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引领 芒宽盛开民族团结进步花
- 索引号
- 01525777-3-/2022-0303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芒宽乡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工作动态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02-27
坚持党建引领 芒宽盛开民族团结进步花
芒宽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全乡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全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织密党建“一张网”。一是坚持党建引领。芒宽乡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形成“乡党委总引领、各部门牵好头、各村(社区)履好职”的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机制,稳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前,芒宽乡已创建成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创建省级示范村(社区)4个;创建市级示范警营1个、示范宗教活动场所1个、示范村(社区)1个、示范学校1个;创建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8个、示范学校9个、示范宗教活动场所5个、示范企业2个、示范医院1个。二是聚焦人才培育。培养一批“通领域”“懂语言”的优秀民族文化人才,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万名党员进党校·善洲故里先锋行”为载体,采取基层宣讲团和火塘课堂、指尖课堂、广播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等“五小课堂”为主要方式,举办各类宣传培训120余场次,培训各族干部群众2万余人次,进一步拓宽了全乡各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三是夯实组织堡垒。始终坚持以“一切工作到支部”的工作思路,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注入支部组织建设、党内活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工作机制中,统筹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以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夯实村(社区)党建基础建设,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坚持增进人民福祉,盘活经济“一盘旗”。一是后续帮扶有保障。为切实帮助高黎贡山移民群众后续帮扶,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芒宽乡全面落实医疗、就业、教育、基础设施等民生保障措施,稳步推进搬迁移民群众从“散”到“聚”、从“乱”到“治”、从“贫”到“富”的三个转变。二是产业发展稳收入。引进峡谷明珠、金鑫沃土、两州种植、瑞衡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打造“万头猪场、千头牛场、万亩柑橘、万亩特色经济林果、万亩绿色蔬菜”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让各族群众鼓起“钱袋子”、挺起“腰杆子”,通过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三是社会治理有成效。创新探索出“12345”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构建基层治理体系,采取禁用啤酒瓶,宵禁管理等措施,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样的民族志愿服务活动,整合专业资源,引进保山市“四叶草”社工机构进驻芒宽社区移民安置点,引导各民族群众“助人自助”,持续用力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坚持民族文化融合,描绘文化“一张图”。一是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九进”活动。结合各民族文化节庆活动,组建各村民族文艺表演队,在泼水节、标杆节、火把节、阔时节等民族节庆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活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艺节、广场舞等文娱活动中,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有效促进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文化认同。二是传承民族文化。在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训,为传承本土民族特色优秀文化厚植良好的人文环境。目前,全乡有5处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人,涉及傈僳族三弦、傣族传统织锦、彝族传统刺绣、傣族大鼓舞和嘎秧、傈僳族山歌小调等多个领域。三是打造文化品牌。建成占地88.6亩的国家级文化站,培育出“傈僳族四声部”“孟美元农民歌手组合”“呀拉耶组合”等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及“鸽子渡食”“叶罕左与冒弄央”等一系列优秀文艺作品,促进文化传承与共融,增进文化认同与共享,为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下一步,芒宽乡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部署要求,以更高标准加强芒宽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建引领下,努力实现芒宽民族和睦、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芒宽热土上常开长盛。(杨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