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东河双桥断面水体达标方案(2016-2020年)
- 索引号
- 01525649-8-10_C/2017-0814002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生态环境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7-06-16
目 录
1 汇水区概况.......................................... 3
2汇水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诊断...................... 4
2.1 汇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 4
2.2污染现状及负荷....................................... 5
2.3 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6
2.4污染趋势预测与分析................................... 8
3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8
3.1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 8
3.2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 10
3.3许可排放量分配...................................... 10
4 主要任务和措施..................................... 12
4.1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12
4.2 强化城镇污染治理.................................... 14
4.3加快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16
4.4 优化水资源保护调度.................................. 18
4.5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21
4.6 加快生态修复....................................... 23
4.7 加强水环境管理..................................... 25
5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27
6 目标可达性分析及风险分析............................ 28
6.1 目标可达性分析..................................... 28
6.2 风险分析........................................... 28
7 保障措施........................................... 29
附表 东河双桥断面水体达标方案重点项目表................. 31
附图1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图.......... 36
附图2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污水处理工程布局图............. 37
附图3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生态建设工程布局图............. 38
前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水十条”)要求,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地区要编制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
东河是国际河流怒江一级支流勐波罗河上游,发源于隆阳区一碗水猴子石卡东麓。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范围涉及板桥镇、汉庄镇、河图街道、金鸡乡、九隆街道、兰城街道、永昌街道、永盛街道、青华街道、瓦窑镇共10个乡镇(街道),汇水区面积627.67km2。
东河双桥断面被纳入保山市人民政府和隆阳区人民政府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列入《保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保政发〔2016〕38号),以下简称“保山市水十条”)市级增加考核断面。根据保山市“水十条”,东河双桥断面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为Ⅳ类,而现状水质为劣Ⅴ类,目标差距较大。东河双桥断面水质达标与否将影响到隆阳区的水质考核,更关乎到全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本方案按照《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要求开展编制,以保山市下达《隆阳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东河双桥断面水质目标为“到2020年达到Ⅳ类水质”,以目标倒逼任务措施,细化水环境问题清单、水污染防治目标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治污路径,为增强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水体水污染防治的实施力度、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确保达到保山市考核目标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1 汇水区概况
(1)自然概况
隆阳区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范围涉及隆阳区下辖的板桥镇、汉庄镇、河图街道、金鸡乡、九隆街道、兰城街道、永昌街道、永盛街道、青华街道、瓦窑镇共10个乡镇(街道),汇水区面积627.67km2。汇水区范围内主要有东河及其支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是龙王塘水源地、龙泉门水源地、北庙水库水源地、老虎洞水源地。
(2) 经济社会概况
汇水区涉及共有人口42.45万人,占全区的43.8%。其中,城镇人口17.35万人,占全区的49.0%,城镇化率40.9%,人口密度676人/km2,是全区平均水平的3.5倍。汇水区内有农村人口25.15万人,大部分农村人口分布在距离东河及其支流100米范围内。
(3)水环境质量
根据保山市和隆阳区环境监测站常规检测数据,除了2014年为Ⅲ类外,2005-2015年间沙坝水质均为Ⅱ类,均符合地表水Ⅳ类标准要求。双桥水质为劣Ⅴ类,超标指标主要有COD、BOD、氨氮、总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近几年主要为BOD、COD、氨氮、总磷,水质有一定的改善。沙坝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较高月份为3月和7月,双桥断面主要污染物浓度较高月份为3月。龙泉门、龙王塘、北庙水库三个集中式为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4)规划时限
基准年2014年,实施时段为2016年~2020年。
到2020年,东河双桥断面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2汇水区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问题诊断
2.1 汇水区水污染防治工作
建成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2座,规模达到5.5万立方米/天,目前运行稳定,达到设计出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逐步对老城区排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实施雨污分流,建成污水收集管网29.73千米,形成惠通河排水系统、五里亭河排水系统、学府路河水系等八大排水系统。建成运行垃圾处理2套,为长岭岗垃圾填埋场和保山海创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项目,处理能力达到550吨/日。目前,城区已建成运行垃圾中转站3座,中转量规模达到370吨/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环保部门严把环保审批把关。对高耗能、高排放及产能过剩行业的项目从严把关;对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以及流域开发、开发区建设,未依法开展规划环评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一律不予受理。强化环境监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贯彻落实《保山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保山市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意见》,实施农村生活污染处置,综合整治农村垃圾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快推广化肥替代,不断优化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监管。
开展了东河中心城市段、板桥段、汉庄段和辛街段27.39km治理,完成东河24.2千米河道清淤,清除垃圾3200多吨、淤泥16.41万立方米。加强河道监管,对东河沿线家生产企业、石材加工、养殖、小作坊等开展违法排污联合整治。加快万亩东山恢复工程和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建设,目前各县工作正顺利开展。
2.2污染现状及负荷
根据汇水区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生产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面源污染负荷统计结果,规划基准年,汇水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4427.83吨/年、870.45吨/年、1702.22吨/年、243.71吨/年。
按污染物来源分析,化学需氧量主要来自于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占总排放量的66.25%;氨氮、总氮主要来源于城镇生活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7.27%和55.98%;总磷主要来自于农业农村面源和城镇生活源
(2)污染负荷削减量
保山中心城区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能有效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6584.89吨/年、703.79吨/年、1046.52吨/年、205.40吨/年。
(3)污染负荷入河(库)量
通过计算,汇水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入河(库)量分别为5302.60吨/年、361.58吨/年、698.44吨/年、97.33吨/年,以板桥、汉庄、河图为主。
