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九问九答
- 索引号
- 781694964-17_F/2016-1214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兰城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6-20
1、什么是精准扶贫?
答:精准扶贫,首先按照新的扶贫标准通过一个严格有效的程序把贫困人口识别出来,其次对贫困户落实帮扶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并录入贫困信息网络系统、逐年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2、为什么要开展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对象包括哪些?
答:通过建档立卡,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精准识别,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开展考核问效,实施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动态管理。
3、扶贫对象包括哪些主体?
答:扶贫对象包括扶贫户、扶贫低保户。
4、扶贫对象、低保户、五保户分别指什么?
答:扶贫对象是指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2736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低保户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规定的丧失劳动能力、无劳动能力的农户;五保户是指家庭成员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扶养能力的农户。
5、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
6、我省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指的是什么?
答:为了建立精准扶贫机制,省委提出了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即:
(1)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主要是强化扶贫责任,鼓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络机制,完善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长效机制);
(2)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主要是曾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规划到村、工作到户、因户施策、责任到人,扩大农户参与、选择扶贫项目的自主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村、种养户,把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每村每户的产业项目上);
(3)教育培训到村到户(主要提高贫困群众的基本素质,抓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做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4)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主要是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视家庭收入情况、人员构成,合理确定建房面积,逐村逐户建立档案,让困难农户真正受益。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寨易地改造,与村庄整治、农田整治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农村居住区,为农民提供宅基地,逐步形成统一的集中居住区);
(5)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主要是解决易地扶贫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农村人口发展问题。坚持农民自愿、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鼓励探索的原则,积极稳妥,稳扎稳打,让每一户搬迁群众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6)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主要是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向县以下延伸,加快形成畅通美化、安全便捷的“小康路”,安全有效、保障有力的“小康水”,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小康房”,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的“小康电”,宽带融合、普遍服务的“小康讯”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小康寨”)。
7、开展贫困户识别工作中,“两公示,一公告”是指什么?
答: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本村贫困户初选名单后进行第一次公示,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审核各村贫困户名单后进行第二次公示;区扶贫办复审各乡镇街道贫困户名单后在相关媒体及网站进行公告。
8、贫困村识别标准是什么?
答:贫困村识别标准是“一高一低一无”,即行政村贫困发生率比全省贫困发生率(8.6%)高一倍以上(高于17.2%),行政村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0%(低于4737元),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只有同时满足“一高一低一无”三个条件的行政村,才能识别为贫困村。
9易地扶贫搬迁有哪些政策?
答:(1)建档立卡贫困户
6万无偿补助。其中:发改补助2.6万,地方债券补助2.08万元,政研室危改补助1.05万元,扶贫补助0.27万元。
6万建房贷款。贷款20年,前3年不还,3年后每年还0.36万元直至还清。
(2)非建档立卡贫困户
1.5万无偿补助; 6万建房贷款,贷款20年,年利率为同期基准利率下浮10%,前3年政府贴息,期间农户承担2%年利率,3年后本息由农户自行承担。
(3)地质灾害点农户
国土认定地质灾害点农户,每户补助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