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读,我与徐霞客有个约会
- 索引号
- 115330015798377733-/2019-041901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 公开目录
- 公共服务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19-04-19
边走边读,我与徐霞客有个约会
古道上的走读
有人说,阅读是可以让人穿越的。当我们读书时,我们摆脱了时空的束缚,我们可以走进一万年以前,也可以走进一万年以后,可以与孔孟对话,也可以与外星人畅谈。这种穿越时空的自由,正是阅读赋予我们心灵的自由。11月16至18日,在隆阳区图书馆举办的2018年全民阅读深度文化体验活动中,来自隆阳区的数十位文学爱好者正是凭借这种穿越时空的自由,与380年前的徐霞客相约,寻着他当年的脚步,走读隆阳。
霁虹桥、平坡驿站、梯云路、天井铺、牛角关、官坡古道、盘蛇谷、双虹桥……本次走读活动设置的线路,都属永昌古道,是徐霞客等历代的文人圣贤走过的路,许多关于隆阳的佳作诗篇都与这些古道上的遗迹有关,身临其境的走读活动,加深了大家对这些地方深厚历史文化的了解。
活动启动(上图:左为保山市文广局新闻出版科负责人杨茂森,右为隆阳区图书馆负责人苏启华)
隆阳区图书馆馆长苏启华介绍,实地走读活动之前,图书馆曾组织部分参与者对徐霞客当年行走隆阳时的线路进行了研究,对其留下的对隆阳风景、人文的记载以及后人对徐霞客在隆阳期间的相关著述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为边走边读活动作了准备,以达到更好地边走边看、边走边想、边走边学的效果。我们不仅是要通过活动让大家去了解感受隆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要通过活动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提供平台,传承和挖掘更多的隆阳本土文化。不仅要看要读古文留下的名篇名作,也要通过这些文学爱好者之手,创作更多的佳作,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传播隆阳传统文化,为“三城”建设增砖加瓦。
摩崖石刻边的走读
活动参与者,水寨中学教师张洪波告诉记者,水寨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座桥,让天堑变通途,造福了一方百姓;一座桥,让山远水长的中原文化从此进入永昌大地;一座桥,让世居山野的蛮荒之夷看到了精彩的世界。虽然历史已经远去,但如今仍能时时感受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仍在这里碰撞。航空线从这里通过、火车轨道正在修建、陆路的桥梁依然留用,眼下又开通了澜沧江航运旅游线路,张洪波觉得,古道的萧条并不代表着古道文化的消亡,这里的山水见证着古道的繁荣,脍炙人口的名篇仍然讲述着古道的往昔。用边走边读的方式来重温古道文化,重温徐霞客走过的路、留下的著作,是对历史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听古道上的老人讲史
读书的过程中,是文字与读者共鸣的过程,是一个灵魂和另一个灵魂邂逅的惊喜。
“织铁悬梯飞步惊,独立缥缈青霄平。腾蛇游雾瘴氛恶,孔雀饮江烟濑清。兰津南渡哀牢国,蒲塞西连诸葛营。中原回首踰万里,怀古思归何限情。”在澜沧江轮渡的读书环节中,隆阳区文联原主席白利斌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杨慎的《兰津桥》。
文学爱好者卞伟国当即配合朗诵了张含的《兰津渡》: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其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
白利斌、卞伟国二人表示,带着感情,带着对两位永昌文化名人的深深崇敬,重温当年他们走过的路,寻访永昌文化的辉煌时代,此情此景,更能深刻地领会作者当时的创作意图,也更能深刻地领会诗文中的意境。
澜沧江上的走读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两个人如果读过同一本书,他们之间就有一条纽带。因为“穿越380年 与徐霞客一起走读隆阳活动”,参与活动的文学爱好者们聚焦在了一起,他们同看一本书,同走一条路,在这种同频共振的活动中相互交流思想观点、相互碰撞文学火花。
青龙街上的走读
正如活动参与者陈枫君(上图右中)所说,这是一场阅读活动同时又是一个文学笔友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此行不仅了解了徐霞客在隆阳境内的部分行程,还对沿途多地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是一个了解家乡传统文化、提高自我文化修养的过程,希望这样的阅读活动能再多一点。
梯云路上的朗诵
此次走读活动的举办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还会通过类似的活动加大对隆阳历史文献、传统文化内容的收集、整理,征集参与活动中创作的文稿,用边走边读的方式传承、创新隆阳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提升全民阅读的目的。苏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