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街有个杨应林 “上天下地”样样行
- 索引号
- 01525689-3 -16_A/2016-1219106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公安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6-11-11
杨应林1989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河图派出所、龙泉警署、杨柳派出所、汉庄派出所、看守所等部门工作,2014年9月到辛街派出所工作至今,27年来他一直坚守在基层,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他慈祥平易近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杨叔叔。他的座右铭:“当你穿上身上的这身警服,那么你左肩上扛的是人民的幸福安康,右肩上扛的是国家社会的稳定安宁”。
宝刀未老
一直认为好多剧情只能在电视里才会看到,可当接触到警察这个行业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电视里的警匪大片、缉毒大片会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2016年6月26日下午, 辛街乡大官村民的羊丢了,村民在找羊的时候,发现一个山洞里的两名男子,怀疑他们是偷羊贼,于是村民叫上了亲戚朋友,把这两名男子堵在了洞里,并且报了警。辛街派出所接到报警后,值班所领导安排杨叔叔带领小赵、小石两位辅警出警,到达现场时发现有两名男子蹲在一个小山洞里,一个年龄约40多岁,一个年龄约20多岁,穿着打扮相似,都身穿迷彩服,随身携带一个背包,村民在洞口堵着,不让两人离开。经过与两人交流,因语言不通,与年轻男子无法进行交流,从年长男子那里得知二人是叔侄关系,是四川凉山人,到这里是为了找药。
杨叔叔对他们的随身背包进行检查发现时发现了干粮、水、糖、刀、面粉、手电筒等物品。身份证上的“大凉山、彝族”字眼让杨叔叔的心头一颤。凭借他多年的经验、两名男子的着装与寻常百姓不同以及从他们的背包里搜出来的东西来看,他们极有可能是贩毒人员,他们是否还会有同伴,他们的“货”在哪里,是在这里接头交易还是从这里路过,一大串疑问在他脑海里。想到这里,他不禁冒出了冷汗,心里十分着急,但是他必须冷静下来,不能打草惊蛇,防止毒贩穷凶极恶反抗,周围还有群众,和他一起出境的两名协警也一定要平安地带回所里,不能出什么意外。他假装没有发现异常,就缓和地对两人说你们既然说没有偷羊,那就到派出所说清楚吧,他要给对方一个讯号,只是说偷羊的事而已,没什么的,试图让二人放松警惕。
就这样把二人带回了派出所,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值班所领导汇报,值班所领导安排民警对二人进行搜身,排除危险,并对其进行了尿液检测,结果呈吗啡阳性。在隆阳区公安分局禁毒大队、辛街派出所、警犬基地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地在先前抓获两名嫌疑人的山洞里找出了海洛因21块,净重7440克。
事后回忆说:“如果当天刚好碰上这两名毒贩与人接头交易或者说在抓捕的时候这两位嫌疑人反抗,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当时不觉得害怕,现在想起还是觉得会害怕和紧张,因为毒贩都是不要命的,并且身上带有武器”。正是因为丰富的经验才使得案件成功告破,避免了流血事件。
谦虚、耐心、爱上进
在派出所值班基本是半个月才能休息回家一次,值班期间,需要处理的事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危及生命。就拿基础信息采集来说,作为派出所社区民警要与同事负责完成全乡20000余户、56000余人的信息采集工作,每天起早贪黑,一大早就挨家挨户开展工作直到晚上十一二点,风雨无阻。
协警员小赵回忆说“有一次下雨到辛街乡的马鹿塘采集信息,那里人烟稀少,路崎岖,有时候要翻越到另一个才能把这个村的信息采集,跌倒摔跤是常事,还会遇到村名不搭理、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好在有老江湖在,他不仅没有因为年长搞特殊,还特别有耐心,会做群众工作”。
移动社区警务与传统社区警务不同,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了基础信息边采集边录入,对高科技不太熟悉,总会虚心向年轻同志学习。在开展宣传时,你会看到他的身影;在调解矛盾纠纷时,你会看到他的身影;在帮教刑满释放人员时,你会看到他的身影;在清理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时,你会看到他的身影;在开展安全检查时,你会看到他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