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 索引号
- 01525649-8-/2022-1031001
- 发文机构
- 隆阳区生态环境局
- 公开目录
- 应急预案
- 文 号
- 浏览量
- 日期
- 2022-10-31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预案
为加强隆阳区生态环境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为快速妥当处置舆情,有序引导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重大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依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舆情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苗头性和预警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三)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
(四)严格制度、明确职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二、工作方法
1.领导机构及职责。成立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突发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自然法宣股,负责日常工作。
2.加强对生态环境信息内容管理,对需要发布的信息,先由责任股室进行文字图片审核,在领导审核通过后,由网站管理员后台统一上传,先由责任股室进行文字图片审核,对涉密信息和重大信息还须同时报自然法宣股审核。
3.围绕网上热点问题,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对涉及生态环境工作的网上不实言论,适时以论坛贴文的形式主动进行引导,消除负面影响。
4.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相关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三、应对机制
一旦发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根据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决定各相关股室介入突发事件的处置。审定网络舆情应对方案,决定新闻发布的口径、原则和内容,确定负责新闻发布、审定新闻发布稿和接受记者采访的领导和相关股室负责人。对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确定相关股室进行处置。遵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股室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具体应对机制如下:
1.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机制。确定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反映机敏、熟悉网络的技术人员担任网络舆情监测信息员,对涉及隆阳区生态环境的网络舆情实行监测和引导,特殊时期安排专人24小时监测,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和应对。
2.建立快速报告机制。舆情监测信息员发现有关生态环境的不良舆情信息后要立即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提出处置意见,并在1小时内向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经批准后,根据事件进展情况适时采取应对措施。
发现重大舆情后,应立即向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向市生态环境局及隆阳区重大网络舆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进展和可能衍生的新情况。紧急情况下,可电话口头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并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在重大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要通过跟踪分析,把握舆论发展走向,分析判断突发及重大舆情的程度,提出合理化建议。自然法宣股汇总可能引发重大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4.动态跟踪。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舆情危机发生。
5.总结评估。在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要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三日内报送局办公室,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各类媒体的能力。
四、工作保障
网络安全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业务负责人和网评工作人员是舆情的监测第一责任人,要政治站位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确保一旦发生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五、责任追究
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奖励及责任追究机制,对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对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人员及股室,对有关责任人实行问责制。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股室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隆阳分局