2.3 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隆阳区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用占隆阳区12.5%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区43.8%人口、49.0%的城镇人口,贡献了约50%的第二产业和绝大部分第三产业增加值,是隆阳区、保山市人口高度密集、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投资增长和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人口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流域内污染负荷产生量大幅增长,尽管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但流域入河污染负荷仍远超东河水环境承载力。
(2)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不足,污染防治能力不足
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老城区排水管网总长度达到29.53千米,管网密度为0.95km/km2,城镇管网密度低,排水系统的薄弱。部分管网建设年代久,管径小,过流能力有限。老城区管网为合流制,雨季污水处理厂溢流。东城区开发尚未完成,路网未完善贯通,部分区域进入污水收集管网的仍不能有效输入到污水处理厂。河道截污不完善,虽然近年来东河已经开展了河道整治,但局部河段仍有污水排口,东河干流(北庙水库-双桥段)有各类排污口233个,支流有排污口一千多个。板桥、金鸡、河图、汉庄等乡镇均无污水处理设施。
(3)面源污染突出,治理难度大
隆阳区连续10年被授予“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称号,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基数大。汇水区涉及乡镇生猪养殖量6.85万头,大牲口存栏量0.86万头,而农村畜禽散养污染控制能力极其落后,畜禽粪尿几乎得不到处理直接排放至农灌沟渠。汇水区内有农村人口25.15万人,大部分村庄分布于河道两岸100米范围内。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几乎空白,农村生活污水一般都直接排放,或排入附近农田、池塘后随径流入河。耕地面积较大,化肥施用强度较大,加剧了农田化肥的流失。
(4)工业生态化水平低,潜在污染风险大
汇水区内分布有保山工贸园区,是保山市最主要的工业聚集区,目前,园区尚未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企业生产生活废水自行处理后循环使用或外排至东河。
(6)水资源匮乏,水环境容量超载
汇水区人均水资源量仅711m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利设施建设不足,加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节水和再生水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效率型复合缺水日益突出。北庙水库优先供给生产生活用水,生态流量难以保障,自净能力较弱。
(5)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生态环境脆弱
汇水区内人类活动历时久远,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就建立了哀牢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较大。土地干扰度为36.0%,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干扰较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降低。部分建筑物直接侵占河道河段,临河而建、河中而建,河道生态空间和公共岸线受到挤压和侵占。
2.4污染趋势预测与分析
根据《保山市城乡总体规划(多规合一)(2015-2030年)说明书》、《隆阳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保山工贸园区总体规划(修编)》等确定规划期内隆阳区人口和经济增长率,按照污染源调查的方法预测规划期内污染物排放量。
预计到2020年,汇水区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6866.91吨/年、1236.40吨/年、2241.42吨/年、304.20吨/年,分别是现状的1.17倍、1.42倍、1.32倍、1.25倍。汇水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将快速增加,水污染源类型将发生改变,由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占绝对优势的情景逐渐向城镇生活污染源占优势转变。
3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3.1污染控制分区及控制单元划分
污染控制区划将遵照如下原则:①水陆统筹原则;②以乡镇为最小行政单位原则;③完整性与唯一性原则;④与规划功能区划分衔接原则。将规划范围分为10个控制单元。其中,兰城、永昌、九隆、青华、河图、板桥镇、永盛街道7个控制单元为重点控制单位,其他为一般控制单元。
表3-1 各控制单元主要控制策略
控制区 |
控制单元 |
控制类别 |
主要控制策略 |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 |
兰城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城镇源治理为主。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深度处理率;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达标排放;关停或者搬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
永昌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城镇源治理为主。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深度处理率;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达标排放 | |
九隆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城镇源治理为主。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污水深度处理率 | |
青华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建成区城镇生活点源和面源治理措施为主,防治结合。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强化城市待建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 | |
河图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镇区点源和面源治理措施为主,防治结合。强化城市待建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关停或者搬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 |
板桥镇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城镇源治理为主,兼顾农业农村面源和工业源污染防治。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实现集中处理,同时兼顾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加快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关停或者搬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快散养畜禽污染防治;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达标排放 | |
汉庄镇控制单元 |
一般控制单元 |
以城镇源治理为主,兼顾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实现集中处理,同时兼顾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加快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加快散养畜禽污染防治 | |
金鸡乡控制单元 |
一般控制单元 |
以镇区点源和面源治理措施为主,防治结合。加快集镇污水管网建设,输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观光农业,从源头降低污染源强;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达标排放 | |
永盛街道控制单元 |
重点控制单元 |
以城镇生活源和工业污染防治为主。加快园区污水处理设施计配套管网建设,提高工业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确保达标排放 | |
瓦窑镇控制单元 |
一般控制单元 |
位于北庙水库汇水区,加快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强化非点源治理及生态建设 |
3.2污染排放与水质响应关系建立
基于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特征,选择河流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型来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东河(北庙水库—双桥)水环境容量CODCr3864.09吨/年、NH3-N161.79吨/年、TN193.21吨/年、TP27.71吨/年。
到2020年,到2020年,北庙水库出水水质达到Ⅱ类,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化学需氧量需要削减2585.20吨,削减率40.09%;需要削减氨氮751.75吨,削减率为82.29%;削减总氮726.13吨,削减率为78.98%;削减总磷132.85吨,削减率为82.74%,可以保障东河双桥断面水质达到Ⅳ类标准。
3.3许可排放量分配
采用贡献率分配法,即按照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比例进行分配,由各控制单元的污染物现状入河量占汇水区内入河量的比例作为该污染物允许排放量的比例。
兰城 |
永昌 |
板桥 |
汉庄 |
金鸡 |
瓦窑 |
青华 |
九隆 |
河图 |
永盛 |
合计 | ||
COD |
2020年入河(库)量 |
383.75 |
588.84 |
2150.18 |
863.33 |
405.26 |
83.79 |
480.23 |
354.85 |
580.67 |
558.41 |
6449.29 |
允许排放量 |
218.91 |
328.63 |
1331.08 |
544.67 |
275.30 |
64.45 |
276.93 |
166.80 |
374.48 |
347.28 |
3928.54 | |
削减量 |
164.83 |
260.21 |
819.10 |
318.66 |
129.96 |
19.34 |
203.29 |
188.05 |
206.19 |
211.12 |
2520.75 | |
削减率 |
42.95% |
44.19% |
38.09% |
36.91% |
32.07% |
23.08% |
42.33% |
52.99% |
35.51% |
37.81% |
39.09% | |
NH3-N |
2020年入河(库)量 |
51.55 |
88.89 |
418.59 |
57.54 |
15.60 |
1.55 |
46.25 |
53.53 |
