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1525777-3-03_A/2016-1012001
发文机构
隆阳区芒宽乡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工作动态
文      号
浏览量
日期
2016-10-12

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2月19日在芒宽彝族傣族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芒宽彝族傣族乡人民政府乡长  宛韦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5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二五”胜利收官  

2015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2134”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名乡”五大战略,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建设幸福新芒宽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全乡全年共完成生产总值106700万元,比2014年增加13106万元,增长12%;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2700万元、32500万元、11500万元,分别增长11.6%14%12%,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59:30:11;农村经济总收入56114万元,增长14.9%;农业总产值72321万元,增长8.6%;工业总产值85930万元,增长9%;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97156万元,增长35%;完成财政总收入3058.03万元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9.97万元,其中,工商各税987.23万元,比上年增加246.54万元,增长33.29%,烟叶税932.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2元,增长12.56%  

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以“积极巩固烟叶、努力调控咖啡、适当稳定甘蔗、发展优质蚕桑、保证粮食生产、做强畜牧产业”为目标,有力地推进了全乡农业产业化进程。2014~2015年度,全乡种植香料烟14949.40亩,产量46457.95担,产值4663.71万元;2015年新植蚕桑500亩,桑园面积达3281亩,养蚕3234张,交售鲜茧9.21万公斤,实现产值330.18万元;种植粮食57976亩,总产量33574吨;稳定咖啡面积46197亩,其中投产面积36900亩,产量920万公斤,产值9200万元;生猪存栏65020头,出栏肥猪95004头,肉牛存栏9808头,肉牛出栏3682头,肉类总产9504吨,产值1.9亿元;已建成4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9000多户,促农增收效果良好。  

工业经济发展平稳。全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5930万元,增长9%,工业增加值25808万元,增长7%。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13060万元,增加25%4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正常,全年完成总产值28824万元。保升龙公司辖区全年入榨13.78万吨,产糖33632吨,产值14336万元;合美、黎山雪林、鹏程滇潞三家咖啡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年产量6969吨,年产值11928万元;合美咖啡成功在Q版上市;全乡12个小水电运行正常,年发电量2248万度,产值500万元;天峰山泉水厂建成投产,产值160万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逐步加大  

完成了总投资80余万元的新光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总投资为7900余万元的勐赖大桥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启动实施了52户总投资为1387.5万元的勐林村大松林易地扶贫搬迁一期搬迁项目,完成投资560万元;总投资为8000万元的新光110kV变电站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了罗勐路、柳勐路40.8公里通畅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了投资为742万元的西亚芒归、新光上下乐新、敢顶芒林、空广田头、打郎老寨子五村的新农村一事一议项目;实施了总投资为30万元的芒宽中型灌渠芒宽段的修复工程,完成投资为80万元的烫习小学、空广小学、百花岭小学的饮水工程,完成了投资160余万的百花岭、烫习、芒合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50万元的吾来农业提水灌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完成投资1100万元的芒宽卫生院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800余万元的芒宽中学综合楼、学生食堂和教师周转宿舍校安工程;投资1050万元的芒宽敬老院建设启动;投资800万元的二期保山伟农农牧有限公司投入生产,并荣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  

(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易地搬迁、整村推进、扶贫贴息贷款、村组道路建设等项目。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413名领导干部挂钩帮扶1715户困难群众,712户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精准扶贫;勐古、打郎两村整村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基础设施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夯实和提高;芒宽中心集镇和勐林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序推进;芒宽中心集镇安居房建设启动,完成征地18.4亩,目前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全乡有中小学校11所、幼儿园13所、附属学前班2个校点;在校生5994人,学校占地面积335.86亩,校舍面积52135平方米。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5%,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高中毛入学率34%,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2015年芒宽中学高考上线率达86.42%,本科上线率达24.69%。成功申报市级一般课题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抽象及推理思维养成课题,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不断赋予教学“12321”高效生态课题教学模式新的内涵。  

卫生工作成效明显。坚持推行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政府多方筹资,以住院和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参合10669户、39506,参合率为96.15%;抓好县乡村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通过努力,乡卫生院已经完成改革,新增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等科室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和应急出诊制度成为全区首家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单位,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县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预防在基层”的目标。  

