年,全区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85.84亿元、增长6.4%;农业增加值52.35亿元、增长6.4%;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390元、增长9.6%以上。
(二)工作亮点
一是粮食产量实现“14”连增。2017年,完成播种粮食102万亩, 预计产量49.4万吨以上,增加0.41万吨,增长0.84%。
二是特色经作调优调强。全区蚕桑、茶叶、蔬菜、油菜、咖啡、甜柿等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 成为全省重点生产县区。咖啡、甜柿面积、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油菜6.2万亩,产量1.12万吨;蔬菜17.7万亩,产量33.3万吨、增长6.29%;新植桑园0.57万亩,累计面积9.53万亩,产鲜茧270万公斤, 增长21.5%;巩固咖啡面积18万亩,产量3万吨,增长3.2%;茶叶6.4万亩,产茶230万公斤,增长15.69%;甜柿3.76万亩,产量6.58万吨,增长2.8%。
三是山地牧业和淡水渔业成效显著。2017年全区预计实现肉类总产15.5万吨,增长14.6%;禽蛋产量0.9万吨,减少1.62%、;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160.45万头、8.9万头、18万只和486.3万只,增长15.2%、23.25%、8.79%和-2.16%;渔业养殖水面3.8万亩,渔产量1.5万吨;稻田养鱼成效明显,亩均产值4500元以上,收入翻倍。
四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到2017年末,预计全区流转耕地3万亩以上,累计9万亩以上;草地3000亩以上;林地2万亩以上。专业大户流转土地、家庭农场生产、专业合作社经营、龙头企业带动流转土地4种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同时,分别在水寨乡、河图街道、板桥镇、辛街乡开展试点,探索开展宅基地“集约开发”、“农村土地银行”、“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田保姆”种田4种模式,有力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
五是规模农业取得突破。实施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3个(茶叶1个、中药材2个),申请到市级农业产业基金项目3个4800万元,预计年内可完成投资8000万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000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六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已启动建设,预计可完成投资7亿元以上,并已申报中国农业公园和统筹城乡田园综合体试点,有力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打造国家5A级景区。共争取到高标准农田、中央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等项目18个,争取到项目资金6517.71万元。
七是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到2017年末,新增农产品加工企业2户,累计达 115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企业4户,累计达68户;新增家庭农场24家,累计达40家,新增农业庄园7个,累计29个;合作社33个、累计650个;专业大户190户,累计715户;新增万头猪场(小区)1个、累计6个,新增千头牛场1个、累计3个。新型经营主体覆盖了所有产业,推动规模经营9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6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八是产业扶贫扎实有效。到2017年末,集中安置点产业规划100%完成,已启动实施项目覆盖贫困人口达100%,退出的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整合产业资金8986.89万元,其中:统筹整合补助资金5322.74万元,自筹3664.15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
一是产业扶贫任务艰巨。隆阳区现有贫困村120个,涉及2198户94989人,占乡村人口62.81万人的15.12%,贫困范围广、基数大、程度深。另外,还存在着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成效不明显,村集体经济还较薄弱,产业扶贫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
二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例低。2017年虽然凤溪、森宝、绿色畅通正在建设3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但还在起步阶段,示范带动效应不明显,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约9万亩,占二调耕地133.86万亩的6.7%,离基本实现现代农业40%比例差距较大,农民受传统思想的约束,流转欲望不强烈。
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弱小散,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截至目前,隆阳区无农特加工上市企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预计年底达8户,占农业产业化企业115户的7%。以咖啡为例,现有加工企业32户,合作社13个,多以销售原料和初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
四是农村改革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尤其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结束后,承包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事项,需调整多方利益关系,推进难度很大。如何进一步赋权还能、释放农村改革红利,把“地”做活、把“人”做强、把“产”做优、把“钱”做多、把“权”做实,需要一关一关地闯、一道一道地破。
五是农业生产环境紧张。一是全区高标准农田约35万亩,占比26%,比例不高;二是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保山坝区蔬菜面积急剧下降,同时,其它乡镇产业争地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为了追求高产出,拼资源、拼消耗,耕地不同程度酸化,面源污染等制约着农业生产。
三、2018年农业经济发展思路、目标、重点、措施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集约发展、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五大目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优农业结构,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化农村改革,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二)发展目标
2018年,计划农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三)主要支撑