35.69 |
144.35 |
913.54 |
允许排放量 |
10.15 |
10.47 |
48.46 |
15.78 |
4.70 |
1.19 |
11.99 |
13.38 |
10.14 |
36.73 |
162.98 | |
削减量 |
41.40 |
78.43 |
370.13 |
41.77 |
10.91 |
0.36 |
34.25 |
40.15 |
25.54 |
107.62 |
750.56 | |
削减率 |
80.31% |
88.22% |
88.42% |
72.58% |
69.89% |
23.09% |
74.07% |
75.00% |
71.58% |
74.56% |
82.16% | |
TN |
2020年入河(库)量 |
61.38 |
64.26 |
338.59 |
103.81 |
37.61 |
5.75 |
73.95 |
75.41 |
78.28 |
80.31 |
919.33 |
允许排放量 |
10.61 |
11.74 |
64.68 |
19.58 |
8.00 |
4.42 |
12.82 |
11.98 |
15.83 |
37.98 |
197.63 | |
削减量 |
50.77 |
52.51 |
273.91 |
84.23 |
29.60 |
1.33 |
61.13 |
63.43 |
62.45 |
42.33 |
721.70 | |
削减率 |
82.72% |
81.73% |
80.90% |
81.14% |
78.71% |
23.08% |
82.67% |
84.12% |
79.78% |
52.71% |
78.50% | |
TP |
2020年入河(库)量 |
6.65 |
9.63 |
55.94 |
15.16 |
5.78 |
1.06 |
9.44 |
7.31 |
11.29 |
38.31 |
160.57 |
允许排放量 |
1.20 |
1.58 |
9.60 |
3.02 |
1.26 |
0.82 |
1.69 |
1.16 |
2.37 |
5.83 |
28.53 | |
削减量 |
5.45 |
8.05 |
46.33 |
12.14 |
4.52 |
0.24 |
7.75 |
6.15 |
8.92 |
32.48 |
132.04 | |
削减率 |
81.99% |
83.59% |
82.83% |
80.08% |
78.17% |
23.08% |
82.08% |
84.13% |
79.04% |
84.78% |
82.23% |
4 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保山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隆阳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东河双桥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紧紧围绕“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精准治污”的工作思路,围绕“控源截污、节水活水、生态修复”为重点,减少水污染分子,增大水资源分母,以强化水环境管理为支撑。突出重点与全面统筹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监管措施相结合,系统推进治污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持续改善并稳定达标的目标要求。
4.1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4.1.1 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工业结构。加快制定《保山市工贸园区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保山市工贸园区产业发展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创新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管理的主要依据,并对负面清单所列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加快培育壮大现有支柱产业,加快轻纺、电子信息机大数据、现代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资源加工等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切实推动产业结构向“两型三化”方向转型发展。(牵头单位: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永盛街道、各相关企业)
加快发展都市田园休闲农业。积极培育水稻、玉米、油菜、蚕桑等农业产业,加快形成“两轴三片多区域”的国家级高标准农业园区。以万亩观光农业建设为契机,加快花卉、经济林果、园林绿化苗木和生态水产养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以万亩农业生态观光园建设为重点,加快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各流域服务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集展示、交易、仓储、集散、加工、货运、配送、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批发交易配送模式,建设小永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自驾旅游线路,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区旅游发展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各乡镇街道)
4.1.2 优化空间布局
优化城镇布局。加快构建“一城四镇,一廊两带,三区”的城镇空间架构。加快建成区“退二进三”,加快现有工业企业的搬迁,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企业。加快推进工业、土地资源、生产要素向“一条主轴、六大簇团”集中,推进工业发展重心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牵头单位:区住建局、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区环境保护局、区水务局)
科学规划布局工贸园区。加快形成“一轴串联、三廊镶嵌、一核统领、四片相生”的园区结构,加快产城融合,形成七大产业功能片区。在工贸园区以外,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工业项目。在产业向园区聚集的同时,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加快工贸园区各片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生态工贸园区。(牵头单位: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永盛街道)
优化农业布局。形成“一核四心两带四区”的结构,“一核”即是万亩青华海湿地恢复工程的万亩荷塘休闲生态旅游核心,“四心”为河图农业示范区发展中心、金鸡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板桥历史文化发展中心,“两带”为休闲农业产业带和历史文化旅游带,“四区”为规划农业发展区、坝区田园农业发展区、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区和风景旅游发展区。(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1.3 推进循环发展
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审核机制,扩大自愿审核范围,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使用、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重点企业实施强制性审核。持续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认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继续推动工贸园区生态化改造。(牵头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环境保护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
4.2 强化城镇污染治理
4.2.1 强化城镇污水收集处理
加快城镇管网建设改造。建设东河沿线截污管网,优先对生活污水和工业企业污水排口进行封堵,确保旱季生活污水全收集,减少雨季溢流量,确保生活污水入管进厂。完善配套东河及红花河、西大沟、大小桥河等河(沟)两岸居民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以城北片区、城南片区和东城区污水管网收集盲区完善和老城区节点改造为主,加快对错接、漏接管网进行改造,实现管网排水体系的优化。加快板桥、金鸡、汉庄集镇污水处理收集管网建设。(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昌源水务公司、区环境保护局,责任单位:板桥镇、金鸡乡、汉庄镇)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展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适时将尾水排放标准由GB18918-2002二级标准提升至一级A标。在胡家庙中学南侧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规划期内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天,远期达到14万立方米/天,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加强污水处理厂联合调度,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环境保护局、昌源水务公司、青华街道、辛街乡)
4.2.2 强化城镇生活垃圾处置
加快垃圾分类收集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大力宣传、鼓励和促进节约型消费方式,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减缓垃圾增长速率。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在中心城区和青华湖、东山、青华海等旅游景点以及新建社区等地优先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并逐步带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全面开展。按照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荧光灯管、温度计等)、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垃圾(如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包装物等)。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居民自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委宣传部、区环境保护局、区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企事业单位)
