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蔗糖产业发展思考

索引号
01525722-0-02_Z/2018-0502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行政权力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1-03

隆阳区蔗糖产业发展思考

蔗糖产业作为我的支柱产业之一曾经创造辉煌的历史,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在发展烤烟、香料烟产业之前,我区发挥资源优势最成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最显著、提供财政收入最多、发挥综合优势最突出的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我区的蔗糖产业同全国、全省、全市一样经历了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整个产业发展出现了徘徊不前甚至萎缩退步的现象蔗糖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隆阳区蔗糖产业现状

糖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突出表现在市场持续低迷、价格低位徘徊、行业大面积亏损、蔗农种植热情降低四个方面

(一)蔗糖价格持续下跌。20122013年榨季,纽约原糖价格从期初的每磅22美分持续下行,最低每磅跌破16美分。进入20132014年榨季以来,中国国内价格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高价一直跌到4000多元。

(二)制糖成本一路攀升。2012年以来,制糖企业食糖销售价格始终在成本线下运行。白糖生产成本与价格)

项目

单位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成本

3385.75

5398.21

4915.86

4601.33

4994.81

价格

7670.00

5650.00

5250.00

4200.00

4800.00

(三)甘蔗种植收益降低。甘蔗收购价下调,生产资料价格和劳动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种植甘蔗的效益下降,严重打击了农民种蔗积极性。

隆阳区2010—2014年甘蔗生产情况表

项目

单位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全区种植面积

108990

128005

133986

129834

108035

甘蔗总产量

497050

591196

622410

626985

488809

每亩

主产品产量

公斤

5545

5602.3

6624.8

6582.3

5762

产值合计

1681.88

2034.67

3372.79

3316.01

2878.91

主产品产值

1663.38

1810.57

3312.38

3260.14

2420.02

副产品产值

18.5

224.1

60.41

55.87

458.89

总成本

1490.34

1265.45

2147.94

2254.27

2027.82

生产成本

1290.34

1152.31

1731.27

1839.27

1701.99

物质与服务费用

515.84

331.27

427.33

429.86

526.25

人工成本

774.5

821.04

1303.94

1409.41

1175.74

土地成本

200

113.14

416.67

415

325.83

净利润

191.54

769.22

1224.85

1061.74

851.09

50公斤

平均出售价格

15

16.16

25

24.76

21

总成本

13.29

10.05

15.92

16.83

14.79

生产成本

11.51

9.15

12.83

13.73

12.42

净利润

1.71

6.11

9.08

7.94

6.21

、隆阳区蔗糖产业存在问题

(一)原料不足,设备利用率低,现有规模的效益难以发挥。区种植甘蔗的面积98%以上属于山地面积,种植甘蔗的自然条件有限,尽管通过发展高优蔗园和田蔗,改良了品种,但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水利化程度低,旱地蔗仍占总面积的85%左右,甘蔗灌溉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制糖企业原料吃不饱设备用率低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蔗糖产业的发展。我区3条生产线总设计能力为年榨甘蔗58万吨,而实际入榨甘蔗11/12年榨季44.08万吨 12/13年榨季47.6万吨,13/14年榨季48.2万吨。仅达设计能力的76%83%

(二)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需求。制糖行业产品初级,加工深度不够,综合利用少。除生产白砂糖外,副产品只有酒精,目前正在开发的药用酵母、麦角固醇、光合菌肥、高级饮料糖等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生产,经济效益还未能显现,副产品创造的收入只占总收入的10%左右综合利用、深加工能力不足决定了产品成本高,附加值低,市场空间狭窄。

(三)政府干预过多,蔗烟产业陷入两难。隆阳区低热河谷适宜种植甘蔗的可灌可排良田近15万亩,由于香料烟也是骨干产业所以,烟蔗矛盾十分突出,政府安排各级一把手主抓香料烟,二把手主抓甘蔗,人大主席两个都抓,这样一来造成各村组干部多头受气,工作不便也不好完成,最后烟、蔗都不能保证完成种植面积。

