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西邑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 索引号
- 01525767-7-/2022-0315007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西邑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3-15
西邑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西邑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乡直各部门、中心小学、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
经西邑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现将《西邑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邑乡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5日
(此件可公开)
西邑乡2022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方案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保山市人为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及《保山市隆阳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规定,为切实做好西邑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西邑乡实际,制定本防灾减灾方案。
一、2021年度西邑乡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全乡无重特大地质灾害事故和人为地质灾害责任事故发生。
(二)地质灾害基本特点
与多年同期持平,属正常年。
二、2022年西邑乡地质灾害预测
(一)预测的主要依据
1.降雨量:根据保山的气象气候和历年的降雨量分析,5月份以前大部分地区正常略偏少;将在5月下旬开始至10月底为主汛期,降雨量大部正常略偏多;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影响极度天气频繁出现,去年一直持续干旱,后期雨水相对集中在9—10月,今年汛期极可能出现连雨天气和局部大到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
2.地震:近年来,全球板块地质构造处于活跃期,地震频繁。西邑辖区内近年来虽然没有发生较大地震,但如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根据西邑的地势处于山高坡陡,势必加剧原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性并可能产生新的隐患。
3.地质环境:我乡地貌多为高山深切割陡坡地貌,易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近年来乡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乡镇建设快速发展,客观上造成植被的破坏,增加了高陡边坡和废渣弃土的数量,将不断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二)预测结果
全乡地质灾害高易发期为6—10月。在建工程的开工建设和矿山生产诱发人为地质灾害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二)重点防范地理区域预测
罗汉村安山组滑坡;老吴寨村冷水箐组滑坡;熊洞村芦子箐一、二、三组滑坡;真峰村八组滑坡;小羊邑村小羊邑五组、小羊邑六、七组滑坡;竹林村五、六、七组滑坡;党麻村桥头组滑坡;鲁图村五组岩子组、三组酸芭林、坦巴寨组、大山脚组滑坡;红土村七组长田头、六组大坝口、三、四组对门山滑坡;西邑社区付家寨组滑坡;大庄南村四、五组滑坡;赵寨八组、九组、十一组、十二组、十三组滑坡;集中村四组地面滑坡、胡家一、四组塌陷;下坝社区西坝一、二、三组娃娃坟脚、下坝社区西坝一、二、组山神庙脚滑坡,村庄坐落地点土质疏软,排水不畅,易发生滑坡、崩塌、塌陷灾害。
(三)重点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西邑乡砂石场较多,分布范围广,若防护措施不当或超负荷运营,有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
(四)重点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预测
“竹林子水库”、正在建设工程项目及“西邑等4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工程项目结束后存在地质灾害风险。
(五)重点防范的公路地质灾害
近年来乡村公路建设迅猛掘起边坡高且陡,弃土堆放不规范,易发生坍塌、滑坡、泥石流。
三、重点防范期
根据气候特征及地质灾害发生历史,结合对近年来的气候异常情况分析,确定我乡地质灾害防治以主汛期(6-10月)为重点防范期。
四、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措施建议
2022年我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建立并切实运转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巡查和监测预警工作,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或重大险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因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此,应落实好以下措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落实好群测群防措施。各村(社区)、乡直各单位、中小学校、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要对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已确认的灾害隐患落实监测责任人及具体执行监测任务的监测负责人。监测负责人要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文化素质且具有通讯工具的人担当,对选定的监测人员,要签订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填写防灾工作明白卡,使其明白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根据辖区或管理责任区内存在隐患的具体情况,详细制定并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保证采取“三条措施”。
“四项制度”:
(1)层层负责制度:建立三级监测网络(即乡、村、组)。自然资源所负责到每一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督促指导监测人员搞好监测、防范预报工作并做好监测台账记录。
(2)汛期值班制度:在汛期值班人员要明确值班地点、联系电话,保证通讯畅通,保证每天的信息沟通、反馈。
(3)险情巡查制度:对已知隐患点,监测负责人汛期要轮流值班,24小时进行险情巡查,主要观测异常降雨、地面开裂、土体蠕动、树干倾斜、山洪暴涨、异常惊响等灾害前兆和诱发因素,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临灾前兆立即报警,同时转移群众至安置地带;对客观上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人口居住区附近地域,每个自然村要确定一至二名巡查人员在汛期进行定期巡查,发现新隐患要及时采取监测措施并向上级政府组织和自然资源部门报告。
(4)灾情速报制度:包括灾前的紧急情况报告和发灾后的情况速报两方面。发现临灾前兆或异常,要在第一时间报警,迅速转移群众,并尽快向上级和自然资源部门报告。一旦灾害发生,基层部门尽快逐级上报,对灾情(包括灾害规模、诱发因素、伤亡数字、财产损失等)要尽量准确。乡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接到灾情报告后要立即向区级抢险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领导小组根据灾情决定启动应急预案。
“三条措施”:
(1)简易观测措施:灾害隐患点要建立简易观测设施,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地裂缝两侧钉桩做裂距和落距变化观测;泥石流沟做降雨、沟水水位、泥位和流速观测。按要求做好记录,妥善保存好记录资料,以便检查和分析研究,判断威胁程度。
(2)灾前预警措施:灾害前兆或紧急情况出现后,监测负责人要立即上报,并发出警报。对群测群防点要配备警报器材、确定报警信号,让群众熟悉了解信号能及时作出反应。
(3)紧急避让措施:对每个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灾害隐患点 ,都要制定出迅速有效的避让措施和撤离路线、场所,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可以安全撤离。要填写避险明白卡给每户受威胁的群众,使之明白了解听到报警信号后的撤离路线、避灾场所,必要时可进行演习。
(二)做好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确认。各村、各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应对辖区和管理职责区内已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完全掌握监控、排查,并在汛期安排专人进行经常性的宣传,确定有无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出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自然资源部门汇报,由自然资源局组织专家确认,并决定是否列入群测群防网络。
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是及时发现隐患、有效化解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各村、矿山及重要工程建设单位要将确定的巡查区域监测人员在年度防灾减灾信息向自然资源部门汇报,并按要求填报做记录,资料归档妥善保存。
(三)严格搞好工程建设当中灾害的监管和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住建部第44令)及《保山市人为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矿山、重点项目工程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其根据主人区的年度防灾减灾方案和防灾应急预案,成立相应的应急机构,并与乡政府应急机构接轨。对已形成的人为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令责任单位限期治理,消除隐患。
(四)加大投入,安排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落实群测群防经费:乡政府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切实对每个灾害隐患点建立观测设施、配备报警器材补贴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确保监测预警和巡查工作落到实处,经检测未建立观测设施、未配备报警器材的、监测和宣传无记录的,将取消补助经费,并通报批评。
(五)加大宣传教育,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执法力度。各村委会、防灾减灾相关责任单位要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科普知识,防灾、避灾常识,使广大群众了解正确应对地质灾害的方法,并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地质灾害防治意义的认识,增强防灾法治意识。同时要严格控制破坏环境的开发项目,坚持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各村要制定村规民约,对非煤矿山擅自挖砂、取土、采石行为加以禁止,加强管理,发现建设举报,防止因私挖滥采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六)积极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的培训和应急演练。乡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每年进行必要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紧急避险应急演练,要使广大干部群众熟悉预警信号、预定的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临灾应对能力,树立正确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科学的防灾常识。
(七)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
经排查西邑乡2022年共有2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32名监测员,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监测、预防责任人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