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转运系统建设。改造老城区内的垃圾房、转运站、压缩站等,适应和满足生活垃圾分类要求。鼓励采用“车载桶装”等收运方式,避免垃圾分类投放后重新混合收运。新建41座小型垃圾收集站满足垃圾分类转运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的城南垃圾中转站、海棠路垃圾中转站、北八路转运站,使之具有分类转运功能。在城区新建垃圾分类中转站5座建设,包括青阳组团、青华湖组团、象山路、建设路、工贸园区,新增垃圾分类中转能力410吨/天。(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3加快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4.3.1 加快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
东河沿线村庄污水纳入规划建设的东河截污干管,集镇附近村庄污水收集后纳入集镇管网。对于人口规模小,污水产生量较小,或位于半山区,距离河道等水体较远的村庄,污水收集依托地形和原有排水沟,按照“拼户、分片,就近、就地”原则,建设截留式合流制污水收集系统,实施村庄“三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3.2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系统
巩固汇水区垃圾收集转运成效,重点对垃圾收集清运系统查漏补缺,配置户用分类垃圾桶6318个,垃圾房46座,垃圾斗26个,塑料垃圾桶78个,钩臂式垃圾车4辆,机动车三轮车7辆,垃圾清理工具42套,生活垃圾转运站(含压缩车)7座,转运规模15吨/天。(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3.3 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根据《隆阳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方案》,科学合理布局养殖业。禁养区内,全面禁止规模化畜禽养殖,逐步搬迁或关停禁养区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限养区内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新建、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确保已有养殖场的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2018年底前完成隆阳区兰春利养殖场、保山市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公司等1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或者关停工作。(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环境保护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畜禽养殖企业)
养殖场(小区)可结合养殖规模、农村能源需求、周边消纳粪便耕地面积等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粪污处理模式,禁止养殖粪便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加快散养畜禽污染防治,建设化粪池,配套建设费堆肥间,覆盖30%以上养殖家庭户,实现散养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环境保护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畜禽养殖户)
4.3.4 强化农业生产源污染防治
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结合农村农业废弃物和人畜粪便资源化,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提高土壤肥力。加快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区环境保护局、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逐步配备自动虫情测报灯、自动计数性诱捕器、病害智能监测仪等现代监测工具。因地制宜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高效常温烟雾机等现代植保机械,提高喷雾对靶性,提高农药利用率。(牵头单位: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区环境保护局、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4 优化水资源保护调度
4.4.1 保障生态用水
加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管理,加快北庙水库连通工程,增加坝区供水量。合理配置北庙水库、龙王塘、龙泉门、大海子、龙塘水库、大坝水库、拦河坝水库、大堡子水库、石夹水库等水库泄水量,结合城市再生水供给,在保障生活饮水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态用水,确保坝区主要河道旱季最基本的生态流量,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牵头单位: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区环境保护局、各乡镇街道)
4.4.2 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加快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强化集中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和配套回用管网的建设,提升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提升尾水水质,扩大尾水再生利用的途径。开展中心城区中水回收利用,依托污水处理厂,规划期内建设2.75万立方米/天、远期建设7.35万立方米/天的中水回用设施,并配套建设中水回用干管92.27千米。城市景观(如青华海)、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景观等用水要优先使用再生水。(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发展改革局、各乡镇街道)
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加强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限制水资源消耗强度大的项目建设,扩大再生水使用范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除食品等特殊行业外,具备使用再生水条件但未充分利用的工业项目,不得批准其新增取水许可。(牵头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配合单位:区水务局、区环境保护局、区发展改革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强化雨水资源化利用。在青阳片区(东侧紧邻堡东路,西邻田园风光带,北至象山路,南至南城大道,面积约8.45平方千米)和工贸园区部分区域(北至南城大道,南至沙丙公路、东邻堡东路,西至田园风光带面积约为7.86平方千米),实施雨水收集工作。(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河图、永盛街道)
4.4.3 推动水资源节约利用
发展节水农业。继续推进农业节水改造项目,加强渠道防渗处理,提高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积极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灌用水效率。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低耗水高新产业以及生态保护型旅游业。建设高效节水农业5.9万亩,到2020年底,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牵头单位:区农业局、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加强城镇节水。加快城镇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对运行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基准期和旧城区老化严重的供水管网,实施更新改造。强化节水宣传教育,全面推广公共建筑、家庭节水器具,禁止销售、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和设备。加快推进节水型企业(单位)和节水小区创建工作。(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水务局、区市场监管局、永昌水业、昌源水务公司、正源水厂,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加快工业节水。继续优化产业结构,限制并逐步淘汰、关停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加快淘汰落后的高耗水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发展节水型工业,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生产和推广低耗水的产品,不断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间接冷却水循环率,。牵头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工业企业)
4.4.4 严格水资源管理
严格执行水资源保护的“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和“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实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牵头单位: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5 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4.5.1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隆阳区人民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强化企业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排查并公布不达标工业污染源名单,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企业予以“黄牌”警示,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建立“黄牌”、“红牌”企业名单,每季度向社会公布。制定重点行业限期整治方案,升级改造环保设施,确保稳定达标。(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责任单位:各工业企业)
4.5.2 提高环保准入门槛
严禁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东河干流沿岸严格控制化工、食品加工等项目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仓储等设施。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定期向社会发布淘汰名单、工作计划及任务完成情况。(牵头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各乡镇街道,责任单位:各工业企业)
