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寨文保知多少
- 索引号
- 01525770-6-/2020-081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水寨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0-08-14
文保 | 水寨文保知多少
一、博南山古驿道
级别:国家级
地址:水寨乡
年代: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看点:古道马蹄印、寨子门、皇帝楼、梯云路、关税台
古驿道
保山城东北至水寨的古驿道,经板桥、官坡、上牛角关、翻天井铺,过水寨、平坡至霁虹桥接通永平县杉阳等地,长约48千米。此路开通于秦汉以前,一直是丝绸古道过澜沧江后进入保山境内的唯一通道。霁虹桥至水石坎,水寨乃至长湾、大栗哨的多数险要地段或以凿石为路或以大小匀称的块石铺中侧石护边镶砌而就,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块通道。石路穿关过峡,起伏曲折,更因年深日久,人畜往来频繁,以至石块上踏痕累累,有的马蹄印深达13厘米。具有较高的考古及观光价值。
寨子门
在平坡,村头寨尾各有一门立于丝路当中,名曰:“寨门”。寨门高大挺拔,雄伟壮观,来者隔寨老远就能历历在目,给艰辛跋涉的宾客带来精神力量和如归之感。
寨门建于明代,两道结构造型皆同。寨门由方块石砌成,中间有卷边石样且高达两米的两座脚墩组成,双墩内侧向上形成石拱门洞,外侧四面于脚墩合面上行组成精美墙体,其上顶飞筒瓦,面墙中间下陷扇开,下道寨门里外扇体题刻的四字连成“物美风淳”,上道则为“太乙生水”,民愿村风各尽其详。寨子门虽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固守如初。加之特殊的地理,精致的设计,为当今丝路上难得的古建存留。
皇帝楼
建文帝落难后曾流亡永昌,曾在平坡寨子中段李氏民宅寄宿一夜,自此该楼一直没有蚊子进入。村人认为是建文帝体附仙骨,虽人去楼空,但仙气犹在,故蚊虫不敢入内,遂将建文帝宿过的楼称作“皇帝楼”。
梯云路
在水寨村尾顺河而下约2公里以下路段,俗称“水石坎”,其境临渊攀岩,螺径逶迤十余里,皆“凿石为梯,穿云得路”,素以奇险称绝。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但见危岩临风,古木参霄,虬枝悬磴,水寨河叼崖轻壑,狂渲滥泻,于是感言道:“水捣石而下,登倚壁而上,人若破壁扪天,水若争道跃颡……水声石色,冷 (古 韵 深 深 梯 云 路)人心骨。”清代诗人尹艺记曰:“五丁开不到,厅险扼哀牢。野水争急急,悬崖久仰高。天惊顽石破,人踏彩云豪。我亦登临客,乘风一叱骜”。
现今,梯云路梯悬谷顶,底垂深谷,路面光洁如洗,蹄印深硕成串。更有“羅岷”、“梯云”石刻辉映交比,又得“金月亮”、“金鳅鱼”、“金鸭蛋”三宝结趣谷生,难怪游客多至,情满深谷。
关税台
古关税台在飞石巩沿路而上约40米,置于路外侧悬崖之上,用一尺见方石块砌筑而成,直径达3米的圆状石屋。昔日专理往来客商物资转运收税业务,兼办邮转事宜。如值抵保货物驮运繁多之时,未及缴税的货主也可到水云寺旁的第二个关税补办手续。如今,这里屋顶及部分墙体已损,但雄关气势依然可见。
二、霁虹桥摩崖石刻
保护级别:省级
地址:隆阳区水寨乡平坡社区澜沧江西岸
年代:明-民国
看点:三桥并立、摩崖石刻(字迹清晰可辨的20余幅真迹可见)、万年桩
霁虹桥是西南丝路上的咽喉要塞,据《中国科技史》载: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惟一最古老的铁索桥。其建筑规模庞大,两侧桥头堡高大雄伟,双亭精巧别致,过庭宽敞明亮。两端排登临江观色,古木送爽,为古建之经典所在。其桥不幸毁于1986年上游滑坡截流,仅存桥墩和护堤,部分铁链、铁柱(固定柱)。仅供来者怀古惜旧。
霁虹桥头的摩崖石刻造诣较高,是明清以来历史名人杨升庵、张含、张学庠、孙人龙、汪如祥、屠述廉、顾纯、高剑中、担当和尚等的墨宝真迹遗存。历代名人及书画名流泼墨竞技,又得工匠再行复刻,至今有字迹清晰可辨的20余幅真迹可见,且字体有隶有草有篆有楷书,或方正秀美,或雄浑豪放,或清新飘逸,或劲透坚壁,或势走空灵,各领风骚。刻法有阴刻、阳刻、单线刻和双线刻。石刻体裁有诗有题词,字体大小各异,如普陀岩上篆刻,且字大如斗,笔走臂脖。而题刻“西南第一桥”,通体高3.65米,宽0.67米。
题刻布满于峭壁千仞的罗岷山普陀岩,分东西南壁,后人因难求方寸之地题咏,故有以大盖小,有的覆盖竟达三四层之多。普陀岩东侧字体大约一米见方的数字则为篆书,镌刻年代更早。摩崖名刻集书法、艺术、文学为一体,规模宏大,题刻集中,具有较高研赏价值,其高超的石刻技艺征服了往来行者,非今之书帖所及,被人们益为“西南丝路上最大的石刻群”和西南丝路上的“文化圣地”。
万年桩,原本在霁虹桥两侧都有。一根根铁链套在万年桩上,沿桥墩而过,穿入崖缝中。1986年洪水将东边的万年桩冲得无影无踪。现在只有霁虹桥西边摩崖石刻下方还有一棵,露出地面约80厘米,周长约72厘米,下呈圆柱形,顶呈蘑菇形——活脱脱一个男性生殖器的模样。路过霁虹桥的行人尤其是两岸老百姓,都喜欢抚摸一下万年桩。摸一摸,过河就稳当了,面对奔腾的江水,心中也就少了些慌乱。夜里,还会有一些妇女来万年桩上坐坐,这样就会增加受孕的机会,达到和烧香磕头同样的效果。
万年桩上方靠近“表里山河”题刻处有一个约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长方形石洞,落着几块小石头。当地人说,这是和万年桩“配套”使用的:孕妇站在万年桩旁边,向石洞投掷小石块,石头落稳了,就会生男孩。
三、马家大院
保护级别:区级
地址:隆阳区水寨乡新路村委会
年代:清
看点:马家大院整体面貌、水牢、恢宏的大门、建筑细部
马家大院坐落于水寨街中段,为临街四合大院,是清朝末年地方长官“马团长”(马占华之祖父)府邸。在马团长为官之期,辖治范围较广,除“三铺地”外,沿江而上到瓦窑坡脚,下到瓦渡大鱼塘,东至永平县杉阳的大片流域都归其治下,其得天独治,兼以雄才广略,终而德厚人寰,举家鼎盛。
大院临街一排高楼连成一片,其下为10阁商铺。内院对面一排主房略高且更为雄壮,两侧厢房紧簇,左厢上阁为过道,通往后院,后院为一正二厢,左前方设置三阁一所,中为过庭,并沿前院左端后墙而下直通外街,外通之路左侧又置五阁一所面道而立。大院整体占地数亩,气势恢宏。如今,大院外围部分建筑虽已有损,可大院古建仍然固守族基,温存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