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宽:大山深处的彝家绣娘

索引号
01525777-3-/2021-1125047
发文机构
隆阳区芒宽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21-04-19

芒宽:大山深处的彝家绣娘

在芒宽江东大山深处的打郎村里,世代居住着土生土长的彝家人,穿自己绣的衣服,讲世代传的语言,一代又一代耕种着打郎这片土地。

下午时分,走进打郎村打郎老寨子,老远就望见一群身着彝家服饰的六旬妇女围坐在一起,身边奔跑、嬉闹着一群两三岁的小娃娃。吸引目光的是她们这群人身上的衣服,以及她们手里忙活的那些花花绿绿的针线,在这样偏僻的大山里,竟有着这样珍贵与细致的手艺。

一头扎进她们中间,像个好奇未知世界的小娃,细细打量着她们的服饰,渴求着这群长辈对自己民族手艺的详解,且听她们娓娓道来。山里的民族,最不缺的就是热情,当发现我们对那些古老的手艺莫大的兴趣时,她们连忙去翻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那些一针一线勾画出的图案,那些无数个分秒戳出来的布片,在她们那双虽粗糙却又精细的手里,连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可多得的盛装。

其中一位大妈,或许善于言表些,操着一口浓浓民族的乡土的汉语,轻轻摸着那些自己的宝贝,开始述说属于这个民族自己的文化。“这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彝族的女人都要会自己做衣服,为丈夫做,为儿女做,为自己做,自己一针一针做出来的,穿着踏实。”大妈脸上朴实且略微羞涩的笑容恰好印证了话语的真实。

彝家妇女的服饰主要在上半身,内里一件白色或浅蓝色的衣服,肩膀位置缝上了红绿黑为主的托肩,袖子是两层,她们唤作“大袖和小袖”,依旧是以红绿黑三色为主。内里之外系上围腰,银制的垮脖链勾着那块绣满花纹的围腰,将彝家妇女藏在了精美的绣纹里。还有脚上那双满是花纹的布鞋,尖尖的鞋头,纯手工的千层底,一针一线是劳动人民的辛勤。突然,一块汗巾入了眼。这是一块和别的汗巾大小一样,配色一样的方形手帕,唯一的不同在于四边的文字:“誓做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破除迷信解造思想,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只把春来报。”这个大山里的民族,将党的思想刻在了生活里。党史学习教育,之于她们,也许就是生活里的刺绣,简单的几句话,早就将党史学习教育融进了生活里。临走前,这些大山里的绣娘对我们说:“你们文化水平高,麻烦你们再给我们写下几句关于共产党的话,我们要绣在手帕里。”

仔细端详这些纯手工的服饰,在红绿蓝黑四色的主打下,鲜艳无比。猜想这套彝家服饰,蓝色是天空的颜色,寓意这片天空的纯洁,黑色是大地的颜色,寓意这片土地的充实,绿色是大山的颜色,寓意这座大山的葱郁,红色是火苗的颜色,寓意彝家生活的希望。而现在,想给它一个新的定义,在打郎这片蓝天下,党的光辉照耀这片黑色的沃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彝家人民在党的指引下,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群大山深处的彝家绣娘,用手指传承,传承祖辈沿袭的文化,用手指延续,延续彝家的技艺未来。不善于言表的她们,用双手向山外的世界展示着民族的艺术,担负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希望。

(芒宽乡文字:角剑男 图片:杨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