4.5.3 加快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1)加快园区污水管网建设
建设保山工贸园区应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拟建于隆阳区大湾村,污水厂采用水解酸化+改良A2/O工艺+絮凝沉淀+过滤工艺,规划期内污水日处理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远期污水日处理规模为7.0万立方米/天,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配套建设污水管网32.8km。(牵头单位: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永盛街道)
4.5.4 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
隆阳区范围内一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一切排污单位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开展自行监测,落实治污减排、环境风险防范等责任。(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排污单位)
4.6 加快生态修复
4.6.1 优先保护水源地
强化北庙水库风险防控,编制大保高速公路北庙水库段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科学合理增设或加固路面截污排水管网、污水收集池和沉淀处理池及公路两侧拦水带、防碰墙等,切实有效防止大保高速公路北庙水库段交通肇事污染水库水源。加快农村“两污”设施建设,建设西河村村落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加强水源地监管,到2020年,确保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区环境保护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林业局、区农业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责任单位:板桥镇、兰城街道、永昌街道)
4.6.2 加快万亩青华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
加快万亩青华海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利用湿地污水净化功能,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和未完全收集生活污水污染负荷。以青华海截污体系的完善为基础,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升级,水质需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补给水量为3万立方米/天。强化沿湖截污体系建设,依托道路“雨污分流”管网,实现环湖截污管网的贯通,确保污水和周边片区雨水不进入青华海湖体。(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林业局,配合单位:区环境保护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财政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河图街道、青华街道)
4.6.3 继续开展河道水环境整治
河道综合整治以控源为本、优水为先,兼顾生态修复与保育,主要开展截污导流、再生水补给、生态修复、落实“河长制”等。对东河干流排污口实施封堵,依托东河截污干管,将污水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进一步加强对各条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研究,综合北庙水库连通工程、第一、第二、第三在再生水厂和河道上游水库泄水,制定河道补水“一河一策”方案。实施河道岸线畅通工程,完成东河河道两侧20-100米范围全面绿化,严格控制绿化树种,力争绿化树种本土化。(牵头单位:区水务局,配合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环境保护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6.4 强化陆生生态修复
加快推进万亩东山植被恢复工作,加快面山生态修复。通过造林绿化、封育管护、中幼林抚育等措施,着力增加森林植被;对坝区范围内“五采区”进行封停,并逐步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措施,进行植被修复。(牵头单位: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区林业局,配合单位:区水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6.5 整治城市黑臭河道
梳理河道污染情况,按照“一河一策”的方式采取控源截污、水质恢复、生态修复和水体净化等技术整治黑臭水体。摸清黑臭水体截污管网建设情况,梳理和衔接河道上游与下游、主河道及其支流、河道截污管及片区管网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采用控源截污技术,查漏补缺,完善河道周边截污管网,同时实施内源控制,清除河道污染底泥、垃圾和生物残体。(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环境保护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昌源水务公司,责任单位:九隆街道、永昌街道、兰城街道、青华街道、汉庄镇)
4.6.6加快海绵城市建设
按照《保山中心城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全面开展雨水收集利用,推进隆阳区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原则,结合旧城更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解决城市内涝、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和选用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湿地、透水铺装、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减少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强城市对水环境和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牵头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7 加强水环境管理
4.7.1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对偷排偷放、非法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非法处置危险废物、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设施、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恶意违法行为,依法严厉处罚,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市公安局隆阳分局、区纪委监察局、各乡镇街道,责任单位:各工业企业)
加强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充实隆阳区环境监管执法力量,各乡镇要配备分管环保工作领导和专职或兼职环境监管人员,推动环境监管工作向农村延伸。选拔一批业务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的骨干充实到环境监管执法队伍,优化人员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
4.7.2 完善监测网络
强化环境监测能力的建设。适时优化调整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点位),适时增加监测频率,不断完善隆阳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到2020年底,建成流域统一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形成水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水务局、各乡镇街道)
实行水环境监管“网格化”。强化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增加监测断面,在北庙水库、龙王塘、龙泉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结合河长制考核要求,在东河干流及其支流设施乡镇考核断面,积极引入第三方环境监测,补充环境监测能力的不足。(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区卫生计生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4.7.3 完善协作机制
健全跨部门、区域、流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流域上下游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牵头单位:区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水务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隆阳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法制办、区地税局、区城镇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区卫生计生局、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
5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汇水区范围内拟实施39项重点工程,总投资93.47亿元,其中,拟申请上级财政资金12.38亿元,地方及社会资金81.09亿元。项目实施后,可有效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分别为6902.11吨/年、418.11吨/年、1043.48吨/年、87.29吨/年。
表5-1 东河双桥断面重点工程及投资
序号 |
项目类型 |
项目数(项) |
项目投资(万元) |
占总投资比例(%) | ||
总投资 |
拟申请上级资金 |
地方及社会资金 | ||||
1 |
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类项目 |
10 |
79067.45 |
15813.49 |
63253.96 |
8.46% |
2 |
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类项目 |
2 |
5260 |
1052 |
4208 |
0.56% |
3 |
工业污染防治类项目 |
2 |
28052.56 |
24.00 |
28028.56 |
3.00% |
4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 |
9 |
68221.56 |
13644.31 |
54577.25 |
7.30% |
5 |
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类项目 |
5 |
317982.15 |
16714.51 |
301267.64 |
34.02% |
