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芒宽】南方丝路 永昌道(十) 大塘子抗日战场遗址——旧街马站遗址段

索引号
01525777-3-/2022-0225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芒宽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2-02-25

【故事芒宽】南方丝路  永昌道(十)

大塘子抗日战场遗址——旧街马站遗址段

大塘子抗日战场遗址

大塘子抗日战场遗址,位于芒宽烫习村至大鱼塘之间的大尖山、麻栗山一带山梁上。为古道上规模最大、影响较深的抗日战场之一,地理坐标为北纬25°17’18.8”、东经98°48’44.8”,海拔高程为1528米。战场遗址范围东起双虹桥西岸的烫习大尖山,西至大渔塘东侧的麻栗山主峰打鹰墩,东西纵距5公里,南北横距1公里;区域内有大小山峰共7座,分别对双虹桥经烫习村至大渔塘之间的古道形成俯射控制之势。遗址具体又可分为烫习大尖山两峰的一线阵地和麻栗山打鹰墩、大营盘、小营盘、防风山一带的二线阵地,目前可见遗迹主要是当年日军修建的明碉暗堡、环形战壕,大小掩蔽部、各种射击掩体及远征军反攻留下的大量弹坑和进攻通道等,分布范围在 1.5 万平方米以上。遗址所在的大尖山、麻栗山一带高地,西靠高黎贡山东坡百花岭主脉,东临渊深万丈的双虹桥峡谷,山高坡陡,地势险要,素为古道自双虹桥西上高黎贡山的必经要隘。19425月日军占领腾冲后,曾派先头部队前来探路东侵,因遭双虹桥中国守军阻击而败退。之后,日军又于1943年春抽调精锐组成1000多人的黑风部队,从腾冲曲石、江苴等地一路扫荡,越过高黎贡山南斋公房,占领双虹桥以西的大塘子(今大鱼塘)等地,沿麻栗山、大尖山高地构筑了大量的坚固工事与中国守军隔江对峙,并不时下山至江边一线抢掠骚扰。19445月上旬,中国远征军实施滇西大反攻,第53军所属36师率先从双虹桥附近渡江,直攻正面的烫习村,但因遭山头日军迎面俯射,死伤惨重而失败。之后改由116师接替攻击,在正面佯攻的同时,分别从上游的大沙坝和下游的龙潭渡两路过江实施夹击,在美国盟军飞机和东岸炮火的全力支持下,历经半个月的反复强攻,终于5月下旬将守敌全部击溃,打开了反攻高黎贡山南斋公房的前进通道。而今在这一带的山梁上,仍保留着当年敌我双方攻防作战的大量遗迹。
大塘子驿站旧址

大塘子驿站,位于芒宽百花岭村北2公里的高黎贡山东坡大鱼塘村,为保腾古道中线翻越高黎贡山的主要驿站之一,地理坐标为北纬25°17'39.9"、东经98°48’28.2",海拔高程为1356米。村寨现为百花岭村所属大鱼塘1~2村民小组所在地,有村民 82 户、407 人,有汉族、白族、彝族、回族、傈僳族5个民族。包括汉族50户、300 余人,白族和彝族各10户、40余人,傈僳族8户、20余人,回族5户、20余人。各族人户中,彝族、傈僳族为本地民族;汉族、白族、回族多是明清时期从保山、腾冲、大理等地前来开设马店客栈而最终落籍的,最长的刘、李、吴等姓至今已传 20 余代。驿站所在的大鱼塘,史称大塘子。这里西靠高黎贡山主脉,东有麻栗山屏障,东北有洼口与烫习村相通,素为古道从双虹桥过江经烫习村西上高黎贡山的必经之地和中途歇脚点。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汉晋古道形成时期,就有人来此售茶鬻粥,救助行人。唐南诏国西开寻传,南通骠国之际,正式设此为官营驿站,以驿前有一天然池塘而命名为大塘子驿”(见唐樊绰撰、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志补注·卷二·山川江源第二》)。元明以后,虽然驿道主要改从南面的怒江坝一带通行,但因后者气候炎热,瘴疠严重,仍有不少商旅马帮选择从这条老路通行。在地方官府的支持下,先后有保山汉族刘家、李家、杨家和腾冲回族赛家及大理白族吴家等前来此地开设马店客栈和相关商铺,为往来马帮行人提供服务。据当地刘世忠老人介绍,在清末民初古道最繁盛的时候,村内共有马店5家、客栈5家,各类粮食、草料、土杂、餐饮乃至烟馆十余家,能为数百马帮行人提供全天候的周到服务。此后至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入侵,村民商户逃散避祸,村寨一度被日军占领,用作与中国守军隔江对峙的兵员驻扎和物资屯集基地。19445月中国远征军渡江反攻,敌我双方在村前的大尖山、麻栗山反复争夺激战达半月之久,村寨同时遭到战火波及,并在日军战败溃退时被放火烧毁,仅剩一片废墟。战后,村寨驿站虽然一度得以恢复,但随着此后保腾公路的开通和古道被废弃,乃最终冷落下来,形成了今天的大鱼塘村子。
百花岭古道石板路

百花岭古道石板路,位于芒宽百花岭后山一带山梁上,为古道中线高黎贡山东坡保存较好的路段之一。路径东起百花岭保护站所在的汉弄村,向西上山,经旧街马站延至山腰二台坡,总长约6公里。古道路面均以石块铺筑,宽2米左右,除少数地方稍有坍塌外,多数路面保存完好路面上可见成串的马蹄印痕。古道所经的百花岭后山,地居高黎贡山东坡中段,山势陡峻,丛林密布,素为古道自大塘子驿站西上南斋公房的必经之地。据相关史料记载,古道最早形成于汉晋时期。唐代南诏国设为官营驿道后曾组织军民进行过大规模扩修铺筑,并在沿途的旧街山梁上设立军站马店以供往来马帮行人歇脚。元代驿道改走南线后,古道长期作为民间商道使用,直到1952年保腾公路通车后才被废弃。近期以来,经过多次拨款维修,该段古道已被高黎贡山保护区管理局列为古道探险旅游的重要路段之一。
旧街马站遗址

旧街马站遗址,位于芒宽百花岭罕弄村(百花岭保护站)西4公里处的旧街山梁台地上,为古道中线高黎贡山东坡主要的马帮歇脚站之一,地理坐标为北纬25°18’00.5”、东经98°47’13.9”,海拔高程为1979米。马站坐西向东,依地形分上、中、下三台建房设站。古道自东向西从站房前穿过,形成一条山间小街。由于废弃时间较久,原有的三间马站房屋已倒塌不存,但房基和街道路面仍清晰可辨。街址东西长29,南北宽 26 米,面积 750 余平方米。马站所在旧街山梁台地,地居高黎贡山东坡中段,地势高亢,视野开阔,素为古道自大塘子驿站西上南斋公房的必经之地。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南诏国时期驿道形成后,官方就在扩修古道的同时,于山梁上设立军站马店以供马帮行人歇脚。元明驿道改走南线,官方军站撤走后,又先后有段、范、滕三家汉族商民来此开店,继续为往来的商旅马帮提供服务。民国抗战时期,由于日军入侵,店主商家相继逃散避祸,小街一度被日军占为哨所。抗战胜利后,古道重新开通,店主再度回归营业,直到五十年代古道被废后才迁至山下汉弄村居住。马站街址现已被高黎贡山保护区开辟为古道旅游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