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计划
- 索引号
- 58736667-6-/2017-0217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02-17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着力推动政务服务工作比学赶超、争先进位,全区各级政务服务平台为民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项目的水平不断提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打造“三型政务服务”,全面提升审批服务水平
1. 打造“便捷政务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全面实行相对集中审批服务模式,区、乡、村、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推行事项进驻和窗口授权清单式、目录化管理,361项区级、109项乡级、64项村级审批服务事项集中到区、乡、村三级服务平台集中受理办理,群众办事基本实现“只进一道门、随时找得到人”。推行“五+X”便民机制。全面实行“一窗口受理”,群众办事咨询、报件、转办、出件由窗口统一负责;全面实行“一站式办结”,窗口无权现场办结的事项,材料转送、现场踏勘、专家论证、领导审批等工作由单位“后台”负责组织,群众办事“两头跑”问题基本杜绝;全面实行“一条龙服务”,涉及2个以上单位的事项,现场踏勘、出具初步意见、联合审批等工作由首办窗口(审批主体)负责组织,联动办理,群众办事“多头跑”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全面实行“一窗口收费”,卫生、林业、人社等窗口10项审批服务收费统一由收费窗口代收代缴,群众缴费“内外跑”问题有所缓解;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制作书面告知单,事项受理、材料准备和补齐补正、不予审批等全部实行一次性书面告知;持续推出了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免费代办等一批便民措施,群众办事更加方便。2016年,区政务服务中心共开展预约服务25起、延时服务86起、免费代办服务4508起,乡村为民服务平台开展上门服务24440起、免费代办服务222556起、入村服务3084起、预约服务15898起、赶集日(固定日)集中服务13353起。
2. 打造“高效政务服务”,大幅提高办事效率。全面开展“五减”工作,用行政权力“减法”换取办事提速“加法”。着力减事项,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核查,依法取消9项,调为乡村办理2项,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的361项审批服务事项合法合规。着力减材料,全面清理取消无法律政策依据的申报材料,减少申报材料或证明材料22项。着力减程序,推行单位内部不超过两层级审核审批,防止审批报件内部“旅行”、耗时过长。着力减收费,按照国家、省收费目录全面清理审批服务收费项目,严格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收费优惠政策,确保收费合法合规。着力减时限,全面推行“12351”审批服务提速法,审批服务事项材料齐全且窗口具有审批权的事项现场1次性办结,无审批权的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决定,需现场踏勘的3个工作日内完成,事项受理后办理时限按法定时限的50%作出承诺,事项办结后1个工作日内向申办人反馈或转报上级机关办理。2016年,全区各级政务(为民)服务平台累计接待办事群众49.37万人次,受理办理审批服务事项57.7万件,审批服务提速50%以上,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
3. 打造“阳光政务服务”,树立良好服务形象。全面实行服务公开,所有进驻事项分项制作单项办事须知,做到了服务项目、设立依据、办理程序、申请条件、申报材料、所需中介服务、办结时限、收费标准及依据、办理责任人及咨询电话、监督投诉电话“十公开”,并通过服务窗口、中心网站、触摸屏查询系统对外公开,推动区级审批服务事项沉到村级公开,方便群众查询咨询,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制定首问首办、一次告知、限时办结、免费代办等政务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22个,出台了21条政务服务规范和8条服务禁令,将审批服务的每个环节、每个行为全部纳入制度约束之内,防止随意随性而为。从严正风肃纪,强化督查巡查,充分发挥电子监察和值班巡查的作用,及时受理处理群众举报投诉和服务诉求,纠正干部违纪违规行为。2016年,共受理处理群众投诉5起,查实2起,3名干部因投诉属实受到了处理;在日常管理中,对23名违反相关管理规定的服务人员进行了扣分处理。
(二)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信息惠民水平
变“分散串联”为“集中并联”,投资审批提质提速。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16年3月开通运行,国家、省、市、区实现纵向横向网上联动审批、项目代码制全面推行,项目审批“一项一码、一表流转、限时办结、信息共享、依责监管、电子监察 ”,实现网上全程监控和查询。实行申报材料一次录入、多方共用,项目业主无需重复提交材料。按照审批提速60%以上的要求对投资审批服务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间进行了压缩,运用人工催办督办、电子监察系统全程跟踪等方式,强化效能监察,及时预警提醒,严格超时问责,项目审批提速明显。2016年,全区投资项目集中审批服务窗口共受理办理项目371个,已全部办结,无超时办结现象,审批事项办结(上报)时限缩短4243天,审批平均提速74%。
变“封闭无序”为“竞争开放”,推动审批和中介“双提速”。全面清理投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依法确定投资审批中介服务事项62项,形成目录对外公开,并与审批事项做到了一一对应。有序组织中介机构入驻,通过发布公告、主动联系中介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宣传引导等方式广泛宣传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目前,在隆阳辖区内提供中介服务的113家中介机构已入驻全省中介超市79家,入驻全省中介超市的全国各地1848个中介机构均可参加隆阳区投资审批中介服务的公开竞选,中介服务市场已经放开,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现象基本消除。区投资审批网上中介超市2016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共发布采购公告166个,公开选取结束127个,资金节约率40%以上,按时履约率100%,中介服务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
3. 变“干部群众跑”为“网络信息跑”,网上审批服务逐步向好。区级网上行政审批大厅应用得到推广,完成政务公开、行政审批、投资服务、监督投诉等核心栏目建设,共计发布信息105条,其中,区级补充通知通告信息47条、工作动态108条,法律法规11条、投资动态11条、其他3条。建立健全内容保障和办理答复机制,安排专人对网上大厅运行系统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审批服务事项信息及时更新。2016年,隆阳区网上大厅办件总数5391件,其中窗口接件4245件、网上申报1146件。网上咨询回复31件。