6 |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类项目 |
2 |
57688.94 |
900 |
56788.94 |
6.17% |
7 |
水资源优化调度类项目 |
7 |
377384.3 |
75476.86 |
301907.44 |
40.37% |
8 |
环境管理类项目 |
2 |
1100.0 |
220.0 |
880.0 |
0.12% |
合 计 |
39 |
934756.96 |
123845.17 |
810911.79 |
100.0% |
6 目标可达性分析及风险分析
6.1 目标可达性分析
随着本方案的实施,一系列污染防治项目的建成运行,2020年,汇水区污染物削减能力将提升到化学需氧量13487.00吨/年、氨氮1121.90吨/年、总氮2090.00吨/年、总磷292.69吨/年。2020年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污染负荷总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3379.91吨、氨氮114.50吨/年、总氮151.42吨/年、总磷11.51吨/年。污染物排放量均小于环境容量,东河双桥断面水质可达到Ⅳ标准。
6.2 风险分析
(1)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保护矛盾日趋加剧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北庙水库是保山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又是保山坝区农灌的最主要水源,在生产生活活动需水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其下泄水量难以保障。合理调控管理水资源,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水质稳定达标,压力大,任务艰巨。需加快建设北庙水库连通工程,并适时启动澜沧江提水工程,科学合理确定北庙水库泄水量,确保东河生态需水量。
方案提出的截污治理与污水处理工作任务艰巨,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规划工程,工作时间紧,任务量大,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工程的实施存在一定的难度。方案实施期内,隆阳区要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申请上级资金,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确保污染防治工程的实施。
东河双桥断面汇水区市政管网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等方面涉及到保山市权限。同时,汇水区内永盛街道属于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托管,隆阳区层面上协调存在一定难度。隆阳区要不断向保山市汇报,加强与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的协调,确保方案提出的工程顺利实施。
7 保障措施
强化隆阳区人民政府责任主体,对辖区的水环境质量负责。把水体达标目标指标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落实环保终身责任追究制度。一切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大企业违法排污处罚力度。
东河双桥断面达标方案工作应纳入隆阳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实施重大项目的融资渠道,积极探索环境综合服务第三方运营。强化资金管理,制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
建立东河双桥断面达标方案联席会议制度,促进部门间协作配合。建立对本方案落实情况定期开展检查制度,定时将工作开展情况并报送区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将水体达标与隆阳区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挂钩管理。
探索和尝试委托第三方建立档案库。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期评价工程项目绩效、项目实施进展、水质改善情况、环境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增加滚动修编环节,提高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完善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6)推动社会共治
强化环境宣传教育,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保障公众环境权益,确保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畅通公众参与渠道,保障鼓励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企事业单位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行为进行监督。加强宣传动员,构建全民行动格局。
附表 东河双桥断面水体达标方案重点项目表
序号 |
项目名称 |
服务对象 |
责任单位 |
建设周期 |
工程规模或主要建设内容 |
投资情况(万元) |
拟实现的环境效益(吨/年) |
项目进度 |
项目批复文件 |
备注 | ||||||
县区 |
目标水体 |
项目总投资 |
其中:拟申请上级财政资金 |
地方及社会资金 |
化学需氧量 |
氨氮 |
总氮 |
总磷 | ||||||||
东河双桥断面合计(39项) |
934756.96 |
123845.17 |
810911.79 |
6902.11 |
418.11 |
1043.48 |
87.29 |
|
|
| ||||||
一、城镇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类项目(10项) |
79067.45 |
15813.49 |
63253.96 |
2117.00 |
212.61 |
401.50 |
37.60 |
|
|
| ||||||
1 |
隆阳区城区污水管网完善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19 |
在城北、城南、青华海、青阳片区建设污水管网,对老城区合流制管网进行改造,建设污水管网146.73千米,其中d400管23640米,d500管48600米,d600管44000米,d700管2150米,d800管12600米,d1000管7100米,d1200管2750米,d1350管857米,d1500管1400米,d1800管3630米 |
35845.19 |
7169.04 |
28676.15 |
|
|
|
|
|
|
|
2 |
隆阳区城区排水管网节点改造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18 |
加强城区排水管网普查,摸清排水管网上下游管径不匹配、管网错接、漏接、支次管和干管、庭院管网与市政管网不能有效衔接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加强调查与研究,科学论证,加快实施节点改造工程,确保管网的连通和畅通,提高污水收集率 |
1200 |
240 |
960 |
|
|
|
|
|
|
|
3 |
隆阳区城区支次管网和庭院管网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20 |
在城区管网普查的基础上,加强对支次管和庭院管网进行详细摸底,在主要市政道路雨水管、污水管建设运行后,对庭院管网和支次管进行彻底改造,确保小区和庭院雨污分流 |
600 |
120 |
480 |
|
|
|
|
|
|
|
4 |
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昌源水务 |
2016-2019 |
在辛街胡家庙中学南面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工程,新增污水处理厂规划期内规模为4万立方米/天,远期规模总共为14万立方米/天,A/A/O生化工艺+活性砂过滤作为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处理采用好氧堆肥工艺;配套建设DN800- DN1500钢筋砼污水收集管网10.17千米;配套在东河和龙泉路交叉口建设污水提升泵站1座(规划期内3万立方米/天,远期12万立方米/天) |
32820.17 |
6564.03 |
26256.14 |
1042.86 |
54.75 |
104.29 |
13.14 |
前期 |
已编制完成可研 |
|
5 |
保山市中心污水处理厂(二厂)扩建及技术改造 |
隆阳区 |
东河 |
昌源水务 |
2016-2018 |
包括挖潜1.5万立方米/天,使处理规模由1.5万立方米/天提高到3万立方米/天,同时,对现有二级处理规模1.5万立方米/天,增加深度处理系统,增加污泥浓缩池和紫外线消毒设施,污水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 |
2600 |
520 |
2080 |
782.14 |
41.06 |
78.21 |
9.86 |
|
|
|
6 |
保山市中心污水处理厂(一厂)技术改造 |
隆阳区 |
东河 |
昌源水务 |
2016-2018 |
现有二级处理规模4万立方米/天,新建4万立方米/天深度处理系统,增加二座污泥浓缩池、紫外消毒等设施。深度处理采用直接絮凝过滤工艺,处理出水水质达一级A标准 |
1600 |
320 |
1280 |
292.00 |
116.80 |
219.00 |
14.60 |
|
|
|
7 |
隆阳区城区管网维护工程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20 |
加快管网淤积情况调查,加大对管网运行的检查频次,对建设工地周边、城中村、城郊结合部等区域,加大管道清淤、疏通的频次,确保管网输送能力。及时修复或更换破碎、泄漏、沉降错位的管网,确保污水收集效率,降低管网漏损率 |
3000 |
600 |
2400 |
|
|
|
|
|
|
|
8 |
汉庄镇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汉庄镇 |
2016-2019 |
建设汉庄镇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d300管网1250米,d400管网1020米,d500管网560米,d600管网2300米,配套建设φ700PE检查井76个,φ1000PE检查井96个,将接入沙丙路综合管廊污水管最终进入第三污水处理厂处理 |
338.97 |
67.79 |
271.18 |
|
|
|
|
|
|
|
9 |
板桥镇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板桥镇 |
2016-2018 |
建设板桥镇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d300管网6500米,d400管网4200米,d500管网2600米,d600管网980米,d800管网600m,配套建设φ700PE检查井357个,φ1000PE检查井120个,φ1250PE检查井120个,接入东河右岸板桥到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最终进入第二污水处理厂处理 |
682.63 |
136.53 |
546.10 |
|
|
|
|
|
|
|
10 |
金鸡乡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金鸡乡 |
2016-2018 |
建设金鸡乡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建设d300管网1680米,d400管网980米,d500管网770米,d600管网3300米,配套建设φ700PE检查井89个,φ1000PE检查井136个,将污水输送至东河右岸板桥到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最终进入二污厂处理 |
