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街道:“331”举措共建留守儿童关爱屏障

索引号
01525763-4/20240418-00002
发文机构
隆阳区河图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义务教育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4-04-18


为营造一个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良好成长氛围,让留守儿童健康茁壮成长,近年来,河图街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在辖区常态化开展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活动,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关爱屏障,通过“三度三心一站式”推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救助工作落地见效。

“三个度”确保活动高位推进一是工作开展有力度。成立了由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照河图街道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三年行动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分工、完成时限和职能职责相关要求;组织社区民政助理员,儿童主任召开工作推进会,对共性问题及时梳理解决;多次召开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有关工作会议,对留守儿童工作作安排强调,确保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二是人员覆盖有广度。组织社区、民政、学校、妇联等力量,对行政区域内留守儿童持续进行排查,做到信息畅通、渠道联通、部门沟通,准确掌握留守儿童数量、构成、特点、家庭状况、监护、就学等情况,为182名留守儿童157名困境儿童建立详实完备的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对辖区内留守儿童进行拉网式全覆盖走访排查,确认18人为重点人群并建立台账,全面摸清当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短板,切实把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救助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监护管护有深度。与182名留守儿童监护人签订《河图街道留守儿童监护确认书》,并指导、帮助和监督留守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好监护职责;按照主要领导挂片,班子成员、社区书记挂村,挂社区干部、社区干部和小组长挂户,对所有留守儿童履行六重挂包管护责任。

“三个心”促使工作见效落地。一是细心走访,进行关爱救助。建立河图街道留守儿童走访制度,对排查出的留守儿童全覆盖入户,与儿童面对面交流、谈心,详细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医疗、健康状况,耐心诚恳地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第一季度走访515人次,实现留守儿童全覆盖,重点儿童多次走访关爱;2月份通过走访入户帮助2名符合低保条件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准确知晓保障对象范围、补助标准和申请程序,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走访过程中发现家庭特殊、困难,但不符合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条件的12名留守儿童,根据家庭情况使用河图街道红十字困难留守儿童捐款给予每人1000元-5000元的帮助共计29000二是贴心服务,促进政策落实。2024年联合教育、社保、民政等部门对1户有厌学情绪的留守儿童进行入户走访,并给家长推荐本地就业信息,通过教育宣传,改变教育观念,成功说服家长将孩子带在身边就读;认真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在十个社区均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2024年联合腾冲市厚德职业培训学校成功开展一期叉车技能培训,并进行第二期开班招生,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就业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每周五在居民群转发就业岗位信息表及招聘直播链接,通过社区企业合作方式向开展青华海项目的建筑工程公司输送38人,不断宣传推送辖区芸岭鲜生基地就业岗位,实现121名辖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三是用心宣传,提高思想认知。常态化在学校、活动场、街市等场所和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2023年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6场次,依托街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点开展培训2场次。2024年在返乡人员座谈会中强调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在微信公众号、居民群转发《平安过寒假,静待春暖归—2024年寒假安全告家长书》等,多措并举,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保护救助留守儿童的氛围。

“一站式”凝聚关爱服务合力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关要求,不断探索新时期儿童之家新特点、新规律、新方法、新途径。凝聚司法所、妇联、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群团组织等力量,共同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帮扶救助活动。在10个社区建成儿童之家,依托社区儿童之家,建立“一站式”关爱服务。2023年,通过校社联动,每周一计划、每月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10次,涂鸦美术活动5次,依托农家书屋,社区活动室等阵地,为社区留守儿童提供文化阅读服务,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社区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召开儿童之家管理员会议2次,有效提升了管理员综合管理素质和工作能力。2024年开展了“纸墨书香送祝福”关爱留守儿童贺新春主题活动,联合河图信用社开展“农信新春暖冬行活动”为社区留守儿童送去新春的问候。

下一步,河图街道将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外出务工父母尽可能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加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孩子们的精神污染等举措,不断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精准的工作,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切实为留守儿童和家庭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留守儿童和家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