计生工作落实到位。全乡总人口43565人,出生353人,死亡201人,出生率8.05‰,人口自然增长率3.46‰,计划生育率为85.84%,优选节育率80.01%,避孕措施及时率76%,辖区无外出流动人口违法多生育行为;基层统计台账运行规范,育龄妇女及家庭成员人口信息实现网络管理,全乡数据库入库总人口43406人,总户数 10862 积极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和PADIS系统流动人口子系统信息录入,流动育龄妇女入库率达90%及时兑付发放各项补助资金95.97万元;切实加强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建设,制定了严格的考核管理办法,并对基层计生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全年共组织区级培训2次,乡级培训12次,培训人数达221人次,使计生员业务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劳动保障工作进展顺利。全乡缴费人数累计达14871人,缴费金额达214.87万元,续保人员14380人,新参保664人,已领待遇人员4066人,合计参保19110人。续保率达96.2%,任务完成率达101.6%,超额完成了区下达任务。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4期、360人次,有序劳务输送230人,为4081人次办理《农民工服务手册》,发放小额创业贷款共10户、74万元。  

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认真落实中央惠农政策,确保种粮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全年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及种粮补贴418.6万元,农机补贴15.51万元,退耕还林及完善政策补助187.2万元,发放扶贫到户贷款330万元。发放低保保障金262.54万元,受益1029户、2071人。发放五保对象保证金38.94万元,受益298户、312人。发放各种抚恤金78.73万元。发放大病救助款13.27万元,救助31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2万元。发放救灾资金38.4万元,救助受灾人口1691人;全面推行香料烟、甘蔗、能繁母猪和肉牛保险工作,进一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集镇开发和村庄整治开展有力,完成了总投资1200万元的芒宽“景绣明珠”商住小区一期建设工程;顺利完成655户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常态化,先后组织6次大规模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并制定了网格化管理制度。各村(社区)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了“村规民约”和“组规民约”,形成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投资80余万元建成大型垃圾焚烧炉5座、小型垃圾焚烧炉41座,垃圾收集池112个,投放垃圾桶160个,全乡环境卫生和集镇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国土资源保障有力。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切实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了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全乡实现耕地保有量不少于10.26万亩,以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线有效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加大无证非法开采整治力度,全乡无证非法开采、私挖滥采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启动西亚社区和新光村的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日常巡查、监测工作,积极组织实施避险救灾宣传及实地演练工作,组织70余人次在西亚村团坡组进行地质灾害演练,增强群众避灾自救意识、应急避险综合能力。  

(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六五普法深入实施,检查验收工作结束,各项普法目标圆满完成;大信访格局基本形成,认真贯彻落实“21315”限时办结工作法,有效化解了一批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年全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46起,其中调处成功45,调处成功率97.8%,全乡未出现赴昆进京上访情况及重大不稳定因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更加完善,组织完成高黎贡山二半山“移居群体”信息调查采集工作,乡综治系统信息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共采集信息9383户,34718人,可成功拨通“699512个村(社区)、136个网格、611组联防、9213户,全乡12个村(社区)已架设并开通移动专线网络,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推进;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下降,禁毒防艾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年刑事案件发案85起,下降12.9%共查处收戒吸毒人员96人,破获零星贩毒案件11起,非法持有毒品案件1起,查获毒品300余克,缴获毒资32万元、仿真枪1支;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实现“三无”目标,“平安芒宽”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人民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安全生产监管有力。共开展宣传活动五次,悬挂宣传布标20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接受咨询300余人次,受教育群众6000余人次;签订各种责任状4924份,共组织了12次安全生产检查,出动人员58人次,形成现场检查记录190份,发放非煤矿山责令整改书2;认真开展了道路客运交通、烟花爆竹、消防安全、非煤砂山、校园安全、特种设备、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生产及水上运输等安全专项检查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结合“两江四路”面山治理行动,扎实开展“三个一万”、“森林芒宽”建设,完成新造林9680其中:核桃2735亩、糯橄榄5699亩、芒果12462015年末全核桃产量2000吨,产值1000;大力开展木棉花保护行动,处罚砍伐、破坏行动5起。投入15万元加大护林防火工作,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   

(五)文体工作欣欣向荣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微信和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加大“文化芒宽”宣传力度,已推出故事芒宽共66期,出版发行《醉美芒宽》一书2000开办了芒宽傣族文化传承骨干培训班,培训十期、200余人次;通过举办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和热区片农民狂欢月等活动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丰富,群众思想道德和健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省级民间艺人付三八的舞蹈作品《鸽子渡食》,荣获保山市第四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金奖;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新模式,通过挖掘芒宽丰富的资源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奇石+刺绣+旅游+扶贫”等新模式,敢顶“奇石微店”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全乡从事“互联网+”企业4个,从业人员300余人。芒宽文化站荣获中宣部、文化部“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集体”称号。  