380.49 |
76.10 |
304.39 |
|
|
|
|
|
|
|
二、城镇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置类项目(2项) |
5260 |
1052 |
4208 |
110.03 |
24.09 |
44.88 |
6.08 |
|
|
| ||||||
1 |
隆阳区城区垃圾分类收集站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19 |
在城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站41座,其中,老城区设置7座、城北片区设置13座、青华湖片区设置13座、青阳片区设置8座。规划期内建设33座,远期建设11座 |
1640 |
328 |
1312 |
|
|
|
|
|
|
|
2 |
隆阳区城区垃圾分类转运系统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19 |
改造提升现有的城南垃圾中转站、海棠路垃圾中转站、北八路转运站,使之具有分类转运功能,提升垃圾分类转运能力370吨/天;新建青阳组团、青华湖组团、象山路、建设路、工业园区启动区5座垃圾转运站,新增垃圾分类中转能力410吨/天;配套建设垃圾运输车68辆,其中规划期内45辆,远期23辆。 |
3620 |
724 |
2896 |
110.03 |
24.09 |
44.88 |
6.08 |
|
|
|
三、工业污染防治类项目(2项) |
28052.56 |
24.00 |
28028.56 |
387.71 |
24.94 |
43.04 |
2.60 |
|
|
| ||||||
1 |
保山工贸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 |
2016-2017 |
位于东河北侧,大湾小学东侧,规划谭邑路和南大湾路旁边,规划期内新建处理规模为2.0万立方米/天,远期扩建污水厂,至总规模7万立方米/天,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配套建设污水管网28.3千米,管径DN400-1500,管径600以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径600及以下采用HDPE钢带缠绕排水管 |
27932.56 |
0 |
27932.56 |
387.71 |
24.94 |
43.04 |
2.60 |
在建 |
可研已经批复 |
ppp模式 |
2 |
保山工贸园区垃圾中转站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 |
2016-2020 |
建设工贸园区垃圾转运系统,使之具有分类转运能力,在龙盛路和大湾路交叉口南侧、安盛路和德盛路交叉口东南建设二座垃圾分类转运站,中转规模各为30吨/天,总规模60吨/天 |
120 |
24 |
96 |
|
|
|
|
|
|
|
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类项目(9项) |
68221.56 |
13644.31 |
54577.25 |
2938.16 |
71.94 |
348.81 |
29.49 |
|
|
| ||||||
1 |
保山坝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各乡镇(街道) |
2016-2020 |
对汇水区范围内45个行政村,203个自然村开展农村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近城镇管网的乌龙、板桥、青莲、柳上、化美、河上、东方、郑官、沙河、汉营、汉庄、贾官、沈家、永铸、杨官、方官等12行政村建设管网就近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其余33个行政村拟分期实施,单独或分片区建设污水收集系统,并建设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就地处理。建设断面尺寸300*400—500*600排水沟渠48.2千米、DN300-600排水管147.9千米。“一村一策”建设一体化工艺或者塘表湿地,新增污水处理规模6680立方米/天。 |
18261.99 |
3652.40 |
14609.59 |
141.39 |
2.36 |
11.31 |
1.60 |
|
|
|
2 |
保山坝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各乡镇(街道) |
2016-2020 |
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配置户用分类垃圾桶6318个,垃圾房46座,垃圾斗26个,塑料垃圾桶78个,钩臂式垃圾车4辆,机动车三轮车7辆,垃圾清理工具42套,生活垃圾转运站(含压缩车)7座,转运规模15吨/天 |
3238.26 |
647.65 |
2590.61 |
740.83 |
22.28 |
37.05 |
2.95 |
|
|
|
3 |
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控制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各乡镇(街道) |
2016-2018 |
根据《隆阳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方案》,2018年底前完成隆阳区兰春利养殖场、保山市隆阳区永坤实业有限公司、西山养殖场、隆阳区良种猪实验场、保山农校良种猪场、高海饲养场、板桥街养殖场、保山市养鸡场、夏德柱养殖场、段发新养殖厂、杨兴辉养殖场、张学昌养殖场、杨永达养殖场、尹家坝养殖小区、隆阳区绿源畜牧有限责任公司、隆阳区蒋绍兰养殖场、隆阳区方盛养殖场、隆阳区沙登龙文鸿养殖场、隆阳区李春银养鸡场19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搬迁或者关停工作 |
1900 |
380 |
1520 |
77.17 |
10.07 |
65.96 |
13.65 |
|
|
|
4 |
散养畜禽粪便处置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各乡镇(街道) |
2016-2020 |
加快散养畜禽污染防治,根据养殖规模建设每头日≥0.5立方米或0.04立方米/平方米圈舍面积化粪池,三面支砌盖板或直径10-15cmPVC管,配套建设费堆肥间,覆盖30%以上养殖家庭户,即不低于19387套,实现散养畜禽粪便综合利用 |
23651.31 |
4730.26 |
18921.05 |
1855.54 |
20.86 |
122.72 |
5.93 |
|
|
|
5 |
节水农业推广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 |
2016-2020 |
在保山坝区推广节水农业5.9万亩,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节水改造,推广保护性耕作、农艺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在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推进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到2020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 |
1770 |
354 |
1416 |
|
|
|
|
|
|
|
6 |
保山坝区测土配方施肥推广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 |
2016-2020 |
在保山坝区推广运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5.9万亩,转变施肥方式,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
6000 |
1200 |
4800 |
123.23 |
16.37 |
111.77 |
5.35 |
|
|
|
7 |
保山坝区农业IPM技术推广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 |
2016-2020 |
以控制种植化学农药施用量、保证农产品安全为目标,实施5.9万亩IMP农业技术推广 |
4000 |
800 |
3200 |
|
|
|
|
|
|
|
8 |
保山坝区农业滴灌技术示范与推广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 |
2016-2020 |
示范与推广滴灌技术,减少农田灌溉回归水,在保山坝区建设高效节水农业5.9万亩 |
1400 |
280 |
1120 |
|
|
|
|
|
|
|
9 |
保山坝区生态灌溉沟渠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区农业局 |
2016-2020 |
推广农田生态灌溉沟渠建设,在农田灌溉沟渠内及沟渠两边种植水草,配套建设集水水窖10万立方米,吸收氮磷,达到农田径流水控污减氮的目的 |
8000 |
1600 |
6400 |
|
|
|
|
|
|
|
五、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类项目(5项) |
317982.15 |
16714.51 |
301267.64 |
375.26 |
14.57 |
31.07 |
3.13 |
|
|
| ||||||
1 |
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林业局、住建局 |
2016-2020 |
依托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快青华海东湖湿地恢复,恢复青华海9000亩湿地公园。依托青华路、象山路、景区大道、海棠路等道路“雨污分流”管网,实现环湖截污管网的贯通。开展青华海生态补水,规划期内青华海水量主要由第一和第二再生水厂补给,补水需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环境用水标准,补给水量为3万立方米/天,补给水量为3万立方米/天;远期,北庙水库连通工程实施后,青华湖清水补给由北庙水库提供,补水流量0.35立方米/秒 |
234409.6 |
0 |
234409.6 |
375.26 |
14.57 |
31.07 |
3.13 |
在建 |
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
2020年前完成部分工程,ppp模式 |
2 |
东河(保山坝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永盛街道 |
2016-2019 |
实施东河干流159个生活排污口和4个企业排口整治,将污水导流到东河截污干管;实施河道岸线畅通工程,包括河道两侧各20-100米拆临拆违,建设河道生态带,河堤生态化改造工程 |
35000 |
7000 |
28000 |
|
|
|
|
|
|
|
3 |
东河支流整治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 |
2016-2020 |
对东河主要一级、二级支流西大沟、三台子河、易畴河、五里亭河、城北防洪河、城南防洪河、红花河、城南防洪河、大沙河、化美河、海尾河、大堡子河、小堡子、西庄河、乌龙潭河、小永河、黄沙河、龙王庙河、小沙河、下黄沙河、杨家小河、阿金河进行整治,整治内容包括截污管网的完善,两侧20-50米范围的拆临拆违、河道湿地建设、河道生态恢复和生态补水工程 |
44000 |
8800 |
35200 |
|
|
|
|
|
|
|
4 |
城市黑臭河道整治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九隆、永昌、兰城、青华街道办、汉庄镇 |
2016-2020 |
