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 如何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三大路径!

索引号
test/20240718-00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青华街道办事处
公开目录
部门信息(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4-07-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明确要求。2月20日,中央和国家机关警示教育会通报了近三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查处的45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会议指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要时段以及各类“圈子”中易发多发,而且违纪形式更趋隐形变异、花样翻新。

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错综复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长期存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如何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推荐阅读。

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廉洁文化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廉”的思想,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我们党百年来始终如一地坚持“廉洁”的思想追求,并且将其作为实践准则,新时代新征程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守廉洁的优良作风。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发展廉洁政治文化、营造良善社会环境等方面深刻总结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既是对新形势下廉洁文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的有力回应,又凸显了廉洁文化建设对党自我革命、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价值。质言之,在总结经验中厚植廉洁文化建设的根基,能够有效提高我们党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引领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而无特殊私利的廉洁文化。建设廉洁文化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彰显,坚定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加强党的廉洁文化建设,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树立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的权力观,把涵养廉洁文化的优良传统转变为长期执政的政治优势。

坚持将廉洁奉公作为自身的政治准则,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为人民谋幸福的过程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在廉洁文化的滋养中夯实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建设廉洁文化的发展动力和根本旨归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建设廉洁文化的重要依靠力量,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最权威的评判者。一方面,作为廉洁文化的建设主体,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力量,搭建重大决策群众参与平台,公开征集群众对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建议,梳理合理意见建议,及时转化为工作决策。另一方面,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受众对象,用群众听得懂的方言俚语,讲群众喜闻乐见的清廉故事,使人民群众建设廉洁政治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在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增强党员、干部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将人民立场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在回应人民群众的现实关切中彰显了廉洁文化建设的人民性。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党内优秀政治文化是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具有培育健康的政治意识、规范政治行为的作用。经过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熏陶和滋养,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成为全党的自觉,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纵深发展,让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和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廉洁文化作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领党内政治生活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政治生态至关重要。“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充分发挥党内政治文化启智润心、陶冶情操的价值导向作用,党员、干部要以日用而不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心,在春风化雨中树立正确的廉洁从政观。同时,通过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行为约束作用,让党员、干部将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筑牢戒贪反腐的思想防线。进而发挥党内政治文化的环境净化作用,厚植清正廉洁土壤,营造廉政清风的政治生态。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引领廉洁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营造清廉政治生态置于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地位,涵养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党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通过营造崇廉尚俭的社会风尚、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实现了人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党员、干部形成自觉抵制腐败的意识与行动创造条件。社会环境对腐败产生巨大的影响,营造对腐败“人人喊打”的社会风气,摒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本位”等封建糟粕思想,有效遏制不良风气、压缩腐败滋长空间,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保障。

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保障公权力有效运行与监督的重要条件。公权力是在社会公众意志的基础上由国家机关行使的强制力量,但社会公众意志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2022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把廉洁自律准则强调的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作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重要目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以无形的力量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公权力产生潜移默化的规约作用。同时,以克己奉公为主流价值观念的文化环境,对权力也起着有效的制约与监督作用,使党员、干部做到廉洁用权、廉洁修身。

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夯基固本的系统工程,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具有深远意义。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能够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同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任务依然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廉洁文化教育不到位、廉洁文化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对廉洁文化的思想认识不足

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就是增强党员干部工作的内生动力。随着反腐工作的深入推进,廉洁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才能提高政治自觉。

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的认识存在误区,将廉洁文化视为口号或形式,对廉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理解不深,对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只是纪检监察部门或者宣传部门的事,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这种思想认识导致他们在廉洁文化建设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

对廉洁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部分党员群众将廉洁文化简单地等同于“清廉正直”,认为只要不贪不腐就是廉洁,忽略了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没有意识到廉洁文化还包括了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方面的内容。在这种认识“不到位”的影响下,部分地区党员干部对于廉洁文化学习敷衍应付走过场,没有真正将其内化为行为准则,党组织的建设便会随之出现虚化、弱化以及边缘化问题。

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行动上的滞后。对廉洁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足,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在实践中难以认同廉洁价值、遵守廉洁规范,缺乏担当精神,不敢动真碰硬,导致履行职责主体缺失,进而造成部分党组织的组织力难以提升甚至被削弱。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廉洁文化建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就会导致廉洁文化在实践中难以落地生根,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到廉洁文化的重要性,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廉洁文化教育不到位

廉洁文化建设要从广大党员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入手。教育是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廉洁文化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仍有待提高。

教育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当前部分廉洁文化教育活动的内容过于泛化,教育内容空洞,存在流于形式的倾向,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党员干部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廉洁文化教育的载体创新不够。