(六)政府自身建设扎实有效  

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坚持依法行政,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实施办法,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和“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守纪律、勇当责、强执行、重品行”专题活动,修订了《芒宽乡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和《芒宽乡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等系列规定,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政风行风评议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大幅提升廉政建设有效落实,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加大,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随着2015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全乡“十二五”胜利收官。回顾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坎坷,应对了挑战,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通过全乡各族人民的埋头苦干,芒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五年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全乡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11年的11位上升到2014年的第3位。生产总值达106700万元是“十一五”末48546.2万元的2.2,其中:一、二、三产业产值达62700万元、32500万元、11500万元,分别是“十一五”末30694万元、5774.5万元、12077.7万元的2倍、2.7倍、2倍;财政总收入3058.03万元是“十一五”末1257万元的2.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9.97万元是“十一五”末1066万元的1.8倍;农村经济总收入56114万元是“十一五”末29448万元的1.9倍;农业总产值达72321万元是“十一五”末39195.4万元的1.8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1212元是“十一五”末4882元的2.3倍。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一桥一路一园一集镇),勐赖大桥开工建设,六曼公路建成通车,民族文化园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荣获殊荣,芒宽中心集镇建设独具彝族风格特色。同时,加大项目争取,大力实施新农村、“一事一议”、交通等项目建设,新光上、下乐新新农村建设、勐林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了总投资2925.56万元的道路硬化工程,使全乡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通组道路硬化率达85%投资765元组织实施了勐古、芒宽、大门坎、勐林四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安居工程1676户,总投资2132.44万元;共投资1087.34万元建设新光、芒宽、西亚、烫习、芒龙、敢顶、勐古、勐林、打郎九个美丽乡村及新农村;集镇面貌大为改观,目前已形成岗党、敢顶、芒宽、芒龙、西亚五条集市“一线串珠”的集镇格局。  

五年来,生态建设成绩喜人。“森林芒宽”加快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扎实有力,全乡森林覆盖率达75.6%。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公益林、名木古树保护管理等生态工程全面实施。五年来,共完成绿化荒山65800种植核桃48000亩,澳洲坚果25000亩,糯橄榄12899,芒果8500亩,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  

五年来,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两基“成果得以巩固,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361名民办及代课教师认定工作。文化事业取得新进步,群众体育活动有效开展,建成文化活动小广场15个,表演队32支,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泼水节”等重大民族节庆活动,通过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验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成为隆阳区首家县乡村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单位,新农合参合率均达96%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0.2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以上,累计发放养老金919万元;扶贫、计生、移民、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紧紧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五年实践启示我们:  

——讲团结、保稳定、促发展。五年来,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心,同心同德谋发展,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稳定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乡党委、政府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积极妥善解决各种纠纷,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稳定了社会,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转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制定和完善了干部包片挂村、驻村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切实转变了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促进全乡广大干部深入村组,密切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切实为民办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强基础,培优势产业,解发展难题。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有效解决水利、道路、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等发展瓶颈,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确保了经济增长,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代表!回顾“十二五”,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乡党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乡人大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团结协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的全乡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支持的人大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芒宽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效益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历史滚存债务沉重,骨干财源少,新增刚性支出多,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三是经济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不尽合理,难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四是社会矛盾点多面广,新老问题相互交织,社会和谐稳定工作压力大;五是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与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的要求还有差距。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不辜负全乡人民寄予的厚望。  

二、凝心聚力,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加快幸福芒宽的关键时期。国家省、市、区加快实施脱贫摘帽工作计划打响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审视自身,芒宽综合实力不断攀升,发展基础不断筑牢,后发优势日益凸显,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已经具备奋力崛起的基础和条件。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披荆斩棘的锐气、敢于担当的勇气、为民务实的正气、廉洁奉公的清气,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力排万难、一往无前,闯出一条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来。  

