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街道“四个一”推动棚改工作

索引号
test-30/2018-0726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青华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部门信息(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8-07-26

青华街道“四个一”推动棚户区改造工作

 

  隆阳区青华街道于2016年7月4日正式挂牌成立,从成立之初便肩负着全面完成青华湖等地块辖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任。街道目前成立10个社区,除太平2个自然村外,共有6809户涉及棚改搬迁。截至2018年7月20日共签订协议6662户,拆除6702户,完成率达98.43%,有效保障了辖区重大项目的实施。在开展棚改征迁2年的时间里,青华街道运用“四个一”有效推动了棚改征迁工作。

树好“一面旗”,在征拆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先锋作用

  在棚改征拆工作中,街道各级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统一思想,抓住关键少数。从棚改工作刚刚开始,各社区党总支就多次通过会议和个别走访的方式统一社区两委和全体党员的思想。两委成员中思想有不通的,总支书记亲自上;党员中思想有不通的,社区两委集体上。力争取得所有党员的支持理解,把每名党员打造成棚改政策的宣传员、土地房屋征收的动迁员。二是以身作则,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社区党总支要求社区党员干部在棚改征拆中要带头签协议、带头搬家、带头拆房屋。“班长”带头,其他党员干部纷纷跟上,有效促进了整个棚改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勇于担责,积极参与到棚改征拆工作中。棚改工作对党群、干群关系是巨大的考验,既要严格执行政策标准,又要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棚改初期,也有党员干部打“退堂鼓”,但社区党总支勇于担责、迎难而上,社区党总支书记、两委成员主动配合征迁干部入户做工作,带动了居民小组长和部分党员代表积极投身到土地房屋征收工作中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更加深了社区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

坐正“一把椅”,在征拆中关注民生

  在棚改工作中,街道党员干部坚持带着情感做工作,“坐在征拆户的椅子上想问题”,真正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替群众想在前头、做在前头。

  一是融入群众生活。做好征拆工作的关键是让群众信任两委干部,只有信任才能交流,才能破解征拆工作中的难题。所以在入户工作中,挂户干部都是以掌握情况、拉近距离为主,通过推心置腹的沟通来增加理解和信任。二是解决实际困难。在拆迁工作中,很大一部分的拆迁群众都知道项目建设对发展的重要性,但因为不同家庭有各自的现实困难,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渠道,往往会给征迁工作带来阻塞。因此,街道认真践行务实为民的原则,积极为困难拆迁户想办法、找路子。三是保障长远利益。街道坚持,既要保障拆迁中群众眼前的利益,又要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和被征拆群众的生活出路和就业问题,使群众的长远利益得到可靠的保障。街道牵头,社区参与针对被征拆群众的个人特长、就业意向等相关情况,提供就业培训,免费推荐就业安置机会,并与相关部门搞好衔接,在市政、环卫、绿化等岗位中优先招聘征拆群众,拓展就业渠道。

端平“一碗水”,在阳光征拆中彰显决心

  为避免在征地拆迁中出现“老实人”吃亏的情况,街道坚持把“阳光、公平”的理念渗透到征地拆迁工作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中,“一碗水”端平。

  一是坚持正面引导。街道加强了对想在拆迁中“一夜暴富”或“死磕到底”的拆迁户的心理疏导,通过研究相关拆迁户家庭成员情况和社会关系,动员社会力量经过不懈努力共同做好其思想工作,理顺了征迁户的心结,坚决抵制了“狮子大开口”、“不满足要求就不搬离”等影响征地拆迁工作的行为。二是坚持公开公正。街道干部入户过程中及时把征拆政策传达到户,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声音传到户”,严格执行补偿标准,绝不让第一个签订协议的人少得一分,也不让最后一个签订协议的人多占一毫。严格落实好征地公告和补偿安置方案的公示,畅通监督举报通道,保障了征迁户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三是“违建”保持“零容忍”。少部分社区居民在棚改前存在突击改建、扩建、新建住房的行为,街道坚持露头就打,对违建保持“零容忍”态度。在棚改征拆过程中,仅打渔社区就涉及到违章建筑49户,总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栋面积更是达到1080平方米。街道以不等、不靠的思想主动找到征拆户做工作,使征迁户顺利配合对全部违建进行了拆除,彰显了对棚改工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