教育方式过于传统,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当前部分干部教育培训形式比较刻板单一,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廉洁文化教育授课方式缺乏创新,传统的课堂讲授、报告会等形式,一般采用灌输式方法上课,使学员听起来单调乏味。同时培训的连贯性与阶梯性不足,未能实现分类别、分层次的培训,难以满足党员干部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无法深入人心。

廉洁文化教育对象不够宽泛。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廉洁文化教育主要将关键领域和重点岗位的党员干部作为廉洁教育的重要对象,不断增强其廉洁意识,但对于广大群众的教育力度不足。要充分重视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群体的廉洁文化教育,形成全民树立廉洁意识的良好风尚。全民廉洁意识的培养是营造全社会共同维护风清气正氛围的关键,因此,拓宽廉洁文化教育的对象,加强对广大群众的廉洁教育,是当务之急。

廉洁文化建设制度不健全

廉洁文化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健全的制度保障。然而,当前我国廉洁文化制度建设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制约了廉洁文化实际效能的转化。

廉洁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廉洁文化教育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教育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兴趣;教育方式过于被动,无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此外,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廉洁文化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廉洁文化评价机制不健全。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会调动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在部分领域,廉洁文化建设成果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党员干部对廉洁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评价机制的公正性、透明度有待提高,难免出现评价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以健全的评价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廉洁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缺乏长效机制。廉洁文化建设需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长效机制尚不完善,容易出现“一阵风”式的突击整治,导致廉洁文化建设的效果难以持久,使得廉洁文化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地位不稳固,容易陷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困境,难以形成长效约束机制。

三大路径

作为一个14亿多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错综复杂,“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仍然长期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立足勇于推进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长远发展高度,全党上下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按照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党无精神不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实干的基石。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廉洁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化统筹协调,构建协同共进的工作态势。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核心议程,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同步推进实施,确保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具体执行、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形成上下级紧密衔接、逐级落实的责任体系,从而深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确保取得实质成效。

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新时代廉洁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恪守廉洁、抵制腐化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反映了广大民众对廉洁价值观、行为规范和文明风尚的向往与追求。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以“廉洁”为核心,渗透于道德品质、家庭风气、为政理念、社会风俗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整体。

常态化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基础性作用

“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洁文化是社会清正廉洁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廉洁文化建设要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抓好廉洁文化建设对象群体,提升廉洁文化教育成效。

增强教育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和实效性。通过可感、可触的有形载体传播廉洁文化,才能更好发挥春风化雨、以文化人的作用。可利用特定时间节点、特色地点场景、特殊历史故事等将廉洁文化融入人们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中,形成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与此同时,还要抓住网络传播快的特点,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用身边典型例子等能够打动人心的方法,通过当代流行的传播媒体,如影视作品、短视频和公益广告等形式将廉洁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可视、可听、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增强廉洁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扩大教育对象范围。重视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等群体的廉洁文化教育。廉洁文化教育不仅要进机关,还要开展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等活动,拓宽廉洁文化教育的覆盖面,消除廉洁文化教育中的“薄弱点”和“盲点”,努力构建积极健康、清正廉洁的良好氛围。比如,廉洁文化教育进家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管好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等,以身作则管好配偶、子女,将“修身”与“齐家”融合起来,筑牢防线,做廉洁家风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强化廉洁文化制度建设,构建防腐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落实到制约和监督权力各个方面,发挥法规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廉洁文化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发力、多维度推进。

完善廉洁文化教育机制。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普遍的廉洁文化教育,把握特殊性,增强其针对性、互动性、实效性。让廉洁文化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等领域,根据受众层次,分类、因人、因地施教,运用广大党员、干部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硬”教育和“软”文化有机融合。比如,采用现场教学、研讨交流等形式举办廉洁教育专题班,开展集体谈话和廉洁知识测试。与此同时,紧跟新媒体技术时代,制作廉洁文化教育短视频,真正做到将廉洁文化教育悄无声息融入党员、干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完善廉洁文化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在工作中,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主线,细化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根据考核对象的不同合理设置可比较的考核指标,还需时常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多渠道了解干部,有依据进行考察,防止凭感觉下结论,完善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将廉洁作为干部的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完善廉洁文化长效机制。监督是防患于未然、推动党内法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既要强化党内监督,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廉洁文化,践行廉洁从政、用权的纪律规矩;又要强化社会监督,通过打造共享平台等多种方式,让广大群众更好地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的监督中来,增强公开透明性,进而完善廉洁文化长效机制。


来源: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