2016年我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2134”发展思路,着力实施“农业稳乡、科教兴乡、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名乡”五大战略,坚持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抓好各项工作,奋力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构筑生态文明、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大重点, 将芒宽打造成怒江流域经济发展领跑者、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隆阳西北部商贸旅游集散地和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力开创芒宽改革发展新局面,为推进芒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乡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巩固传统产业,抓好2万亩的优质水稻种植,确保粮食安全;咖啡面积稳定在4.8万亩以内,产值1亿元以上;二是突出特色产业,确保重点产业健康发展,抓好香料烟、甘蔗和蚕桑产业。在香料烟产业发展上,通过集中规划、统一管理、重点投入,稳定面积1.5万亩左右,努力提高亩产量和亩产值,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在甘蔗产业发展上,按照适度规模和提高单产的原则,稳定甘蔗总面积2万亩,产量10万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发展优质蚕桑,桑园稳定在4000亩,努力实现产值400万元以上;加大核桃、澳洲坚果等经济林果的发展力度,实现产值1500万元以上;三是壮大畜牧业,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和畜牧兽医科技服务两大体系,支持伟农农牧养殖公司成立合作社做大做强肉牛产业,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充分借助国家和省、市、区扶持政策,鼓励群众增加生猪和肉牛养殖,实现产值2.5亿元以上;四是发展新兴产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发展模式,围绕“万元田、万元地、万元人”目标引导群众增收致富。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引导服务,实现打工经济收入2.5亿元以上;规划种植优质蔬菜3000亩,创产值3000万元以上;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整合资金,加快文化广场后续建设,以文化产业协会为载体,加强与保山艺术学院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合作,创新产业发展思路,增加群众收入。  

(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全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围绕712户、2415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018年如期脱贫,大力实施扶贫开发“53686”行动计划。扎实做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科学编制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建档立卡户动态管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合理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引导农户向中心村、中心集镇、中心城市和工贸园区集中。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致富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整合项目资源,压缩公用经费,加大脱贫攻坚投入。为生活能力弱的贫困群众和因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造成贫困的群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脱贫攻坚,着力解决73户、27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三)强化科技兴工,壮大工业发展  

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充分激发非公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支持合美、黎山雪林、保山鹏程滇潞等咖啡加工企业搞好咖啡加工,依托现有资源,积极依靠原料加工发展加工业,以原料促工业,以工业带农业,争取咖啡加工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协助保升龙公司抓好蔗糖生产,实现工业产值1.4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梨澡河水电站的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加强对榜样河、二龙塘、新光等小水电及天峰山泉水厂中小企业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规模,实现工业发展新突破。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凸显商贸旅游特色  

立足交通、水利、文化、新农村建设规划,把项目争取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上。完成勐古大响头、敢顶芒林文化活动广场及勐古、勐林、吾来、百花岭四村卫生室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力争完成新光新安、空广杏啦、打郎龙洞坡、西亚团坡、老街子、芒宽龙洞、土官寨等“一事一议”新农村建设项目,争取芒龙拉伦、中合传统村落,新光小红光移民后扶美丽乡村及新光村“四位一体”项目落地建设;完成投资100余万元的双虹桥文物修缮项目;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积极协调争取烫习芒果、芒宽八罗田、平田、康浪坝、芒龙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争在2016年底实现全乡100%解决人畜饮水安全;完成投资270余万元的勐古至梨澡河烟水配套灌溉项目;加快推进吾来提水灌溉项目及芒龙人畜饮水项目的水利改革试点工作;争取新光农业提水灌溉项目落地建设;积极配合抓好“两路三桥”建设,即协助抓好保泸高速芒宽段、瓦房至小永二级路连接线及勐赖大桥和勐古、康浪坝永久性施工便桥建设;硬化芒龙至芒买、六东线至芒宽等农村公路20公里;完成新光110KV变电站及西亚、芒龙、新光、芒宽、吾来五村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启动实施芒宽敬老院、安居房建设项目,完成芒宽中心集镇、勐林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工程;围绕“保护农田、城镇上山”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芒宽集镇“景绣明珠”二期旅游示范商住小区开发,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农贸、商贸、建材综合商场,发展电子商务,完善集镇功能,把芒宽建设成为商贸旅游特色小镇。  

(五)提高生态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巩固“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成果,大力实施“青山工程”,开展二半山和六曼公路沿线生态恢复治理,深入实施25度以上陡坡地治理和封山育林工作,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入推进“森林芒宽”建设,种植糯橄榄1000亩、退耕还林2200亩,森林覆盖率达76%,逐步实现“绿色化”。抓好林防火工作,加大资源管护力度,努力构筑桥头堡建设生态保护屏障。惩治违法用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开发治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积极实施“清洁工程”,深入开展“保护怒江,尽我一份力量”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加大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力度。进一步整治中心集镇脏、乱、差和私搭乱建现象,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经营有序的旅游集镇,不断改善人居环境。   

