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架起兰城街道社会治理“大民生”
- 索引号
- 781694964-/2022-11108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兰城街道办事处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1-08
隆阳区兰城街道位于保山中心城市城南片区,国土面积2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165个居民小区,有常住人口21646户53559人。街道党工委下设党组织109个,有党员1576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兰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因势而动、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等社会治理体制,以党建为统领、以德治为先导、以自治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架起了社会治理“大民生”的“四梁八柱”,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回应群众呼声、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向往。
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把解决实践中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全面改善基础设施,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纵向上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党员”为经,横向上以社区党总支为统领,有效整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以及53家市区报到单位抱团共治,纵横经纬打通影响基层治理效率的痛点堵点,实现服务精准投送、治理精准落地。一是全面完成城乡结合部5个社区污水管网架设,惠及7302户20921人。积极争取项目、协调资源,硬化道路4.6万平米。二是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建成全区第一家老年人幸福食堂及配套休闲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餐、老有所乐。协调新建辖区小学及幼儿园2所,有效缓解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三是以旱厕改造、洗手设施、分类垃圾桶、休闲小场所等“小角落的大革命”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文明习惯养成。2021年以来共新建、改造直管公厕38座,改造居民户厕2422座,辖区旱厕全部消除。新建、改造自管卫生间附属式洗手设施57个,便捷实用式洗手设施11个,配备分类垃圾箱60套,垃圾分类亭15个,逐步实现垃圾分类。高效使用闲置土地,打造小花园、健身点、小广场等2万多平米。
以德治为先导,促进思想观念全面转变。发挥政治引领、思想铸魂、社会号召和组织聚力的作用,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面深化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2022年以来街道和社区共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等活动600余次,开展志愿服务500余次。二是评比“平安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最美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团体、组织及先进工作者,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引领,营造比学赶超良好社会氛围。三是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时时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暖心措施,通过价值认同涵养清风正气,提升文明素质。
以自治为基础,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有效。着力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居民群众参与的表达、协商、沟通长效机制,找到居民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治理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最大合力。一是健全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其中,沙河社区成为市、区“协商在基层”首批示范点。二是在网格化治理基础上,组建业委会或物委会,完善居规民约,增强居民自治组织能力。兰城街道共有2214个网格2362个网格长,先后组建业委会11个、物委会51个,五级网格长与业(物)委会力量联合,在疫情防控、小区事务、社区公益事业等方面协同发力。三是探索推进居民小组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形式,设立市、区级社工站各1个,引导广大居民和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四是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多元调解”的工作思路,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街道13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形成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全面开展法律顾问的工作格局。注重培养居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治意识;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学法、遵法、守法,遇事主动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将法治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增强社会治理实效。
以科技为支撑,构建服务平台一体化。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搭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互动的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预测社会动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社会问题、辅助政府决策,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智能化。一是推动政务服务更便捷。在城市服务中,注重抓好民生服务“主战场”,不断完善和提升街道、社区为民服务大厅基础设施。结合群众服务需求,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列入改革范围的街道65个事项、社区35个事项充分改革到位,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让社区、部门真正从“衙门”变成“服务中心”。二是推动特殊服务更温暖。由党组织引领群团组织共同开展服务,主动入户了解、送服务上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2022年1月至10月,街道享受城市低保509户、718人;特困分散供养人员21户22人;发放临时救助133人,涉及资金13.7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248人,护理补贴335人。三是用好街道自主研发的“智慧兰城”互联网工作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三级书记领航为节点,“智慧兰城”为节点连线,以“市民随手拍”的形式上报街道、社区两级智慧中心分析研判,重点围绕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治理和智慧服务四大板块来实现网络与网格有机融合,无缝连接。截至目前,“智慧兰城”平台共接收和处理居民上报事件近万件,以信息化、智慧化手段拓展了社会治理的广度。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了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势,社会矛盾趋于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元、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居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不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成为了街道、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四梁八柱”工作法的实施,兰城街道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社会治理成效大幅提升,街道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持续增强,2019年获评“保山市文明单位”,2021年获评第三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