1.种植业。一是巩固产粮(油)大县成果。2018年,计划巩固粮食播种10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9万吨以上;计划种植油菜7万亩以上;产量1.3万吨。二是稳步推进特色经作。桑园面积10.3万亩,增长5%以上;咖啡面积18万亩、蔬菜17.7万亩、甘蔗7万亩;水果9.5万亩,增长3%以上;中药材种植6万亩,增长30%以上。
2.畜牧业。2018年,计划全区实现肉类总产16万吨以上,增长4%以上;禽蛋产量0.94万吨以上,增长4%以上。生猪出栏166万头以上,增长4%以上;牛出栏9万头以上,增长4%以上;羊出栏18万只以上,增长4%以上;家禽出栏505万只以上,增长4%以上。
3.渔业。2018年,计划养鱼3.8万亩,稻田养鱼1500亩,计划实现产量1.55万吨,增长3%以上。
4.林业。2018年,计划实现棕花、香椿、蕨类等森林蔬菜产量0.6万吨以上,增长5%以上;菌类产量0.15万吨以上,增长5%以上;林产品采集1.1万吨,增长5%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是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市农业局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抓好贯彻落实;二是积极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三是按时完成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四是积极做好万亩观光农业园建设项目的指导服务工作;五是督促指导好万亩规模农业工作,确保中药材(2个)、茶叶共3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月度投资市级评价为“好”;六是督促指导云南合美格致食品有限公司、保山绿色畅通林农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云南优昊智选信息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做好上市工作;七是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八是做好提升人居环境的“清洁田园”和“改圈”工作。
(五)工作措施
1. 转变工作作风。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干部作风要求,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切实转变作风,严格落实局领导挂片、站所挂乡、科技人员进村入户的工作责任制,广大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扎实深入一线,贴近群众,出点子、理思路、抓培训、办样板、做示范、带农户,真正做到围绕目标抓落实,显现亮点抓跨越。
2. 强化基础设施。努力争取上级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 培育龙头企业。全区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户以上,其中,省级2户;家庭农场24个,累计64个;专业大户190户,累计905户;合作社36个、累计686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
4. 加快科技推广。全区农作物、渔业良种推广覆盖率达到98%以上;集成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全面推广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举办农作物高产样板17万亩。建立科技示范村100个,示范户2万户;培育农民15万人次以上。
5.加强农业安全监管。在继续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的同时,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培训、指导、监测等工作;强化农资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管理,积极做好农残检测室建设相关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6.突出抓好动物强制免疫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常年群体免疫密度保持9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突出抓好突发疫情处置工作。按照 “早、快、严、小”的原则,采取“五强制、两强化”措施,及时果断处置各种突发疫情,确保年内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7. 落实惠农政策。按时足额兑现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加快推进甘蔗、咖啡等作物的保险试点工作,完成甘蔗保险面积4万亩以上,咖啡保险2万亩,水稻3万亩,玉米12万亩。
8. 积极争取扶持。计划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000万元以上,其中: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农业产业化、生物产业、乡镇企业、农业庄园项目投资500万元,提升人居环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资500万元,产业扶贫1000万元,高产创建、测土配方、间套种、地膜栽培、病虫综防等科技项目投资1000万元,有力支撑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9. 加快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搞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阳光工程培训等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落实,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促进土地有序流转,2018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以上,累计达12万亩以上,推进土地向种田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转移,加快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步伐,提升农业效益,在增加农户的财产性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打工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
10. 多措并举促增收。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强化集成技术推广应用,提质增效,稳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切实培训好转移好农村劳动力,突破农民工资性收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种植业保险,不断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强化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努力构建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为支撑,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