(六)强化卫生改革,创新计生管理  

深入推进县乡村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以县带乡、以乡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创建标准化卫生室4个,完善乡村医生24小时值班制度,不断提高乡村卫生医疗服务水平。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确保新农合参合率96%以上,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大二孩政策宣传力度,全面创新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七)发展社会事务,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全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搞好农村“三权”改革,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切实解决好各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着力推进群众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居住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抓好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大力实施“国培计划”,协调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力争在全区教育综合排名提前3位。抓实人才队伍建设,循序渐进培养民族干部;创新民族工作,切实抓好爱国主义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五进”活动。认真开展“全乡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大力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民族文艺进村组活动,坚持“团结、依靠、引导、教育”的工作方针,积极加强少数民族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中担当的联络员、信息员、调解员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散居民族、民族特色村寨、民族贸易以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等项目,保持民族团结进步良好状态。  

(八)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抓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制度和农民承包地、住房财产抵押、担保、流转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抓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改革,严控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坚决整治吃空饷现象。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加强乡财政建设,建立事权、财权相适应的财政体系。加快“撤乡设镇”工作进度,完成公车改革,启动殡葬改革工作。深化统计、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努力构建与跨越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九)推进依法治乡,构建和谐芒宽  

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力度,抓好法制宣传工作。充分发展基层民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全面落实村务监督、“四议两公开”村民小组议事制度。创新社会治理,强化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组织建设,推行信访网上受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大接访、大下访制度,严格按照“21315”工作法,严格落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问责制,及时有效进行化解信访案,加强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有效化解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杜绝发生赴昆进京上访情况及重大不稳定因素。深化平安芒宽建设,在已建成10个视频监控的基础上,争取在芒宽中心集镇重点区域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加大夜间巡逻和网格化管理力度,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社会治安监管和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试点建设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工矿企业、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管力度,坚决遏制较大和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巩固“守纪律、勇担责、强执行、重品行”专题教育活动成果,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服务能力。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领导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规守纪。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建立高效快捷、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形成高效率、快节奏的优良政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便利化、高效化和均等化,着力提高为民办事效率,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发展凝聚民心,以公道赢得民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严防“四风”反弹回潮。着力整治“为官不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着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强反腐倡廉,健全完善惩防体系,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营造个人干净、政治清明的干事环境。  

各位代表!  

做好2016年的工作,对确保我乡“十三五”开门红非常关键,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区全会精神,紧紧依靠全乡人民,坚定信心、勇于担当、顺势而谋、阔步前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行文顺序)  

1.2134”发展思路:2”即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两张品牌;“1”即把芒宽中心集镇建设成全省生态旅游特色集镇;“3”即抓实香料烟、甘蔗、咖啡三大特色产业;“4”即做好党建、交通水利、新农村、和谐稳定四项工程。  

2. Q版:是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的简称,取自Quotation(报价)的首字母“Q”,挂牌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该系统进行线上报价,但交易、融资均在线下完成,Q版允许未改制企业挂牌转让股权。  

3.12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1)复习及情境导入——贯彻情感、德育教育(5分钟);(2)预备知识或概念的有效落实(10分钟);(3)高效问题分层教学(15分钟);(4)课堂教学有效测量与评价(10分钟);(5)归纳总结,反思领悟(5分钟)。因为此教学模式有五步且时间分配为1:2:3:2:1,所以给此教学模式定义为“1232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三个一万”:即公路沿线和房前屋后栽万棵树、退耕还林万亩地、户均绿色收入上万元。  

5.PADIS系统:国家“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项目简称为“PADIS”系统,“PADIS”项目建成后,将对建设全国人口信息化、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系统发挥重要作用。“PADIS”项目的建设,标志着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未来国家制定人口及相关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6.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7.53686行动计划:在今后5年,紧扣脱贫、摘帽、增收 个主要目标,瞄准贫困对象,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 个到村到户,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产业培育、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移民新村建设、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整乡整村整体推进、人口较少民族整族帮扶、生态建设 大工程,健全投入增长、项目资金整合使用管理、“ 三位一体 ”大扶贫、考核退出激励约束、“挂包帮”“转走访”驻村帮扶、信息化动态管理 项体制机制保障,以“一教育五行动为抓手,大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发展后劲,确保全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小康。  

8.“21315”工作法2天内了解情况,明确责任主体;1周内深入调研,拿出可行方案;3天内和利益相关方对接,达成一致,完善工作方案;1月内按方案执行,全面落实工作;期间,涉及面广、难以推动的工作,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有分管领导负责协调。特别重大,分管领导无法协调的工作,按权限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各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后5天内及时帮助研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