对红花河、大桥河、小桥河、西大沟、城南防洪河、城北防洪河等河道黑臭进行整治,对红花河保山客运站—入东河口段(约1742米)40-50个排污口整治,在明河段前建设截污堰,将污水截留至保岫东路污水管,清理河道内垃圾和漂浮物2593立方米,将第一再生水厂尾水引入河道明河段,建设生态浮岛5646.8平方米、4座橡胶坝、曝气设施;大小桥河实施生态基工程,包括生态填料1100平方米,填料框架1100平方米;实施活水富氧工程,设置曝气系统15套,实施植物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浮岛800平方米,实施微生物修复工程;城北防洪河设置UDO超微气泡曝气设备16套,其中青华路西侧河段设置10套,青华路——入河口段设置6套;设置UBF生物集成富集膜模块450套,生态浮床507套2028m2,移动式分散污水处理装置一套(位于小屯河入河口,600立方米/天),设置3座拦水坝;城南防洪河清理明河段垃圾和污泥,设置生态基工程,包括生态填料1600平方米,填料框架1600平方米,建设生态堤岸1400平方米;实施活水富氧工程,设置曝气系统15套;建设橡胶坝3座,实施植物修复工程,建设生态浮岛800平方米,实施微生物修复工程 |
3892.55 |
778.51 |
3114.04 |
|
|
|
|
在建 |
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
|
5 |
河道截污系统及补水系统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 |
2016-2020 |
客运站出露口设置截流堰,拆除红花河现有截流堰,将污水引入保岫东路综合管廊进入一污处理,建设红花河补水工程,由保岫东路综合管廊中水管补给红花河;在城南防洪河永昌路处设置截流堰,将污水截留至永昌路污水干管进入二污厂处理;在城北防洪河青华路与象山路交叉口小屯河汇入口后建设截流堰,将河道内污水截流至青华路截污管,进入一污;在西大沟入大沙河前设置截流堰,将污水进入沙丙路综合管廊污水管 |
680 |
136 |
544 |
|
|
|
|
|
|
|
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类项目(2项) |
57688.94 |
900 |
56788.94 |
|
|
|
|
|
|
| ||||||
1 |
北庙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污染防治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板桥、瓦窑镇 |
2016-2020 |
实施北庙水库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强对董达村污水处理设施监管,确保运行正常,建设老营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收集系统,强化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强化大保高速、320国道环境风险防范 |
4500 |
900 |
3600 |
|
|
|
|
|
|
|
2 |
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16-2020 |
建设城市备用水源地,新建甫家水库、长岭岗水库、邱家河水库。在金鸡乡甫家村北侧建设甫家水库,为小(一)型水库,死库容38.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2.6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242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为196.4万立方米,水库枢纽建筑物由主坝、副坝、导流输水隧洞、溢洪道组成;在板桥镇罗寨村建设邱家河水库,为小(一) 型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830.99m,兴利库容137.3万立方米,水库总库容314万立方米,水库坝址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和导流输水隧洞组成;在长岭岗村建设长岭岗水库,为小(一) 型水库,死库容37.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80.2万立方米,总库容362.2万立方米,设计供水量413.5万立方米,水库坝址枢纽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和泄洪输水隧洞组成 |
53188.94 |
0 |
53188.94 |
|
|
|
|
在建 |
保发改农经[2016]519号、保水[2017]5号、保水[2016]337号 |
云南建投ppp模式 |
七、水资源优化调度类项目(7项) |
377384.3 |
75476.86 |
301907.44 |
973.95 |
69.95 |
174.17 |
8.40 |
|
|
| ||||||
1 |
北庙水库连通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 |
2016-2020 |
工程向保山坝区城市和工业供水3743万立方米,包括5个子工程,一、北庙水库引洪渠枢纽工程①在老营引洪区建设2座滚水坝和6.145千米引水渠,设计流量2.0立方米/秒②西庄河引洪区建设2座溢流坝和2段6.108千米引水渠,设计流量1.0立方米/秒③田尾坝引洪区建设5680米引水隧洞,断面尺寸1.5*1.8米,洞身全断面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二、灌渠治理工程①西干渠28.75千米全段修建②中干渠全段20.41千米全段修建③东干渠全段48千米修建;三、青华海生态湿地补水工程,从东河杜家闸引水补给青华海湿地,补水量0.35立方米/秒;四、西邑补水工程,从东河右岸提水供给西邑,供水量302万立方米/年;五、水寨、瓦渡、丙麻输水工程,输水渠道31.786千米,断面1.2*1.4米、1.0*1.2米、1.0*1.0米,0.8*1.0米,隧洞长度5.525千米,断面尺寸1.5*1.8千米,渡槽0.671千米,断面尺寸1*1.2米、1.0*1.0米,倒虹吸长度0.17千米,D800钢管 |
81259.6 |
16251.92 |
65007.68 |
472.07 |
19.77 |
23.60 |
3.39 |
前期 |
已编制完成实施方案 |
|
2 |
澜沧江提水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17-2020 |
包括澜沧江提水至保山坝北片区工程、澜沧江提水至水寨片区工程、澜沧江提水至瓦渡及保山坝南片区工程。设计年供水量11737万立方米,可解决29.95万人、3.20万头大牲畜、15.37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问题,可增加保山坝区水资源量,保障东河生态流量。工程规划设计总流量Q=38596立方米/小时、设计总装机为N=128370kw,采用DN350mm~DN1200mm双面螺旋焊接钢管,提水管道总长为66.90千米 |
196360 |
39272 |
157088 |
|
|
|
|
|
|
2020年前完成前期工作 |
3 |
象山闸建设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17-2020 |
在东河下游干流西邑羊邑北象山建设象山闸,水闸控制上游径流面积880平方千米, 上游多年平均来水量3.74 亿立方米,满足保山工贸园区需水,2030 年象山水闸拟向工业供水1850 万立方米, 水闸设计水位1610m, 对应的库容为45 万立方米, 提水扬程60-70m,建设3孔挡水钢闸门,闸门尺寸为5m×6m |
1200 |
240 |
960 |
|
|
|
|
前期 |
|
2020年前完成前期工作,不包含水闸淹没及提灌泵站投资 |
4 |
保山坝南部片区河库连通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相关乡镇(街道) |
2017-2020 |
在大沙河上、岩箐小河上新建取水口将大沙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水量引入朝阳沟, 通过朝阳沟总干渠对沿线大海子水库、彭海水库、三坝水库、干海子水库、七一水库、石花洞水库、拦河坝水库进行充蓄, 构建大沙河及下游7 个水库的河库连通工程, 补充保山坝南部片区供水。大沙河引水口位于青岗坝村上河村附近, 设计引水流量为1.0立方米/秒,引水线路采用管道引水,岩箐小河引水口位于下岩箐村上游900m 处, 设计引水流量为0.3立方米/秒。大沙河引水线路与朝阳沟连接后,在岩箐小河入口处与岩箐小河引水线路汇合, 总设计引水流量为1.3立方米/秒, 多年平均设计引水量1513 万立方米。构建大沙河及下游7 个水库的河库连通工程,补充保山坝南部片区供水。并对彭海水库、三坝水库、七一水库、干海子水库进行改扩建,新建大沙河引水工程 |
60686 |
12137.2 |
48548.8 |
|
|
|
|
|
|
2020年前完成前期工作 |
5 |
保山中心城区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
隆阳区 |
东河 |
永盛街道 |
2016-2020 |
在青阳片区(东侧紧邻堡东路,西邻田园风光带,北至象山路,南至南城大道,面积约8.45平方千米)和工贸园区部分区域(北至南城大道,南至沙丙公路、东邻堡东路,西至田园风光带面积约为7.86平方千米),实施雨水收集工程,建设Dn500-2500雨水管7.62千米,排洪箱涵1300米,截洪沟3700米,防洪沟4200米。其中,近期实施保山一中、保山人民医院、公安局、教师安居工程、复烤厂以及青阳路与堡城南路之间的地块 |
34278.7 |
6855.74 |
27422.96 |
|
|
|
|
前期 |
已编制完成初设 |
|
6 |
保山中心城区再生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 |
2016-2019 |
开展中心城区中水回收利用,依托第一、第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第一、第二、第三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近期建设2.75万立方米/天、远期建设7.35万立方米/天的中水回用设施,并配套建设中水回用干管92.27千米,其中,北七路中水管7.5千米、保岫东路中水管7.5千米、沙丙路中水管9.5千米、景区大道中水管7.6千米、青堡路中水管7.73千米、东环路中水管7.74千米依托综合管廊建设,本项目主要建设东河中水干管16.9千米、大保高速中水管11.9千米、永昌路中水管8.4千米、正阳路中水管7.5千米 |
3500 |
700 |
2800 |
501.88 |
50.19 |
150.56 |
5.02 |
|
|
|
7 |
《保山坝区水系规划》编制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 |
2017-2020 |
编制《保山坝区水系规划》,对各条河流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研究,综合北庙水库连通工程、沧江提水工程、第一、第二、第三在再生水厂和河道上游水库泄水,制定河道补水“一河一策”方案,保障各河道尤其是枯水期的最小生态需水量,恢复河道生态系统 |
100 |
20 |
80 |
|
|
|
|
|
|
|
八、环境管理类项目(2项) |
1100 |
220 |
880 |
|
|
|
|
|
|
| ||||||
1 |
隆阳区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 |
隆阳区 |
东河 |
区水务局 |
2016-2020 |
加快隆阳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包括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能力、土壤监测能力、有机物监测、危险废物监测能力建设;加快监察能力建设,力争规划期内达到西部三级标准 |
600 |
120 |
480 |
|
|
|
|
|
|
|
2 |
污水处理厂联动运行系统研究 |
隆阳区 |
东河 |
区住建局、昌源水务、永昌水业、保山工贸园区 |
2016-2020 |
通过系统模型分析,进行管网和节点改造,实现管网、泵站、第一、第二、第三和工贸园区污水处理厂间的联动运行,提升污水处理厂环境绩效 |
500 |
100 |
400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