4. 变“信息孤岛”为“互通共享”,“政务通”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组织领导干部赴上海、杭州等“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先进的地方考察学习,按照国家10部委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围绕“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目标,与市级共同草拟了保山“政务通”信息惠民平台建设方案。目前,方案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完善,项目已按程序报市级立项审批。
(三)依法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严格执行管办分离、集中交易规定,全区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招投标、国有土地招拍挂、国有资产处置、司法和行政机关罚没物品拍卖等已全部进入市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集中交易。强化交易活动全程监管,严把进场条件审查关、交易程序关、信息发布关、评标纪律关,配合相关部门严格落实规避招标“五不”措施,重点整治规避招标、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开展交易活动490次,节约资金4820.06万元、资金节约率1.75%,实现资产增值385.97万元、资产增值率3.22%。
二、存在问题
我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一是运行高效有差距。服务方式不便民、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过程不透明、服务效率不高、服务作风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解决群众办事难、优化发展软环境仍需持续发力。二是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有差距。项目业主习惯单项申报事项,区直相关部门仍沿用老办法审批,并联审批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三是网上服务大厅运行效果不理想。宣传力度不够,群众不知晓、不适应新型的政务服务方式,导致开通运行以来办件较低。四是中介服务后续跟踪、监督问效不到位。
三、2017年工作计划
2017年工作目标。一是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完成区级服务平台搬迁工作,圆满完成2017年乡村服务平台改造提升工作。二是服务功能得到新拓展。实体中介超市、公共服务超市建成运行,网上大厅运行趋好,“政务通”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三是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进驻授权落实到位,一般审批服务事项效率提高50%以上,投资项目集中审批事项效率提高60%以上,群众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隆阳园中园投资项目集中审批中心建成运行。四是公共资源阳光交易。交易项目应进必进,与省、市同步建成电子招投标系统,交易活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下步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实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一是抓实服务平台建设。有序推进区级“两个中心”装饰、装修等相关工作,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搬迁建设任务,打造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公共服务四位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服务平台。加大乡村服务平台改造提升工作指导、督促力度,确保2017年区政府批准实施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为民服务平台如期完成改造提升计划并通过验收。二是抓实行政审批和管理服务事项进驻授权,建立进驻各级为民服务平台事项进驻、窗口授权动态管理机制,确保进驻事项目录及授权具体化。三是编制并公开单一行政审批及管理服务事项审批标准,最大程度减少行政自由裁量权。四是完善便民服务机制。巩固提升“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窗口收费、一次性告知”及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免费代办等“五+X”便民运行机制,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二)抓实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一是做好区级行政审批网上大厅的应用推广工作,确保30%以上审批事项可以网上受理办理,管理服务事项逐步进驻网上大厅,公开、优化办理流程,编制网上大厅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和办事指南。二是建好用好投资项目在线监管平台,严格执行项目审批代码制,确保投资项目100%实现系统运行、集中审批。三是充分利用保山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建设契机,主动融入全市大数据建设,加快推进“政务通”信息平台建设,努力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目标。四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水平。与省、市同步建成电子招投标系统,争取实现网上报名、网上开标、远程电子评标,运用信息技术促进阳光交易。
(三)抓实投资项目集中审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精简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及配套措施,完善“一项目一方案”的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四联合”,着力优化并联审批机制、破解互为前置难题。二是开展单项办事并联审批流程再造,明确主要牵头单位,加强审批单位之间信息交流,确保审批流程具体化、可操作。三是建立项目主动代办机制,提升代办服务质量,确保项目审批提速60%以上。四是隆阳园中园投资项目集中审批中心建成运行。围绕“降低行政成本、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强化监督管理”的目标,建设隆阳区园中园政务服务中心,相关审批单位分别设置服务窗口,按照“就近申报、统一受理、提前介入、全程代办、同步审查、信息共享、限时办结、全程监察、阳光收费、集中回复”的机制运行,进一步提质增效,切实服务好入园企业。
(四)抓实公共资源交易工作。一是认真落实集中交易规定,确保交易项目“应进必进”。二是严格执行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程序,抓牢重点环节监督,做到依法操作、公开公平公正。三是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主管部门、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管理机构的监管职责和方式,着力构建协同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