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历史名人(隆阳部分)选列一
- 索引号
- 01525685-0-12_Z/2016-0213004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其他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4-11-10
柳貌,公元前1世纪人。哀牢国晚期国王,哀牢王九隆的嫡系后裔。哀牢晚期尚处于原始部落制和奴隶制社会。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时,柳貌曾派遣身为“渠帅”的儿子扈栗,发动了进攻鹿茤的“收复”战争,惨遭大败。其后20余年,柳貌长期积极发展与汉期的友好关系,逐步深刻感知了汉王朝统治下封建社会广大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国势强盛,于是召集被高山大川阻隔于各地的77路邑王商讨后,毅然决断统率全民和平归属中国,派遣扈栗为特使赴京“奉献”并向汉王朝深致归属诚意。汉明帝高度赞许,于永平十二(公元69)年以其地并原已归汉的不韦、巂唐、比苏等县,设置了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华阳国志》),郡治在今隆阳区。我国大西南疆域由此奠定,南方丝路由此得以畅通,聚居哀牢地的许多民族自此成为中华民族成员,哀牢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自此得以快速发展。哀牢归汉设郡成为朝野盛事,汉明帝在宫廷庆典中隆重庆祝了“绥哀牢,开永昌”(班固《东都赋》)。历代史家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哀牢归汉和平统一功臣—扈栗
扈栗,公元1世纪人。哀牢国王柳貌长子,前期为统理哀牢国东部的渠帅,哀牢内属期间继承柳貌王位。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扈栗受命率水陆大军进攻鹿茤,大败,双方关系紧张。他与汉王朝积极疏通、斡旋后,经柳貌同意割让出邻连不韦县的一片疆土,由他率其地族民17659人请求归属了汉王朝。汉王朝册封他为“君长”,依靠他去管理哀牢政事。他与汉王朝地方政府真诚合作20年,哀汉官方特别是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活跃,和平统一思想在哀牢国日趋深入人心。其后他代表柳貌与汉王朝谈判,达成了哀牢举国归汉的全面协议。公元68年冬,他长途跋涉到成都向益州刺史陈述哀牢国情,后到洛阳进献贡品和杨终代写的《哀牢传》,并参加了汉明帝为“绥哀牢,开永昌”举行的宫廷盛典,善始善终地完成了哀牢和平统一工作任务。
3、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
郑纯(?-77),东汉名宦。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人。汉代在周边新归属的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属国”,属国行政长官称都尉。公元前2世纪末期,西汉武帝在今云南设置了益州郡。东汉永平十(公元67)年将洱海周围三个县和澜沧江两岸原属哀牢国的比苏、不韦、嶲唐三个县合设为益州西部属国,派郑纯为都尉。益州西部物产丰富,又多奇珍异宝,先前官吏大都贪婪以至“富及累世”,各民族因不堪其苦而时生边患。郑纯特别清廉能干,对各民族“毫毛不犯”,有些人依循旧例给他上交金银财宝,有些暗中贿送,他一概拒绝收受,反复宣示官吏廉政规范;他又与哀牢各部族约定,哀牢人的赋税只需“邑豪”们每年各交两件布衣和一斛盐,禁止一切杂派;他又积极传播内地先进技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使哀牢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哀牢各族对他深怀感激敬佩之情,哀牢王柳貌及所统辖的77个邑王终于一致决定“举国归汉”,东汉在其地设置了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和平统一后继续安定发展。郑纯任职十年去世后,汉明帝把他的像和开国功臣们并列在宫廷(东观)中。哀牢人建盖了祠堂,年年祭祀他。历代有许多诗文赞扬他,称他是“身化蛮夷的贤太守”;云贵总督阮元诗:“勒石先存大柳貌,政事从头学郑纯”。在《云南廉政名人》一书所收86位名人中,郑纯被列为云南清官第一人。
4、蜀汉名臣—吕凯
吕凯(?—225),字季平。隆阳金鸡乡人,秦朝宰相吕不韦的后裔。蜀汉初期任永昌郡功曹,代行太守职权,《三国志》吕凯传说他“恩威内著,为郡中所信”。刘备死后,永昌北、东、东南越嶲(今川西南、滇西北)、益州(今云南东部)、牂牁(在今贵州)三郡豪帅雍闿等大规模叛乱,永昌与蜀被隔绝,吴主孙权遥署雍闿为永昌太守,雍闿杀了益州太守正昂,又把继任太守张裔捆送吴国,并多次投书要挟吕凯附势。吕凯不惧威胁,不受利诱,《答雍闿书》严辞驳斥其分裂叛乱行径,并统率官吏民众,积极组训军队,与几面强敌长期抗衡,“执忠绝域,十有余年”,不仅维护了蜀汉统一,并在内地攻伐连绵、南中长期大动乱中,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发展。诸葛亮南征平叛后,对吕高度褒扬,十分倚重,上表刘禅升迁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蜀世谱》记载吕凯的儿子“吕祥后为晋南夷校尉,祥子及孙世为永昌太守”。
5、蜀汉永昌郡太守—王伉
王伉,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蜀郡(今成都)人。蜀汉初年永昌郡郡丞(郡政府辅佐官员)。章武三(公元223)年蜀主刘备死后,永昌北、东、东南的越嶲、益州、牂牁三郡豪帅雍闿等大规模叛乱,永昌与蜀被隔绝,雍闿杀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多次投书要挟永昌降附。当时永昌无太守,原参与执政并主管人事的功曹吕凯代行太守职权。吕凯约请王伉合作保境,王伉坚定不移全力支持,他们不惧威胁,不受利诱,统率官吏民众,与几面强敌长期抗衡,“执忠绝域,十有余年”,不仅维护了蜀汉统一,并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发展。诸葛亮南征平叛后,对吕、王高度褒扬,上表刘禅任吕凯为云南郡太守,提拔王抗任永昌郡太守。方国瑜主编的《保山县志稿》说:“吕凯之恩威甚著,故以凯为(云南郡)太守,而王伉则久宦于永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