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基石” 深度治理树“新风”—芒宽乡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纪实

索引号
01525777-3-/2020-1116029
发文机构
隆阳区芒宽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0-05-31

党建引领筑“基石” 深度治理树“新风”—芒宽乡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工作纪实

芒宽彝族傣族乡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西北部,距离保山城区126公里,总面积544平方公里。全乡辖14个行政村(含芒合、百花岭),125个自然村,154个村民小组,13455户,总人口48083人,有21种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8%。芒宽乡共建成4个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点,共安置736户3900人。伴随着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群众易地搬迁的到来,芒宽乡也面临着众多的服务难题和较大的维稳压力,为了进一步深化基层治理,芒宽乡坚持“党建引领、基础共建、方法共治、成效共享”的原则开展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强化党建布“局”

一是建强“桥头堡”,选好“领航员”。建强基层治理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着力提升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合理设置党支部,在高黎贡山移民芒宽、西亚2个集中安置点成立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社会治理基石;选优配强选优配强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立健全岗位目标管理、教育培训、民主评议等制度,落实责任担当。二是健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共组织党员参加“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集中学习培训6期。三是注重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多措并举,采取“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双语普法大讲堂”“平安家庭”创建等多元化形式,营造讲文明、树新风、讲法治、守秩序的浓厚氛围。

依法治理维“稳”

一是以维护和谐稳定为重点,建立综治中心、警务室、调解室等综治组织,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建立健全挂钩民警进(村)社区服务制度,依托群众组建治保、调解队伍,开展群防群治工作,持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化解,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二是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190余万元安装监控探头270个,建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体系。三是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命案防控、缉枪治爆、禁毒人民战争、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专项工作,对突出问题,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四是结合人居环境提升、拆临拆违等专项共作,在全乡范围内关停台球室、酒吧、烧烤店等共23家,并在全乡范围内倡议,全面停止销售玻璃瓶装啤酒,改为销售易拉罐或塑料罐装啤酒,有效地消除了恶性案件发生隐患。五是深入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为芒宽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发展营造了一个“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村民自治倡“新”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联系群众“4113”工作制度,形成以党总支为基础,党支部为网络,支部党员为主体,群众共同参与的新格局。以芒宽社区为例,安置点23幢楼栋人员分布情况,将安置点分成7个村民小组,由安置点群众通过民主投票选举出小组长,同时推举了“楼栋长”和“单元长”。从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中挑选了23名中共党员挂钩联系安置点群众,做到安置点每1栋楼房都有1名党员干部联系。二是成立村民议事小组、红白理事会,建成村民文化活动场所,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并通过了“村规民约”,做到了各村民小组有能力办事,有场地议事,建制度理事,有专人管事。三是以关爱帮扶为重点,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整合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儿童之家项目,完善村(社区)活动场所功能,引导好服务好特定群体,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各项民生服务,持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综合治理结“果”

一是坚持把抓党建促基层治理与民族文化工作有机结合,以占地88.6亩的文化活动中心,以“西亚、新光、敢顶”等5个党总支,以“乐新、拉伦、芒果”等民族文化法治特色村为示范点,重点开展法治文化宣传,创作法治文艺类节目,逐步形成具有民族区域特色的文化治理新模式。二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坚持以抓牢党建、夯实基础、发展产业、繁荣文化为抓手,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并巩固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三是将培育和塑造诚信文化、民俗文化、乡贤文化、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在芒宽文化广场建成芒宽乡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览馆,对外展示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发展,促进文明乡风的形成,增强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