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家每户都有独有的坐标——分局开启社区警务改革新模式
- 索引号
- 01525689-3 -16_A/2016-122903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公安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04-21
4月初,初春的寒意刚刚褪去。早晨9点,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永昌派出所社区民警杨宗儒一如往常开始了他平常而充实的一个工作日,跟随着杨宗儒的脚步,我们体验了他一天的信息采集工作。
“您好!我们是永昌派出所的民警,我们来采集一下人口信息。”在永昌社区兴盛市场2幢四通汽件配修店,杨宗儒一边向工作人员介绍情况,一边拿出手机将老板及工作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一一记录在案,并拍下了店门的外观,开始了下一家的采集工作。
跟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移动社区警务基础信息采集工作都是民警在手机上操作完成上传的。
全警上阵采集忙
“通过手机采录系统后,可以详细填写房屋的门牌、楼栋、户层,是自住房出租房,还是行业单位,里面住着多少人。这部手机的功能很强大,一机在手,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涵盖了。”杨宗儒很兴奋地介绍说。自1月份以来,他乐此不疲地在辖区穿梭着,已经录入了房屋信息上千条。
除了日常的工作正常开展外,像杨宗儒这样忙着进村入户采集信息,已成为隆阳公安近来每一位民警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自今年1月10日起,隆阳分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移动社区警务系统基础信息集中采集工作,主要内容为核对、采集居民个人身份及相关信息。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副局长周梁介绍,通过前期的走访调查发现,在社区警务工作中,常常出现采录脱节、采管脱节、采用脱节等弊端,而且单从社区民警采集信息的表格都是五花八门,很不规范、不科学。
“社区警务说到底是人的管理,不能就简单的为采集而采集,要让社区警务真正体现在管理与服务上。为此,隆阳分局打破了原来的束缚,于2015年4月提出移动社区警务系统这一概念,并着力在解决方便实用的采录工具上下了大功夫。”周梁说,经过十余次不断地试用、改版,最终警综平台•社区警务系统2.0调试成功,为移动警务基础信息采集工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
完成技术支撑后,隆阳分局开始分三步走:第一阶段,建立标准地理信息库,以房子为标准,进行GPS定位。该项工作已于3月10日基本完成;第二阶段,用半年的时间入户采集人口信息,以房定人,录入人口信息;第三阶段,完善补录,进入常态化管理。
“以问题为导向,实现基础信息每一条都有用,都完完整整。把警力解放出来,真正实现信息化的共享,一警采集全警共享,一点登录全网运用。”周梁表示,通过广泛宣传动员,自1月启动社会基础信息集中采集专项行动以来,原来很多人、地、物不完整的信息得到补充,以房管人实现了“一标双实”,即:地理位置标准,实有人口、实有场所的人口信息底数清,情况明。
为房屋贴上“标签”
“你们不过年啊,大年29还来录信息!”、“正好过年值班,我得抓紧时间把进度加快。”这是隆阳分局河图派出所民警杨磊在采集房屋地理信息的几个月时间没休息过,大年三十前一天在辖区录信息时与当地老乡发生的对话。
隆阳河图镇属于城郊结合部,全镇有1.2万户,5.4万常住人口,农村房屋分布零散。为了不影响所里的工作进度,河图派出所在1月10日在分局动员部署后,全所9个民警由远到近,加班加点,在当地村组干部的配合下,于3月5日完成房屋信息采集任务。
“每一间房屋的地理位置相对是唯一性、永久性的,每一个地理位置关联着一个GPS坐标,而变化的是住在里面的人,提升实有人口管理的信息精准水平,首先得让每家每户都有独有的坐标。”河图派出所所长说,由于采集信息系统不在一定范围内不能识别,所以民警不可能坐在办公室工作,必须到现场工作,必须沉下去。
杨磊介绍,由于农村地区房屋杂乱无章,地形交错,以前哪家被盗,哪家发生火灾,找人找地都要找半天,大多时候都是找村干部配合才能赶到事发地。现在,通过手机定位,很快就能在手机中找到相关信息,为老百姓报警救助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可以说,标准地理和实有人口的精细化数据也为破案带来帮助,办案民警找人好找,而且手机功能还在拓展。
同时,在过去的一轮房屋信息采集中,河图派出所还大力做了宣传,民警一个村一个村的讲解,来来回回的往返于村村道道,与群众拉拉家常,了解了解社情民意,借机做了一次全方位的群众工作。自3月10日起,派出所工作顺利转入人口信息采集阶段。
据统计,在标准地理信息采集阶段,隆阳分局按照镇乡村组行政区划,对每一栋房屋重新编制门牌号,进行GPS定位,以房定人,截至2月底,全局共录入房屋信息10万余条。
不辞辛劳走村入户
“以前,采集人口信息离不开纸和笔,现在拿着手机,可以覆盖方方面面,更变捷,更智能。新的采集系统,让社区警务有了颠覆性的变化,社区工作更细化,更服务于实战。比如,以前一个社区民警一天最多能采30到50个信息,回来还要录入比对,往往录入时间比采集信息的时间还长,等社区民警采完一遍,数据又变了,不仅不规范,还不能如实反映治安状况,基础信息数据不鲜活。”对于移动社区警务基础信息改革的好处,杨宗儒这样认为。
3月10日,在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隆阳分局移动社区警务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全面转入第二阶段:进村入户采集人口信息。
在芒宽,隆阳分局芒宽派出所将16名警力根据上片、下片、江东片3个警务片区被分为三组,全体民警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不辞辛劳走村入户,跋山涉水,在村组干部的带领下,不厌其烦地问户主信息、拍房屋照片。
“记得江东大门坎的小组长骑摩托车带我从东家赶往西家,整整花了1个多小时,摩托车骑到山脚,接着步行,才到达这个坐落在半山腰上只有7户人家的小山村。好不容易吧信息采集了,结果又要克服手机没有网络、信号差的问题,采集7户人家的信息耗费了两个多小时。”隆阳分局芒宽派出所民警赵秋生如是说。
在江东四村的信息采集过程中,赵秋生带领工作人员干脆带上家伙,吃住在村里、农户家,一去就是十多天。
信息采集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在山上民警们都是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采集完一户。然而,尽管是这样,民警们丝毫没有懈怠,纷纷向采得多的优秀标杆民警学习,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采集氛围。
据了解,隆阳区实有人口超过100万,而全区警力只有650人,仅在采集人口信息工作中,隆阳分局全警动员,每名民警平均要采集1540条人口信息。因此,民警们都采取“5+2”、“白+黑”延长工作时间,放弃节假日休息等方式,入户采集信息。
目前,隆阳分局信息采集、入户访查等相关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