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进校园 “非遗”文化展风采

索引号
57983777—3-12_A/2017-0612012
发文机构
隆阳区文化和旅游局
公开目录
公共服务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7-06-12

   香童戏选段《火烧藤甲兵》,花灯选段《闹渡》,滇剧选段《岳母刺字》等传统戏曲好戏连台看得小朋友们掌声不断。这是保山市隆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隆阳区文化馆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市第二示范小学主办的2017年首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隆阳区地方传统戏曲展演。2300多名师生汲取传统文化的渴望眼神,继承和播撒传统戏曲的传统戏曲爱好者组成的剧团、戏班,让此次展演有着非凡的意义。

   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是这次展演的主题,2016年9月,国务院决定把“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文明风尚,主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在去年进大学展演的基础上,隆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联合隆阳区教育局,又把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展演活动拓展到了小学,让覆盖范围更广,活动效果更好。为了搞好展演活动,区文化馆精心组织了隆阳区民间流传百年的香童戏、滇剧、京剧、花灯等各类传统戏曲选段。区文化馆馆长丁今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十八大以来,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呈现给更多人,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实践、保护和传承发挥作用。

   正在带着学生观看的彭老师“意犹未尽地说”,组织这次戏曲进校园意义深远,不仅让学生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也让他们了解了地方文化,这样“近距离地观看”让学生老师都受益匪浅。记者在现场看到,2000多学生对这份戏曲大餐品得津津有味,不时对演员的装束,唱腔进行着讨论。3年级3班的刘琛认为,原来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频道一般不看,通过这次展演让他更加明白了京剧什么时候入滇,什么时候流传至保山,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童戏有了进一步了解,他心里对于保山民间依然活跃着的这些京剧爱好者表示崇敬。

   当天上演的8个节目中有3个属于“非遗”的香童戏,在今年6月2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保山市隆阳区的香童戏就位列其中。香童戏属傩戏范畴,保山“香童戏”由傩戏傩舞演变形成。剧目可分为神仙道化、民间生活及诸葛亮南征故事等三类,其剧目有《羊头太子》、《茶房酒肆》、《黑风五爷》等36个,具有较完整的戏曲元素。其声腔、行当、表演形式都有它独到的特点。传统的“香童戏”还融合了跳火海、烧犁头、吐火等表演绝活,十分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