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后期病虫害防治建议

索引号
01525707-9-/2020-0901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0-09-01

8月26日以来进行了次热区(蒲缥)及粳稻区水稻病虫害的田间调查,目前次热区水稻生育期为灌浆乳熟期,粳稻区水稻为抽穗至灌浆期。水稻已进入后期病(穗瘟、白叶枯病)虫(二代螟虫、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水稻叶稻瘟总体上轻发生,其中以历年老病区发生较为突出,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水稻白叶枯病轻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同期,虫害轻发生,发生程度轻于上年同期。具体发生情况如下:

一、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一)水稻稻瘟病  发生面积0.88万亩次,防治4.42万亩次。轻发生,发生程度略轻于上年同期。主要发生区域为历年老病区(老营)。平均病田率26.7%,病叶率12.5%,病指3.4。预计穗瘟中等偏轻发生。

(二)水稻白叶枯病  发生面积0.8万亩次,防治2.2万亩次。轻发生。目前发生区域为蒲缥(双河)及保山坝区南部水稻。平均病田率23.3%,病叶率10.1%,病指3.0。

蒲缥水稻白叶枯病田率30%,病叶率11.7%,病指3.7;保山坝区南部水稻白叶枯病田率16.7%,病叶率8.5%,病指2.3。

(三)水稻螟虫  发生面积11.96万亩次,防治14.1万亩次。发生较突出区域为保山坝区南部、二半山区及以蒲缥为代表的次热区。预计二代螟虫中等偏轻发生,局部区域中等发生。

二、气候因素

受两高间辐合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8月18日我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其它时间以小雨天气为主。旬平均气温21.1℃,比历年同期偏低0.1℃。旬降水量137.2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71.1毫米。日照时数14.4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少33.0小时。旬极端最高气温26.9℃,极端最低气温15.8℃。日最大降水量为115.5毫米,气象条件有利各种病害的爆发。

三、发生趋势

根据目前全区水稻病虫调查与统计结果,结合水稻病虫发生规律、品种布局、历年气象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全区稻瘟病中等偏轻发生、白叶枯病中等偏轻发生、螟虫中等偏轻发生。目前水稻已进入生育后期,应有效预防穗瘟、白叶枯病、白穗。

四、防治建议

根据当前农作物病虫发生特点,结合农作物生育期及气候条件分析,就水稻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各乡镇农科部门要加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普查力度,做好水稻(穗瘟、白穗、白叶枯病)的监测指导。指导农民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控氮保磷增钾补微),水稻要苗足及时撤水晒田,以控制群体,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增强植株抗病性、抗倒性、抗虫性,从而达到减轻发病和害虫发生程度的目的。

(二)抓住最佳防治时期,有效提高防治效果。水稻穗瘟防治时间为水稻零星抽穗5%左右防治一次,叶瘟发生重的田块齐穗期再补防一次;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区域抓住当前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药剂防治,发生重的田块连续防治2次,每隔7天一次;二代螟虫(白穗)的防治时期为水稻破口期,做到破口一块防治一块。

(三)加强安全用药指导,有效推广防治方法。穗瘟选用嘧菌酯、75%三环唑等;白叶枯病选用叶枯宁、中生菌素、噻菌铜等;螟虫、稻飞虱防治选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虫酰肼、巴丹,吡蚜酮等。稻鱼共生稻田选用:粘颗苏云菌(苏云金杆菌)、噻菌铜、75%三环唑。不管防治何种病虫害,掌握安全用药间隔期,打药、兑药时要戴口罩和手套,以防中毒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