(四)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严重制约蔗糖产业升级的步伐。由于糖厂企业是由计划经济转移过来,许多方面的管理不能创新,糖价格好时,没有留足足够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对风险意识,认识很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致使向蔗农承诺的入榨期间每月结付给蔗农一次款经常失言不对现,导致诚信危机,严重打击蔗农的积极性。  

(五)矛盾突出,蔬菜水果与烟蔗争地。近几年,由于蔬菜水果市涨幅较大,特别是反季节蔬菜,如无筋豆、蕃茄水果香蕉等,有时市价高得离谱每公斤1元左右,反季节时会涨到5元左右,亩产值平时1000元左右,猛涨至56元,有个别品种甚至突破万元大关,使租田种蔗的田租金,每亩高达1000元(一般情况每亩为500元左右)。  

(六)观念陈旧,种植投入不足。在隆阳区蔗糖发展史上,甘蔗亩产一直徘徊在5吨左右,原因是发展不平衡,尽管多年来,科技部门进行过多场次的大量培训工作,少数民族他们占据的多数是好田好地且面积大,他们知道怎么做也不会去精耕细作,自自足的想法很浓,有的田块种蔗连作二轮(一轮为3年)也不施任何钾肥导致甘蔗病害重单产低

(七)品种单一,早中晚熟品种搭配不合理或难于搭配。目前隆阳区推广大田的良种中中熟种约占70%,早熟种占20%,晚熟种占10%,早中晚熟实际比例为271,这种搭配种植对运输很不利所以,每到4月下旬甘蔗运输矛盾显得十分突出,晚熟品种不足是难于做到合理搭配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隆阳区蔗糖产业发展建议

(一)糖厂应强化树立诚信为本意识,不能拖欠蔗农款项。随着价格改革的深入实施,自2015/2016年榨季开始,政府不再制定甘蔗收购价格,放开由糖厂与蔗农协商签订合同,按照合同价格收购。为此,糖厂一是要在每年榨季之前与蔗农签订种植和收购合同,约定收购价格,并按照合同约定严格执行。二是要加大对蔗农的技术、资金、物资等支持力度,确保种植面积和产量落实。三是寻求各级政府支持,加速土地流转,逐步将可种蔗土地集中由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大户种植管理。

(二)夯实蔗糖产业基础,确保甘蔗种植面积。甘蔗种植是发展蔗糖产业的基础。发展蔗糖产业,首先必须确保原料蔗的生产。要通过完善惠农政策,做好土地流转,提升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水平,实施“甘蔗上山下田”战略,确保甘蔗种植面积落实,为做强、做大、做优蔗糖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种植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依赖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继承推广良种良法,实现甘蔗优良种类的覆盖率达到100%。推广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蔗地深耕深松,推广地膜覆盖冬春植蔗,不断提高蔗地的保水、保肥、抗旱、抗倒能力。坚持恻土配方施肥,采用蔗叶还田、蔗地间套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地肥力,降低投入增加收入。按高标准、高质量加强对吨糖田的管理,推广防病虫除杂草的高新技术,增产降耗,提高单产和糖分指标。

(四)积极外引内研,增加晚熟品种引进培育。糖厂积极增加晚熟品种的引进,加速培育繁殖,加快示范推广步伐,以满足需要,达到早中晚熟种植比为343,有效减少砍运矛盾。

(五)拉长蔗糖生产产业链,不断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当前,我区蔗糖产业链产品主要由原料蔗、成品糖、酒精等构成,基本上属于蔗糖产业链上的初级产品,距产值最大化还有很大差距。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蔗糖生产,加强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循环型、节约型经济转变。运用高新技术和环保理念,构建“甘蔗-机糖-糖蜜-酒精(酵母、核糖核酸)-酒精废液-喷淋甘蔗、甘蔗-机糖-蔗渣-造纸-废液碱回收-再利用、甘蔗-机糖-滤泥-复合肥-回田种蔗和甘蔗-机糖-精细糖、棉糖”等四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着力培育制糖业产业集群,将原料蔗“吃干榨尽”,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制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使蔗糖业真正成为循环经济的核芯产业和示范产业,实现蔗糖产业产值超100亿元,把蔗糖业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