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白族彝族乡卫生院食源性疾病医疗 救治方案

索引号
01525772-2/20241219-00015
发文机构
隆阳区杨柳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食品药品监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4-08-23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疾病。其发生往往突发且影响广泛,因此,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对于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及预防疾病扩散至关重要。以下是一套全面的食源性疾病医疗救治方案,旨在指导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迅速、科学地应对此类疾病。

1. 立即停止进食

原则一旦发现疑似食源性疾病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患者应立即停止进食,尤其是停止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的食物或饮料。

操作:指导患者详细回忆并列出最近摄入的所有食物,以便后续分析病因。同时,保持患者静卧,减少活动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2. 病情评估与诊断

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出现时间、严重程度、伴随症状等;进行体格检查,特别注意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腹部体征。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进食史及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呕吐物及食物样本检测)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病原学或毒理学检测。

3. 对症治疗与支持

补液:对于脱水患者,及时给予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止痛:对腹痛严重者,可适当给予解痉止痛药,但需警惕掩盖病情的风险。

止吐止泻:仅在必要时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避免过早止泻导致毒素滞留体内。

4. 毒物清除与处理

催吐:若摄入有毒物质不久,且患者意识清醒,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催吐。

洗胃:对于明确摄入大量有毒物质的患者,应立即进行洗胃处理,以减少毒物吸收。

导泻与灌肠:根据需要,采用导泻剂或灌肠以促进肠道内残留毒物的排出。

5. 抗菌治疗与药物选择

抗菌治疗:对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6. 特殊解毒措施

针对特定毒素:如食物中毒涉及特定毒素(如肉毒毒素、重金属等),需采取专门的解毒剂或特殊治疗手段。

血液透析/灌流:对于严重中毒、药物或毒素难以通过常规手段清除的患者,可考虑采用血液透析或灌流等方法。

7. 心理关怀与安抚

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常因突发疾病而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医务人员应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抚,帮助其稳定情绪。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食源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8. 随访与后续康复指导

随访:建立患者随访机制,定期跟踪病情恢复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康复指导: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等,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综上所述,食源性疾病的医疗救治需要多学科协作,从立即停止进食到后续的康复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科学、规范的救治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